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经 杂谈

如何避免像林则徐一样被“碎片化学习”带入误区

2018-03-09 10:17 小猿知道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上学路上背完3500英文单词、历史年份表吃饭排队时候搞定、化学元素周期表睡前扫一眼就记住了……这种人人叫好的学习方法,难道也会存在误区么?

爱学的人都知道,“碎片化学习”是利用零碎的时间,学习更多知识的好办法。

上学路上背完3500英文单词、历史年份表吃饭排队时候搞定、化学元素周期表睡前扫一眼就记住了……

这种人人叫好的学习方法,难道也会存在误区么?

用现在的眼光看来,近代史“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可谓是中国“碎片化学习”的第一人。

史料显示,林则徐当年非常重视收集西方、特别是英国的情报,从各种途径收来资料。每天至少有4个人全职为他翻译,经过他本人亲自采编成册,供决策参考。

在高中历史课本里,林则徐还是学习西方的第一人。那么他了解这么多英方情报,已经成为清王朝中最了解英国的官员,为什么面对中英之间巨大的实力差距,对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还是没有警觉呢?

让小编从“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的判断”,给同学们分析下“碎片化学习”中存在的三大误区。

“碎片化学习”误区一:

对自己的有利的信息过度重视,对自己不利的视而不见。

准确的翻译资料,让林则徐了解到英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军队、舰船等数目,也让他妄自以为,英国就像数据看上去那样,是个自不量力的夜郎小国。

但即便知道了印度是英属殖民地,一个清朝官员读了再多英国报纸,大概也无法理解殖民地的意义。

因此,林则徐给道光的奏折中,反复强调:

此蕞尔小邦,若大军远征,势必路途遥远、补给困难,绝对不会出此下策。

他根本没想过,英国只出动皇家以及东印度公司的海军,就能把战火从珠江口烧到长江口,根本都还谈不上军火补给。

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由于“碎片化时间”一般只有短暂的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很难让人完全进入深层记忆的状态。

面对海量信息,同学就容易陷入思维上的“路径依赖”:反复记忆已经熟悉的内容,下意识放弃那些自己头脑中印象不是很牢靠的部分。

因此,利用碎片化时间,一定要提前有规划性。给自己设定好了阶段性目标,比如今天一定要记住某个单元的单词/词组,这样才能保证在固定的时间内,达到自己期待的成果。

“碎片化学习”误区二:

固有的思维理解新知识。

战争上的判断失误可以理解,但对当时世界贸易的理解,林则徐却错的离谱。

从翻译资料中,他知道了英国以贸易为立国之本,又得知鸦片一般都是民间资本商人在操作。

但他乐观的认为,鸦片会像中国其他商品的贸易方式一样,正常途径贩卖。如果阻止英国大面积出口,只要道光皇帝直接给英国国王致信,让对方管束民众,“定必使之不敢再犯”。

但他绝没有想到,整个英国政府都会为了巨大的利益,以“通商战争”的名义打开中国市场、美化鸦片战争的本质。

碎片化学习时,首先需要统揽全局。

这里很多资料都说是考点,那我多背一些;好几年没有出现同类题型,就不看了…这种盲目取舍的方式,很容易让自己陷入思维盲点,错失许多本应该记忆的知识点。

正确的方式,应当是保证纵览全局、通篇梳理之后,再有关键、讲策略地理解和记忆应该掌握的知识重点,保证灵活运用。

“碎片化学习”误区二:

无法理解,就拒绝深究。

今天我们知道,除了贸易,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另一个目的是追求平等外交。

道光皇帝让林则徐到广州禁烟,其实还希望他能控制边防挑衅问题。之所以让林则徐担此重任,是觉得他办事稳重。但“平等外交”这一理念,无论对于当时哪个清朝官员,是看多少报纸也无法理解的。

再加上鸦片贸易英国政府的涉入,使得原本民间商业行为,升级为政府的外交行为。林则徐收集鸦片实施硝烟,恰好就让英国有机可乘,有借口让战争合理化。

于是,即便到了战争前4个月,澳门葡萄牙商人告知林则徐,英国政府已经派出了12艘军舰来华,他甚至以为这只是英国商人编的谎言。

时间一久,每个人都会出现思维惯性。所以打破思维的墙很重要。

利用碎片时间了解更多除了课本、和零星知识点以外的外延信息,有时候反而更容易帮助同学去理解记忆课本内容。

由于所处年代限制,民族英雄可能都意识不到自己利用“碎片化时间”上的误区和问题。但各位同学,一定要远离深坑、科学利用“碎片化时间”!

碎片化时间你都会做些什么?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