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青岛

“学历哥”:自学拿到本科学历 参加研究生考试

2017-12-28 11:05 半岛都市报

摘要:来自泰安新泰市农村、原始学历仅为初中的他,一边在青岛打工,一边坚持自学,用8年时间拿到了山东师范大学的专科、本科学历和一个人力资源师证书。此外,他在山东大学的自考新闻学本科和齐鲁工业大学的自考广告学本科各差一门就将毕业。

张淑宝在车间上班。

张淑宝通过自学拿到学历证书。

上周,他在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的考场上又搏击了一把。

1.78米的个头,180斤的体重。与想象中的文弱形成强烈对比,35岁的农民工张淑宝不仅不瘦小,而且相当“敦实”。

来自泰安新泰市农村、原始学历仅为初中的他,一边在青岛打工,一边坚持自学,用8年时间拿到了山东师范大学的专科、本科学历和一个人力资源师证书。此外,他在山东大学的自考新闻学本科和齐鲁工业大学的自考广告学本科各差一门就将毕业。

8年时间,一个农民工通过自学拿到多个学历证书,堪称真正意义上的“学历哥”“励志哥”。

“我知道什么该放弃,什么该拿起,我曾经痛过,所以选择不停奔跑。”他说,“‘草根’的命运唯有自己才能改变。”

放弃,为了不痛

人生中的第一次“放弃”,并没有让少年时期的张淑宝觉得“痛”。

1998年,家住泰安新泰市刘杜镇围山村的张淑宝16岁。这年夏天,一张录取通知书邮寄到了村里。

“当时邮递员将录取通知书送到我家时,我正坐在黑白电视机前观看长江一线官兵的抗洪。”张淑宝说,他参加中考后被泰安机械电子工程学校录取了。但3年中专的学习费用为10980元。

“当时那个高兴劲就甭提了,”张淑宝说,“在我们那个穷乡僻壤的地方,考上中专那是多少学生梦寐以求的事,自己初中苦读4年,就是为了走出大山。”

张淑宝的父亲也非常高兴。“好呀,这几年你没白学,就准备去上学吧。”父亲坐在院子的木板凳上,对儿子说。

张淑宝说,“当时全家一年的总收入也就2000元,1万多元的学费去哪里凑?哪怕全家人5年不吃不喝也凑不齐学费!”

当天晚饭的桌子上,张淑宝并没有见到父亲,直到深夜,回家的父亲才说到一个亲戚家借来了1000元钱。

之后的日子里,尽管父亲在张淑宝的阻拦声中,三番五次地跑亲戚、跑邻居家借学费,但最终这学费没有凑齐。“这学我不上了。"张淑宝对家人说。

“当时的‘放弃’,我没觉得‘痛’。”张淑宝觉得,万元学费连着全家包括年幼的妹妹4口人的命运。

痛了,不能放弃

当年秋天,他跟随姨夫乘上了前往济南的客车。经过多次转车,他和姨夫来到了位于德州的一家电磁线厂打零工。

1999年春节刚过,他就和老乡到了一个筑路工地打起了零工。异乡漂泊3年多,张淑宝每月能用汗水赚回1100多元工资。

就在此时,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父亲在一个采石场采石时,不慎崩了眼睛。

张淑宝慌忙带着自己的血汗钱赶往老家带着父亲去医院治伤,父亲的这次伤情,几乎花光了他打工赚来的血汗钱。

手中的积蓄用尽之后,张淑宝不得不再寻生路。

这次,他的目的地是江西省一处高速公路的筑路现场。

此时的张淑宝21岁,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已整整5年。但他仍旧是个没有什么技术特长的农民工。

5年的异乡漂泊,有时会让他忆起5年前的那份中专入学通知书。如果那3年中专学业顺利完成……

此时的他痛了。

“痛,源自知识的欠缺。”他说。

用学历改变命运?对他这个居无定所的农民工而言,要拿出专门的时间去考学历,似乎并不现实。

在外打工的这些年,他一直将《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和《百年孤独》带在身边,这三本书不知读了多少遍。

高速公路施工工地离镇上30里路,他利用休息的那天步行到镇上的一家小书店里,花17元买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

每到晚上,躺在床上的他开始在灯光下逐字逐句地看,甚至有些经典的句子或段落他会背下来。

一个农民工学词典,有工友笑他“疯了”,也有工友见了他笑着直摇头。

2004年,一直漂泊的他带着被褥和这本汉语词典,从老家来到了即墨蓝村镇的一家工厂打工。

看着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的发展差异,张淑宝深切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知识怎么来?要学。

当时,因为家贫,张淑宝自己放弃学业,是因为不让家人生痛;现在,家乡与他乡、自己与他人生活状态的差异,深深刺痛了他。灵魂深处,他意识到,只有不放弃学习,才能改变自己。

不痛,也不能放弃

白天,他在一线操作机械,晚上他在宿舍里将铁床用被单一围,将小台灯挂在床边看书。

自初中就喜欢文学的他,开始涉读更多的文学刊物等书籍。

老家的一名姑娘得知一个农民工竟然爱学现代汉语词典、爱读书,“一个爱学习的男人差不到哪里去”。就这样,这个姑娘2006年嫁给了张淑宝。

结婚后的张淑宝依然在即墨蓝村的这家公司打工,而他的妻子则在老家农村看家种田。

随着女儿的降生,妻子有时会来青岛,他就在公司周边租了一个阁楼,至少让娘儿俩来青岛有个住处。

有了自己的小空间,爱好读书的张淑宝如鱼得水。

当年“放弃”学业,是不想看着家人因自己生痛;现在的他觉得时机成熟了,他要加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大军,重新走进考场。

“为学知识充实自己,也为拿学历。”他说,“也想用行动证明自己不进校园同样也能成就自己。”

2010年,他走进即墨招考办报了名,打算参加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学考试。

报名后的他,没有向任何一个同事声张,甚至连妻子和父母都没有告诉。

上班时张淑宝就在厂子里摆弄机器;下班了,他把自己关在那个小阁楼里。

经过半年多的拼命自学,2011年1月,他在忐忑不安中走进了考场。两天考试过后,他没有刻意等成绩,而是又一头扎进了书本里,他要准备其他科目的考试。

数周后,成绩公布,他发现自己所考的4门课程全都过关了!

他仍没有将这个消息告诉妻子。1年半之后的2012年,当他将10多门课程全部考出来,顺利拿到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科毕业证时,他才打电话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妻子。此时,电话那头“激动不已”的妻子说,“你这人咋就这样呢!”

拿到专科毕业证后,张淑宝又果断报考了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

又学习了1年半,各科成绩又顺利过关。按照考试程序,他要参加论文答辩。当时,张淑宝写的近万字的《论鲁迅笔下的农民形象》,引起大学教师的极大兴趣。

在答辩现场,这名老师说,“你的论文观点新颖,脉络清晰,90分,祝贺你毕业了。”

走出答辩现场的第一时间,张淑宝将这一消息告诉了仍在老家的妻子,妻子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这让他在幸福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追梦,路在远方

2014年下半年,张淑宝又报考了山东大学新闻学自考本科和齐鲁工业大学的广告学自考本科。

此时,由于小女儿降生加之大女儿也到了入学的年龄,张淑宝将妻子和女儿接到了蓝村镇,并在公司旁边的五里村租了平房,每月的租金360元。

张淑宝在工厂打工,他的妻子则在家中照看两个孩子,下班回家的张淑宝则扎进书堆里继续他山东大学和齐鲁工业大学的课程。

“山东大学和齐鲁工业大学的课程,再各考一门课就毕业了。”12月25日,张淑宝告诉半岛记者,这期间,他还考出了一个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

这些仍没有让他满足。

之后,他报考了中国海洋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

一个农民工竟然报考研究生,这连张淑宝所在工厂的负责人都感觉惊讶。

“在考研究生之前,厂里才得知这个消息。”张淑宝所在厂的一名负责人告诉半岛记者,“我们本来打算给他放假两天让他休息应考,可他在岗位上坚持上完了最后一个班。”

张淑宝上完夜班时已是12月23日清晨了。这天清晨他直接乘上了蓝村开往青岛北的火车,下了火车他又乘上了前往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的公交车。

23日、24日两天,张淑宝在中国海洋大学参加了研究生考试。

“英语基础差一些。”他说,“期望自己被录取,若录取不了,也不会气馁,下次再战,毕竟妻子支持自己。”

两天考场奋战,张淑宝又返回蓝村,继续拾掇他那岗位上的钢锭。

“我知道什么该放弃,什么该拿起,我曾经痛过,所以选择不停奔跑。”在鸽子笼旁,张淑宝告诉半岛记者,“‘草根’的命运唯有自己才能改变。”

每天下班后,张淑宝仍会沉浸在书本里。早上,他会推开木门骑上他的摩托车,穿过村巷赶往工厂打工。

村巷不长,但是他想走到很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