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往事】1977年,我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高考……
摘要:近期,韩淑玲老师向青报教育在线讲述了那年高考的往事……
1977年,关闭十余年的高考考场重新开启,也重新开启了无数人的命运。十年中积压下来的570多万二三十岁的青壮年男女,从车间、农田、军营……走进了改变自己和国家命运的考场。青岛市崂山责任督学韩淑玲就是其中一名幸运儿。
距离2018年高考还有89天。近期,韩淑玲老师向青报教育在线讲述了那年高考的往事……
韩淑玲,出生于1958年,在北大荒黑土地长大,文化程度:大学,一直在教育战线上默默耕耘至今。现任青岛市崂山责任督学,青岛市老年教育学会会员。
40年前,我有幸参加了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高考,回想往事,感慨万千。
1977年8月,复出工作的邓小平主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顶着重重压力,恢复了高考招生制度。小平同志说,“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从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
当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文件规定: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城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均可报考。考生要具备高中毕业或与之相当的文化水平。招生办法是自愿报名,统一考试……
我们牢记这一天,1977年10月21日,屋檐下的有线广播在新闻联播时间,播送了国务院、教育部关于在全国恢复高等院校入学考试的通知。招生,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1.劳动知识青年可以报名,应届高中毕业生也可以报名。2.具有高中毕业的文化程度才可以报名,而且必须通过入学考试。3.政治审查主要看本人表现,破除“唯成分论”。4.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这就是1977年恢复了高考后的主要应试条件。
之后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各新闻媒体,都以头条新闻发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广大群众,特别是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更是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恢复高考像爆炸了一颗原子弹,震撼了整个中国大地。恢复高考招生制度的消息通过国家主要媒体发布之后,一下子搅动了整个中国,搅动了天下学子的心灵。对于“老三届”(指1966、1967、1968年的初高中毕业生)恢复了高考这个消息,犹如寒冬即将过去迎来春天的曙光。
1977年报名参加考试的全国考生达到了570万人,实际上12年的毕业生的知识青年则达到3600万人之多,这就出现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独特景观。由于是恢复高考的第一次高考,报考的考生众多,共有从1966年—1977年12届高中毕业。所以77年第一次高考报名人数特别多,我们省只好要求进行初试。时间紧,我的化学老师也是班主任(我原班主任有病回北京了)万淑霞老师借给我一本初等数学,我在那一个多月了开始进行复习准备考试,应该是在1本初等数学,我在那一个多月了开始进行复习准备考试,应该是在12月初进行了初试,初试考场设在本场。因为基本上都是出的初中题,题比较简单录取分数比较高,只考语文数学政治我考238分。在当时分数已经很高了,到了一月份学生放假,被初试录取的学生参加77年的高考。
考场设在香兰农场,也是今天这个三九天的季节。我们农场离香兰农场有30多里地,那时农场里没有公交车,只有解放牌的大卡车。场党委非常重视高考工作,早上派了一个大卡车拉着考生去考试。四十年前东北的今天,老百姓的谚语是“三九四九,打骂不走”,零下30多度,大烟炮刮的呼呼响,冷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冰雪路面像镜子一样的光滑,开车师傅一路上都是小心翼翼地开。经过一个小时我们终于到了香兰农场,考生们满脸都是千异百态的冰花,只露着两只眼,像要将盛开的黑牡丹。下了车站在雪地上,不知道还以为是一棵棵挂满霜花的白雪公主、白马王子,冻得我们使劲地跺脚。我的老师和我一起走进了考场,走进考场的刹那间,顿感热流涌上心头。语文考试的作文题目是:“当我走进考场”。冻僵的手拿起笔刷刷的写起来,把激动的心情都写在高考答卷中。结果高中的数学是一窍不通,最终落榜了。我的老师们只要参加高考的都被录取了。77届全国560万考生当年只录取了27万人。
但是当时对老高三的还是有些不公平,他们的分数远远高于中青年、和应届生。老高三大部分都被录取了师范学校和大专班。如今我才恍然大悟这是教育厅的一个决策,让这些优秀的学子留下培养本省的学生。
继续拼博
还有许多老三届的毕业生,他们因为其它原因没有报名。看到77年的高考真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不唯成分论),所以开始了准备78年的高考(还有像我们同班的高中同学新兰、孙平—都没有报名)。77年高考—78年暑假,一共是半年的时间。78年理科考五科(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文科考语文、数学、历史、地理、政治。自己认为数理化还是学一点,地理一点都没有学过,所以还是选了理科。过去的都是学的初中教材,首先要借高中教材。记得非常清楚的一件事:那是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我去数学老师家借高中数学书。他也是老高三,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没有报名高考。我想既然你不报名,那就方便我了。上高中的时候我是他的数学课代表,我说:“张老师,请把您学的高中数学书借给我吧,”老师没有说借还是不借。只是说:“你们就是初中文化考个中专吧。”我心中不悦地离开了老师的家。回到家我和父母商量,刚刚恢复高考城里都在办补习班,我去补习吧。父亲严厉地说:“你是工作人员那能撩下工作去复习呢?”我只好遵命,边工作边复习,一天假都没有请,白天上班晚上复习。当时77年没有参加高考的刘志伟老师,和我们学校的几个年轻人一起备考,我们是天天晚上学到11点。当时农场自己发电发到9点,后边我们自己想办法。先是用乙炔灯,感觉几个人用一个小灯太不方便,后来刘志伟老师弄来一个汽灯,这个灯很亮,实际上每天晚上都是刘老师给我们辅导。我们高中课程基本没有学多少,在刘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疯狂的补习。我是场篮球运动员,78年场组织篮球赛我都没有参加。当时邻居冯哥见到我问:“你最喜爱打篮球,为什么不参加?”我不好意思地说:“太忙了没有时间练习。”我那时是天天4:30起床,晚上学到11点。到最后考试一天假都没有请,我们几个在刘老师的带领下,经过半年的复习,到考试的时候我竟然掉了20多斤。78年高考时间到了,我们还是和第一次一样,早上坐大卡车去参加考试(夏天考试时间记不清了)。由于长时间的紧张备考,早上起的太早加上紧张,竟然在考语文的时候睡着了。结果一道古文翻译题给拉下了,至今我还记得这道语文题。没有翻译直接答问题,这道题对于现在中考学生来讲也是非常简单。这惨痛的教训在今后的工作中一直给我最好的警示。
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终于在1978年被鹤岗师范专科学校录取。那一年全国参加高考的考生是600万,录取42万人,其中应届生占了一定比例。我很幸运是这42万学子的一员,从此我又开始了学生的生涯。
在以后的工作中,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李姐带着小欣欣在灯下学习的场景。我还记得我们的指导员吴老师,在高考的时候是一手抱着孩子一边复习,当时她和我讲:“你们年轻要复习啊,今年冬天考不上暑假还要招考。”你看我们功课已放下这么多年,但是拿起物理书,老师做的试验一下子浮现在眼前,过去学的知识都想起来了。”所以在3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所有的试验都给学生做。有的试验大纲不要求做,毒性太大。但我认为“对于有些孩子可能是他一生就这一次试验”,所有的试验只要我能做的一定要亲自做,学生都非常喜欢上化学课。这么多年过去了,但是数学老师的一句话总在耳边响起“你们就是初中水平啊!”参加工作以来我是非常刻苦,知道自己的底子差,谦虚认真的上每一堂课。从一开始听师傅的课、在“八一农大”坐车去密山一中,听特级教师李老师的课。在我们崂山二中,我们化学组经常的研讨讨论,学术风气特别的浓。如今我做了督学,在各个学校听课,都是本着向教师学习的态度去听课。每次听完课都要向教师请教、进行研讨,双方都非常收益。自己也体会到了,这些年每位老师的谆谆教诲。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我犹如是一棵弱不禁风的小树苗,在不同的阶段园丁给我施不同的肥料,使我比同龄人多得一些厚爱。
网上大学《草根文苑》
《草根文苑》平台,如今犹如是我的网上大学,在云教学中得到各位老师的鼓励支持。总编、主编、“舍得酒老师”和我当年的刘志伟老师一样,亦然是手把手的教我们。和平大姐、丽华姐、丹丽姐、彪哥、永星、山峰、紫墨、小雨、幽古百合、长利,经常给我提出一些建议都让我受益匪浅。还有我的同学:春天、常平、玉芝和依兰老乡:旭昌、小艳、小草这些老乡同学文友经常切磋,使我这个学理的,也潜移默化地爱上了文学。我更要感谢孙校长、吴老师我们一起走过来的朋友及文友。我们这所网上大学,有耄耋老人刘老给我们树立了好榜样,还有20岁的年轻人,共同切磋形成学习的共同体。
非常感谢在我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有刘志伟老师的辛勤浇灌,感谢张向东老师给我的人生规划,使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戒骄戒躁,一直不断吸取各种养分。我深深地感受到:“不论是大树还是小草,自然界的一切万物,都离不开它生长的土壤。”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