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国内外

施一公的软肋:西湖大学需要砸钱,还需要这个!

2018-04-04 10:43 搜狐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砸钱”可以为西湖大学“弯道超车”提供物质保证,但在体制内外的模糊地带行走,需要更大的勇气、智慧、耐心、甚至权术。

“砸钱”可以为西湖大学“弯道超车”提供物质保证,但在体制内外的模糊地带行走,需要更大的勇气、智慧、耐心、甚至权术。施一公的角色会比较复杂:活儿要干得漂亮,还得听领导的话。在教育“特区”里,施一公会不会做一个庖丁?他的刀能否在社会的经络间游刃有余呢?

图片1: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教授

2018年4月1日,中国教育部正式批准西湖大学的办学申请。

西湖大学系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等学校,为非营利法人,由浙江省统筹管理和指导。

001 西湖大学的特色

西湖大学的官方定性描述能看出它的特点:

“社会力量举办”指出了民办大学的性质;

“国家重点支持”则是区别于众多其他民办高校的政策优势,私营机构能得到政府的高调背书并不多见;

“浙江省统筹管理和指导”是中国特色的办学模式,私立院校也不能脱离地方政府监管。

图片2:西湖大学的设计图

002 西湖大学是公立、私立、还是……

书面的定性是私立高校,而言在办学过程中,中央和地方已经开始“支持”了。

省里的态度很明确。

我省计划多措并举,确保办好这所家门口的新型大学,同时省政府将加强协调,指导杭州市和西湖区加快校园建设,完善设施设备,确保满足办学所需。——浙江在线标题文章《详解西湖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双一流”建设》

从过去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超过4%,几乎是迄今为止教育投入最高的时期。在西湖大学的开发项目之前,浙江省的大部分教育财政拨款还是进入公立院校。如今既然是“家门口的新型大学”,私立院校也不在话下,政府出地、出钱也算是标配。

图片3:施一公是“双料院士”

这里要区分一下“西湖大学”和“施一公”这两个概念。

“西湖大学”还只能是个“概念股”,刚刚得到办学批文,成败还没有定论。

而“施一公”是真正的“蓝筹股”!这位中国科学院、美国科学院“双料院士”在当今国内科技领域算得上是领军人物,放弃副部级的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而“下海”创办私立大学,无论如何也能帮助浙江改变高等教育的落后局面。

而施一公等一干学界名人也是看准了地方政府的财力和心态,巧妙地让西湖大学能够享受公立大学的财政捐助和补贴,模糊了“公”与“私”的界限,给有些沉闷的民办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片4:民国时期的大学

从历史上看,资金投入问题对于民办大学而言举足轻重。民国时期的大教育家马相伯、张伯苓、陈嘉庚等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为兴办教育集资,不惜东奔西走、寄人篱下,才延续了复旦、南开、厦大等名校的薪火相传。

除了校园、设备等硬件条件的投入,国际高端师资、前沿科技项目引进的经费开支更是亿万之巨。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恐怕也需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初期所实施的“特区”模式,如果西湖大学能成为教育界的“特区”,背靠教育部、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可以大大降低办学过程中的融资成本。

图片5:中国大学的硬件投入不差钱

003 比钱更难搞的是体制

“砸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高等教育“弯道超车”提供物质保证,但似乎还不足以焕发科研、教学、教育理念创新的热情。

理想的方式是“政府和民间共同出资,管理权交由民间”,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

不过在“办私学”的资金问题上沾了政府的光,必然要接受政府的领导和监督,必然要被“行政化”,这实际上有悖于民营资本“去行政化”的初衷。

西湖大学的体制外“倒逼”成本也很高,风险很大,一旦政策性的限制阻止了“倒逼”进程,民办教育和国际教育就会面临被制度化的严重危机。

在体制内外的模糊地带行走,需要更大的勇气、智慧、耐心、甚至权术。

图片6:在新思路与旧体制之间辗转腾挪的米卢

004 施一公PK米卢

一个有趣的想法浮出水面:施一公会效仿足球界的米卢吗?

多年前,当米卢成为中国足球队主教练时,这个“老奸巨猾”的塞尔维亚人,屡屡以各种理由“逃脱”中国足协会议和政治学习,在用人机制、临场指挥上,一次次避开足协的正面干预。

另一方面,在业务上,他通过“快乐足球”的灌输、实践,有意识地提高中国队员的自信心,并将所有精力集中到足球本身。

在新思路与旧体制之间辗转腾挪的米卢,历史性地带领中国足球进入日韩世界杯。而与此同时,他的“散漫”作风还是引发了与足协矛盾的升级,最后黯然下课,中国足球改革又因此推迟了十几年。

这样看,施一公的社会角色也会比较复杂:他需要是个锐意进取的创业者(校长),又要在政治上圆通世故。活儿要干得漂亮,还得听领导的话。

在教育“特区”里,施一公会不会做一个庖丁?他的刀能否在社会的经络间游刃有余呢?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