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给孩子报暑期培训班这件事,这4个原则需要把握
摘要:如果真的要给孩子报班也不能盲目,这里给大家几条注意事项。
暑假来袭,我们总是给孩子选择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或者看到其他家长报了什么班,我们也紧随其后,作文、奥数、绘画、武术……五花八门,害怕孩子落后了。可是,这些课程孩子真的需要吗?
过多的培训班会逐渐消磨孩子的兴趣和耐心,结果可能适得其反,还不如让孩子利用上培训班的时间多看看书,走进博物馆或者和家人一起走出户外。如果真的要给孩子报班也不能盲目,这里给大家几条注意事项。
史上最长的暑假开始了!但很多孩子并没有歇着,他们只是离开了学校的课堂,走进了培训班的教室。
据统计,2016年我国中小学培训机构市场规模就已经超过了8000亿;北上广深等大城市,70%的学生参加了课外培训。在我身边,这个比例可能还要高一些。
假期里要不要给孩子选择培训班?选择什么样的学习内容?
01
宁“缺”勿“滥”
我想只要讲到报培训班,就一定会有人提到不能报太多、不要给孩子增加过重的负担。
我在教《拔苗助长》这篇课文时,让孩子用这个词语造句。一个三年级的孩子脱口而出:“我妈妈周末给我报了四个培训班,一天从早到晚都在外面,比上学校还忙、还累!真是拔苗助长啊!”这种话我不是第一次听见了,说明这个问题现在还是十分严重的。
我也做过粗略的统计,暑假这种可以集中上培训班的时间段里,家长给孩子报7、8个辅导班、一周上课达到20节的大有人在;人均上培训班的数目大概是3个。不能不说这个数字还是很惊人的。
这里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家长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认识到适合的才是有效的,适合的教育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盲目追随热点、跟随其他家长,只会耽误了自家的孩子,成就了别人的娃。对于一些文化类的课程,家长也要明白,培训班的学习只是学校教学的补充和辅助,两者的关系就好比是正餐和辅餐、主食和小吃的关系。
从孩子学习时间、任务分配的角度看,我通常的建议是不超过两项,坚决做到宁缺勿滥。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培训班里,不如让孩子去打打球、骑骑车。
02
“动”“静”搭配
从辅导班类型来看,大致可分为活动类的项目与静坐类的学习两类。“动”的项目就包括各类体育活动、舞蹈、科技等,“静”的项目就更多了,包括音乐、美术等等艺术学习,当然也包括语数外的文化课程学习。这两类活动项目的选择要依据孩子的性格特性和兴趣爱好。
还有的家长在报班时会考虑“动”“静”搭配,比如一个孩子报了一个绘画班,会再选择一个舞蹈或体育项目学习一下;有孩子选了游泳,就再报一个乐器、书法等科目。这也是不错的选择。
现在是孩子学知识的年龄,更是他们长身体的阶段。合适的辅导班,不仅不会让孩子觉得是一种负担,还会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发展。
03
“长”“短”结合
辅导班有什么“长”和“短”吗?答案是有。
我这里说的长短是指长线的辅导课程和短期的学习项目。比如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类的学习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在假期中,确实有一部分家长会重点针对孩子在文化学习上存在的问题重点突击,查漏补缺,这就是短期的课程。
暑假里,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报上好几门短期的课程,特别是一些期末考试中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业成绩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有些家长还会牺牲孩子平时一直在学习的内容,比如钢琴、围棋等这些特别消耗时间的课程,实在得不偿失。
我们都知道著名的“1万小时定律”,也就是说要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无论是音乐家、运动员、棋手,都需要至少1万小时的练习。这些长期课程的学习中,不止只培训孩子某一方面的技能,更是培养孩子持之以恒、坚持把一件事做到底的品质。
所以,家长在选择孩子辅导课程时候,自己也要有长远的谋划和坚持到底的决心。
04
“文”“武”兼修
这一点是专门针对当前文化课程太热、太火而讲的。
孩子报的培训班多,大部分集中在文化课程上,很多孩子把语数外全报满了。在学校里除了文化课学习,还会有体育活动的时间,一到培训班孩子整天就呆在空调房里不出去了。我这里说的“武”也专指要流汗的体育运动。
从长远的来看,一个孩子从小养成的体育运动习惯,特别是能学会、爱上一种的体育运动,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幸福生活比任何一门文化课程的学习都更加重要。
有的体育运动家长也可以指导孩子起步,比如骑车、跑步,而有些专业性比较强体育运动建议家长交给专业的老师、教练,这对孩子的健康也是一种保护。
所以,关于培训班我跟家长说的常常就是——如果只能报一个班,那就报个体育项目吧!
培训班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是一种无法忽视的存在,不是什么洪水猛兽。既然是这样,那就让培训班发挥它应有的积极作用,成为家长、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促进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