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邱学华:我为中国教育打抱不平
摘要:面对这样的误解,82岁的教育专家邱学华站出来发声,为中国教育打抱不平,他说:中国基础教育是世界一流的!
有人说,中国教育从未像现在这样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也从未像现在这样承受如此多的埋怨甚至“误会”。
有人说,现在不少学生高分低能,这都是应试教育惹的祸;有人说,老师在课堂上教的大量死记硬背的知识不重要,学生的动手能力才重要;有人说我们国家很多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美国学生学习很轻松……
面对这样的误解,82岁的教育专家邱学华站出来发声,为中国教育打抱不平,他说:中国基础教育是世界一流的!
邱学华是谁呢?
为中国教育辩解、打CAll的这一幕发生在哪呢?
↓↓↓↓↓
邱学华演讲
图片中的就是邱学华,他现任常州大学尝试教育科学研究院特聘院长,特级教师。他可是教育界的传奇人物,文科出身,却在数学道路上走过六十多个春秋!
另外,邱学华老师还周游全国各省,传道、授业、解惑,培养骨干。当过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大学老师,还当过师范学校教师、教科所教研人员。简直精通从小学到大学的数学教育!
这场演讲发生在不久前在厦门市举办的第七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上,邱学华应邀在论坛上发布主题报告《中国教育怎么啦》,针对社会上目前存在的对中国教育,尤其是对基础教育的8个误解,邱学华一一进行反驳。
误解一
高考是学生学业压力大的重要根源
他的反驳
高考带来的好处实际上是巨大的,它为中国经济腾飞、跨入强国行列奠定了人才基础。
邱学华说,从经济界、教育界、文艺界以及各行各业的人才数据分析来看,(做出成绩的)大多是大学毕业生。当然,他也认为,高考不是完美的。
其实,世界很多国家都有类似的高校入学选拔制度,只不过它们的具体呈现形式大不相同,只要有选拔、有竞争,就必然存在压力,学生们为了继续深造、获得良好教育所付出的努力,可以说是谁都不比谁少。
误解二
应试教育泛滥,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问题
他的反驳
考试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考试也叫做教育评价,它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组成部分,有学习必有评价,这是教育的基本规律之一。
在我们要对考试大刀阔斧时,美国却在向我们学习呢!有人说,美国基础教育质量不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忽视考试。
学习肯定要有负担的
邱学华说,考试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以诊断发现学生的缺陷,但不可避免也会带来压力和负担。不管对谁,考试都会让人有压力。邱学华认为,学生学习必定有一定负担,没有一丝负担的学习,不是真正的学习。
区分“应试”和“应试教育”两个不同概念
过去,有人说,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片面追求升学率”,邱学华对于这一表述表示认可,而不是像现在,以“应试教育”来统称。
“应试”本无错,是应对考试所采取的策略和方法,只要有考试,就会有应试。“应试教育”才是不好的,即把考试、分数、升学率做为唯一的教育目标,做为一个教育的指导思想、而不顾学生其它方面的发展。
误解三
中国学生擅长考试,但能力偏低
他的反驳
邱学华认为这种论调是以偏概全的,从大数据分析,一般是高分高能,低分低能,极个别会出现高分低能,“可能是评价体系出了问题”。
如邱学华所说,目前我们知名的科学家、企业家、经济学家,大多是重点大学毕业,他们不仅分数高,也具有与分数相匹配的能力。我们绝对不是只会考试,而且我们的试卷也有考察能力的题目,立体几何问题就需要大家的空间想象能力、历史分析题需要发散思维能力、就连现在的语文作文也越来越要求大家的生活经验啦……
误解四
学生死知识学得太多,创新能力不强
他的反驳
这句话流传很广,很多人深以为然。但实际上,这是把知识、能力、智力、创新能力割裂开来。
根据国际心理学界的研究,一般趋同于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智力得到发展,在知识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形成能力。
知识、能力、智力、创新力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无所谓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但是,知识是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要在知识基础之上。
误解五
中国学生负担重,美国学生轻松愉快
他的反驳
对于这个问题,邱学华直接举了日本教育的例子。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推行“宽松教育”,要求减轻学业负担,改革大学入学考试办法。三十多年过去,结果却不甚理想,日本学生的学力下降,教育矛盾也未减少。
减负并不应该一味倡导快乐教育,想象力也不是任性玩耍就会获得的。我们要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能因为学生学业压力大,就一味否定我们的教育模式,完全信奉或者照搬西方教育。
美国学生也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轻松,只是将学习的时间段推后。他们的教育中存在着过于宽松所带来的弊端,我们不能盲目学习。
误解六
中国学生基础知识很扎实,但缺乏创新能力
他的反驳
这很可能是一种偏见,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是紧密相连的。尤其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继承和学习前人所创造的巨大知识宝库,在前人的肩膀上起飞。这一点上,中国教育是有优势的。
美国《独立报》曾发表文章对PISA结果进行分析:经合组织对15岁学生进行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结果显示,上海学生在阅读素养、科学素养和数学素养三项评估中得分很高。
邱学华指出,测试的目的是评估学生将自己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的能力,也就是说咱中国娃能够活学活用,把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而不是一味接受“填鸭式教育”。
误解七
中国老师强调死记硬背,美国老师强调探究发现
他的反驳
邱学华认为,一些国人对咱自己的教育认识不够全面,很多人对课堂、教师的印象还停留在上个世纪末。实际上,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教师水平和教育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中国课堂既继承和发展中华教育的优良传统,又吸取借鉴西方教育的长处,已经形成了“中国式课堂教学”。
我们现在的教学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科书的作用,也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作用。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教师也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
误解八
奥数太可怕
他的反驳
邱学华认为一些人把奥数妖魔化是因为没有搞清楚奥数是怎么一回事,奥数原来专指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数学内容,像奥林匹克运动会一样,表示一个国家青少年的数学水平,世界各国都极为重视。
我们现在的“华罗庚金杯赛”,初中、小学奥林匹克竞赛实质上是将奥数的范围扩大了,对因材施教和培养数学优秀人才有好处,只是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奥数是少数学生培优的途径,所以说学不好奥数的孩子也不必担心,它并不是必须掌握的技能,也不应该成为升学选拔的唯一标准。
是的,也许我们的基础教育在很多地方需要改进,但我们更要看到教育改革取得的成绩,看到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令人欣喜的变化。
身为家长,也需要摆正心态,正确认识我国教育的现状,以积极的态度引导孩子面对学习中的问题和压力,相信学校、相信老师,孩子的明天是美好可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