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青岛

青岛:“村小”借校办学8年,新校建成后招生翻10倍

2017-12-26 16:40 齐鲁晚报

摘要:12月25日,教育部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全国统筹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现场推进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出席会议并讲话后,专门来到凤凰岛小学。

因2007年村居改造而临时外借校舍办学的青岛西海岸新区烟台前小学,借校办学8年后终于迎来了新校建成,并正式更名为凤凰岛小学。现代化的学校依然难以消除家长对其是“村小”教育质量差的顾虑,招生第一年仅68个孩子报名,但仅仅两年后便达到683名,家长为城乡办学投了信任票。

而凤凰岛小学只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坚持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的一个缩影,4年来,新区投入2.5亿提升46所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并通过“互联网+教育”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骨干教师轮流在农村学校巡回走教等方式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12月25日,教育部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全国统筹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现场推进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出席会议并讲话后,专门来到凤凰岛小学。

临时外借校舍办学

一租就是8年的"村小"

干净整洁的校园、崭新的教室和餐厅、宽阔的操场……走进凤凰岛小学,这所按照高标准建成的现代化的学校,目光所及处处都是新景象。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座现代化的新校,仅仅在两年之前,还只是一座在外租场地办学的村小———这一租,就是8年。

作为土生土长的青岛西海岸新区老薛家岛人,年逾六旬的薛修利说起这所小学的情况如数家珍。“这里原来就叫烟台前小学,1971年建的校,因为位于烟台前村西侧而得名。当时学校只有两间带教师。一直到1974年,才由周边的烟台前、南屯、北屯、南营四个村共同出资,学校扩展为小学5个年级,初中两个年级,主要就是接收这几个村里的孩子上学。”薛修利说。

2007年,因位于薛家岛街道的烟台前村等村居改造,村民集中搬迁到其他片区居住,旧校舍只能拆除,学校只好临时外借校舍办学。”村居改造开始之后,搬迁后的村民大多会将孩子送到离着居住区近或者办学条件好的学校,导致本地生源锐减。”凤凰岛小学校长顾玉利说。

谁也没想到,这一借校办学的临时性举措,竟然一等就是8年。

首年招生只有56名学生报名

新建村小面临艰巨的“信任仗”

随着青岛西海岸新区的迅速发展和村居改造的陆续完成,居民纷纷回迁,这里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也急剧增加,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2015年7月,烟台前小学新校竣工,束了长达8年外借校舍办学的历史,并正式更名为“凤凰岛小学”。新校与传统名校香江路第二小学实行一体化管理,校长也由香江路第二小学校长顾玉利兼任。

“新建的学校确实非常现代化,干净整洁的校园、崭新的教室和餐厅、宽阔的操场,但在当地居民甚至在这里已经工作过一段时间的外地公务人员看来,不管学校建的多漂亮,内心里仍然认为这就是一所村小,教育质量肯定怎么样。所以,搬进新校后的第一仗是如何赢得家长对学校教学质量的信任。”顾玉利说。

从凤凰岛小学第一年的的招生情况就能看出顾玉利的判断是正确的。根据校园的建设规模,凤凰岛小学设计24个教学班,可容纳1080名学生,并拥有体育馆、图书馆等专用教室和全数字化的校园办公录播和教学网络,现代化教学设施完善。就是这样一座现代化的小学,第一年报名的学生只有56人,仅仅只有设计招生规模的5%。

学生报名数量2年后翻了10多倍

家长为城乡办学投了信任票

“曲木可以做犁,直木能够成梁,木木都有可用,每木皆能成才。”在凤凰岛小学教学楼的大厅里,顾玉利用这几句话诠释自己的办学理念,要以传统文化为办学特色,基于教育完善教学;基于成人,追求成才。“凤凰岛小学与香江路第二小学共享优质课程和优质资源,以发展生命为主要目的,给每一个孩子搭建成长平台,以传统文化为办学特色,以‘诚信、尚美、自主、活力’为育人目标,实现两校区比翼齐飞,共同成长,让城乡接合部的孩子能享受到大都市一样的优质教育。”顾玉利说。

为了践行这一办学理念,顾玉利在教学上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在校园内设立葵园书屋、有凤凰书院、梦想书屋、森林书屋、海洋书屋、书吧、教室和走廊的图书角,让学生们走到哪都可以阅读;把“无声餐厅”课程纳入“养正课程”课程体系……在学校硬件设施高起点的提前下,顾玉利一直在致力于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并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凤凰岛小学招生人数达到了188人;本学期有17个班683名学生,入学人数比2015年刚建校时翻了十几倍,周边村庄的适龄学生又纷纷选择了凤凰岛小学,家长为城乡办学投了信任票。

青岛西海岸现有农村学校46所

4年投入2.5亿元提升办学条件

凤凰岛小学只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一个缩影。目前,青岛西海岸新区现有公办义务教育学校126所,其中农村学校46所,在校生24000人,教师3050人。如何实现这24000名农村学校学生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才是摆在西海岸新区教育面前的一道真正的“考题”。

“我们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强化全域统筹,坚持城乡一体,构建了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西海岸方案’,立足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青岛西海岸新区教育体育局局长于瑞泳说。

为切实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青岛西海岸新区将学校布局纳入了全域统筹,专门编制《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十三五”期间,规划新建教育设施162个,其中义务教育学校86所,扩增学位86000个;规划预留教育设施190个,其中义务教育学校80所。

加大向农村倾斜的力度,出台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实施意见,近4年投入25300多万提升体育设施、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设备、塑胶化操场;对学生规模不足300人的村级小学按300人核定公用经费。同时,向薄弱学校倾斜。采取提强补弱措施,壮大现有优质教育资源,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近几年投入约13.8亿元实施改扩建工程。 

“建设标准”提升学校品质,出台《青岛西海岸新区学校建设标准》,城乡学校校舍、装备一个标准统一配置,新建学校突出海绵城市设计理念,被动房技术、教室新风系统、地下停车场、楼间连廊成为“标准配置”,村级小学实现“华丽转身”。在这一系列举措下,青岛西海岸新区农村学校的硬件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互联网+教育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骨干教师轮流在农村学校巡回走教

硬件完善了,如何提升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农村学生如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才是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关键。为此,青岛西海岸新区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积极实施智慧教育工程,通过教育信息化带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据青岛西海岸新区教体局装备与信息技术办公室负责人张林峡介绍,新区成立了慕课联盟,构建覆盖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化体系,目前已有200多个学科协作组活跃在教育资源网络平台上,产生了30000多个教案、课件等优质教学教研资源,全面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能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城乡交流,专递课堂等活动,将名师课堂带到偏远的学校,使偏僻学校的学生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目前,实验初中与育才初中共建网络空间,利用网络空中课堂、名师课堂、专递课堂、微课知识树把实验初中优质资源在育才学校全面覆盖,满足师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通过网络辩论赛、网络研讨课、同步课堂等形式促进俩校师生交互学习;打造信息化问题导学课,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同步建设高速互联互通的网络化、数字化、智慧校园,共建信息化管理平台,精准治理、快速响应;两校共用创客空间、3D打印实验室等特色功能室。信息化引领学校现代化,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多展示精彩的机会和舞台。

同时,拓宽教师补充“新路径”,创新教师补充机制,2017年通过购买服务补充特色课程教师350人,在全区巡回走教。出台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办法,引进名师名校长59人。加大教师补充力度,3年聘任教师2438名。建立城乡互动多元交流机制,3年交流干部教师1069名,其中骨干教师超过一半。据了解,2018教师招聘面试,音乐、体育、美术和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等部分学科教师将增加专业技能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