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不用又打又骂,4句话就可以解决!
摘要:孩子做错了事,每位父母都有自己的见解。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还小,对于孩子的过失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父母则认为犯错无论大小,必须严惩。
孩子做错了事,每位父母都有自己的见解。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还小,对于孩子的过失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父母则认为犯错无论大小,必须严惩。
邻居张姐平日里十分疼爱自己的儿子,很少发火。可今天她却当众打了儿子一个巴掌:”长大了翅膀硬了,爸妈的话都不听了。以后再被我发现吸烟一次,就打你一次。”然而,张姐的话还没说完,孩子就气冲冲的跑了。
她告诉我,今年儿子读初二。周三的时候去学校给孩子送东西,听说儿子和几个同学吸烟的事情。当天晚上一回家,真在儿子的房间找到了一盒烟,里面的香烟少了几根。
这让张姐火冒三丈:“儿子以前一直很乖,怎么也没想到小小年纪居然学会了抽烟,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会变成这样?”
晚饭过后,张姐去了房间狠狠地批评孩子一顿,并让孩子跪了一个小时,直到承认错误,保证以后不再抽烟才罢休。原本以为儿子能知错悔改,却没想到孩子越来越冷漠,母子关系变得疏远。只要她在的场合,孩子基本不说话。
今天早上,在小区花园里再次目睹孩子吸烟全过程。张姐说这一次,她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也许早点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打骂教育才是好的。
听完事情的始末,笋干老师非常认真的跟张姐剖析了问题的严重性:像你这样
责骂、痛打甚至体罚孩子,绝对是不明智的行为。既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不能让他改正自己的错误,得不偿失!
孩子犯错,需要去指正,但更需要父母智慧的引导。如果父母以“管教”的名义,向孩子发泄内心的愤怒和不满,那么反而容易使孩子自暴自弃:“反正我是坏孩子,没有人爱我。”
面对错误,要孩子承担后果,其实并不只是为了惩罚孩子,而是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和自律性,让孩子从小就明白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孩子犯错误之前,父母要提前提醒和警告他们,听听孩子有什么想法,不做会发生的后果。不要等到孩子做错后,再去指责错误的行为。
第一问:“你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吗?”
孩子犯错之后,父母要及时平复内心的情绪,不能武断的下判断。冷静又带一些严厉地问清楚原因,给予孩子辩解的机会,爸妈能听到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让孩子认识到错误造成的后果“为什么是错的”,远比直接告诉他更重要。这样做可以避免错怪,即便错在孩子本身,他也会因为父母的理解而正视后果,承认错误。
第二问:“你有什么方法能解决问题?“
《正面管教》中有句话:“错误是学习的最好机会,我们如何对待错误,比犯错误本身更重要。”孩子做错事,让他在第一时间自己解决问题,引以为戒规避重犯同一种错误。
当孩子自己说出解决的办法时,父母不要做任何批评或评价,等到再也想不到任何点子的时候,父母可以站在客观(朋友)的角度,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以此培养责任心。
第三问:“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让孩子学会检视自己的判断,分析每个方法会带来怎么样的后果?如果孩子不愿意主动说,家长可以做个示范,带头跟他讨论“是否伤害到自己和其他人”。
过程中,尽量简明扼要,避免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然后接着问:“你下一步决定怎么做?”如果孩子逐渐开始悔改,通常会做出最合理的选择去弥补。
第四问:“你觉得自己应该受到惩罚吗?”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家长,适当惩罚是促使孩子自觉改正错误行为的好办法。同时,也能让他明白自己是有能力去弥补错误的,保护他们的自信心。
为了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家长要和孩子订立一些规矩。如若违反,就要受到一些小惩罚。因为孩子在犯错的时候才是记忆最深的时刻,家长可以先口头警告,对事不对人。
犯错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只有修够了一定的“课时”,他才能够真正获得举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
所以,教育孩子的时候,请家长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保持平和的心态,学会“温柔而坚持”,审时度势地改变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