专家称语文统编教材“专治不读书”
摘要:全国统编教材该如何使用,教师和学生又该如何“教”与“学”?
先学汉字再学拼音、增选古诗文、增加衍生阅读量……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语文教材投入使用,明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将全部使用统编教材,各界热议不断。
全国统编教材该如何使用,教师和学生又该如何“教”与“学”?
日前,在江苏书展“全国统编教材与语文学科素养”讲座上,该教材丛书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学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从统编教材使用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思考与建议。
在温儒敏看来,置身网络时代,语文教学比以往更为困难,从手机网游“王者荣耀”到短视频应用“抖音”“快手”,学生所受诱惑“五光十色”,不胜枚举,很多学生进入高中后阅读量骤减,大学阶段读书更少。他强调,学习语文,读书很重要。作为一线教师,不离其宗的是“抓读书”。他将统编新教材的特点概括为“读书为要”,称“新教材专治不读书”。
“从小学到高中,课堂活动太多,看似热闹非凡,但实效并不佳。”温儒敏指出,教师不可将所有课程均呈现为精读课或“翻转课堂”,重在主次分明,否则教学将失去应有节奏,学生也会深感疲累,丧失学习兴趣。目前,统编教材小学三年级已从课文中划分出略读篇目,引导学生自主性阅读和泛读,初中则将原来的精读改为教读,旨在将不同课型区分开来。
温儒敏认为,针对统编教材不同的课文文体,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教童话的方法不能和教小说的一样”。对于即将教授的课文,教师还需要“赤手空拳”进行重读,揣摩孩子对文本的兴奋点、重难点,而不是直接套用教师用书或从网上下载课件,“只有设身处地想象自己是个孩子,才能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课堂也才更具温度”。
温儒敏表示,上大学以后,学生不光读文学著作,还会涉猎品类庞杂的书籍。而他们此前具备的阅读方法太少,不足以应对各式各样的阅读要求。除了精读,中小学校还应注重快读、默读、猜读、互文阅读等阅读方法的教学。
“孩子们有自己的语文生活,要允许他们看一些闲书。更好满足学生扩大阅读面的诉求。”温儒敏说,最好的阅读课是往外延伸的,统编教材重视将阅读往课外延拓。他建议中小学校采取“1+X”的办法,在利用好统编教材以外,同时也关注自由阅读,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规定宽泛的书目范围,鼓励学生课后根据兴趣自由挑选,进行个性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