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经 杂谈

“熊孩子”频频出现 比孩子无知更可怕的是家长无能

2018-05-04 08:09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熊孩子”背后可能是“熊家长”,他们缺乏教育孩子的能力,把自身缺乏敬畏、漠视规则和法律、不敢承担责任的种种问题都遗传给了自己的孩子。

据《新京报》5月2日报道,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几名儿童用地上的鹅卵石打水漂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家长非但没有制止,有的还拿出手机拍照。网友纷纷谴责家长没有劝阻和告诫。

看到这则新闻,不禁让人想起了最近两条“熊孩子”挨打的新闻。一条是小男孩进饭店给父母取筷子,门帘打到了旁边吃饭的孕妇,孕妇在孩子出门时伸腿把孩子绊倒。另一条是在公交车上,一个小男孩对一个小伙子挑衅,结果小伙子跳起来给了孩子一个过肩摔,并对孩子连踩几脚。

对以上新闻事件,首先必须要说的是,这两名成年人的行为非常恶劣,已涉嫌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从事后的报道看,两人也确实受到了法律的追究。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两件事情的是非善恶非常明显,但网上舆论却并不是一边倒指责两个成年人的不理智行为,相反很多人认为“熊孩子”就该教训。这样的声音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熊孩子”已经成为一种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

子不教父之过,“熊孩子”背后可能是“熊家长”,他们缺乏教育孩子的能力,把自身缺乏敬畏、漠视规则和法律、不敢承担责任的种种问题都遗传给了自己的孩子。不仅是“熊孩子”需要教育和成长,“熊孩子”的家长更需要学习和进步,而且要求父母学习是法律底线的要求。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二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教育未成年人”。这说明,学习和正确履行家庭教育职责是家长的法定义务。孩子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同样无知,且没有教育和引导他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