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学校:海洋教育新形式 不靠读书靠听书
摘要:11月2日,青岛嘉峪关学校开展“海洋知识进校园”读书周活动,中国海洋大学的杨老师以《青岛改变常见的无脊柱动物志》一书为载体,以讲故事、聊天的方式,为同学们带来兴趣盎然的海洋知识大课堂。
青报教育在线讯iqdedu.com 生命起源于海,文明发轫于海,青岛临海而居,依海而强,我市的少年儿童在海边生活成长,在海洋科普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11月2日,青岛嘉峪关学校开展“海洋知识进校园”读书周活动,中国海洋大学的杨老师以《青岛海边常见的无脊柱动物志》一书为载体,以讲故事、聊天的方式,为同学们带来兴趣盎然的海洋知识大课堂。
孩子的形象思维比逻辑思维先成熟,而海洋知识专业性强,课堂讲解比较枯燥。难懂的科普读物通过老师讲故事的形式教授,更适合小学阶段的同学们,让孩子们轻松理解并喜欢上海洋文化。比如以《青岛海边常见无脊椎动物志》为例,书本除了专业的文字描述和少量的手绘图案,就很少有普通人耐心读下去。于是杨老师以书本内容为核心,将其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及其他资料,大大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进而点燃孩子们的思维及兴趣点。
什么时候出现的海洋生物?海带怎么吃东西?为什么热带会有企鹅?海水为什么几亿年都能保持洁净?青岛为什么会发生赤潮?课堂中,嘉峪关学校的同学们提出很多有趣又充满想象力的问题,杨老师在课堂中也从孩子们的生活出发,向同学们解答了贴近生活的常见海洋知识。
“生活中,很多同学生吃醉蟹会拉肚子,就是因为螃蟹里有种寄生虫叫肺吸虫,但螃蟹煮熟后寄生虫就会被杀灭,所以熟食螃蟹对身体无害。有一种海洋生物叫加勒比僧海豹,因为皮毛美观,被渔民大量捕杀,它是近代唯一灭绝的海洋动物,所以同学们要积极维护海洋生态,爱护我们的海洋。”课堂中内容丰富,杨老师除了介绍常见的海洋动物和海洋微生物,还提醒同学们掌握健康的生活小常识,告诉同学们要提高海洋保护意识,共同维护我们的海洋。
嘉峪关学校的同学告诉青报教育在线:“原来企鹅是爸爸孵化企鹅宝宝,妈妈外出捕食。海洋中的扁形动物网纹平涡虫,比蚯蚓再生能力还强。灯塔水母不是长生不老,而变成一种微妙的结构,寻找水中跟它一样的结构,变成一只新的小水母。这节海洋知识课堂,颠覆了我们平时的认知,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很多收获。”
中国海洋大学的杨老师表示:“中国海洋大学与嘉峪关学校联手,将海洋知识与学校特色阅读教育结合,提升少年儿童的海洋意识,让同学们领略了海洋科学的魅力,激起了同学们对海洋科学的兴趣。海洋教育走入中小学课堂培养了孩子热爱海洋、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孩子们树立了自己的科学梦想。现在的嘉峪关学童了解海洋知识,关注海洋环保,还是维护海洋生态的小小宣传员!”
海洋社团活动
据了解,嘉峪关学校围绕“善的教育”文化特点,通过海洋+学校文化、海洋+社团等途径,深入开展校园海洋教育系列活动。嘉峪关学校分管副校长胡繁华表示:“学校的海洋社团全部是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专家博士上课,孩子们学会制作标本,学会航海结绳,探究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除了丰富的课本知识和动手实践,学生也定期走进海洋研究所的实验室,走入研究所的标本库,走进海军博物馆……”
学校海洋科普馆
嘉峪关学校校长刘群告诉青报教育在线:“学校建立班级海洋展台,将各种不同的海洋生物标本带到了同学们身边,辅以文字介绍,使许多同学对奇妙的海洋生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校还开辟海洋教育宣传栏,建立“蓝色海洋教育”书库,让学生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学校建立的海洋科普馆是孩子们探索海洋知识的乐园,海洋科普馆以“嘉嘉峪峪航海记”为线索,展现了海洋历史、海洋环境和海洋建设。”
社会资源的利用,充分拓宽了学校海洋教育的渠道,嘉峪关学校的海洋教育深层次,分阶段,不浮于表面。
青报教育在线iqdedu.com 纪采琳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