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有方:为何老师的娃儿状元倍出
摘要:为何这么多优秀孩子都来自教师家庭?教师家庭都有哪些特点?又能给更多的家庭带来何种教育启示呢?
桃李遍天下,教育别人家的孩子是一种莫大的快乐;膝下犬子亦成才,培育自家孩子也是一生的幸福。
近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了《校友会2017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调查显示,2007至2016年全国共有837名高考状元。其中,35%的孩子的父母是教师,近两成的父母是公务员,另有12.6%来自工程师家庭。比例最高的是教师家庭。
我们并不想宣扬高考状元话题,但这种现象却值得思考——为何这么多优秀孩子都来自教师家庭?教师家庭都有哪些特点?又能给更多的家庭带来何种教育启示呢?
记者探访
神奇数学组:老师的娃儿状元倍出
大兴一中高中数学组,在全校教师眼中“牛气冲天”。不仅因为数学组是优秀战队,也源于数学组的老师教育自家娃很有一套。
这个神奇的数学组,老师自家的孩子分别囊括了2008年大兴区高考文科状元、2012年大兴区高考理科状元、2017年大兴区高考文科状元。2017年大兴区文科榜眼的妈妈万黎遐也来自数学组。数学组的年轻老师们曾互相开玩笑:“在我们组压力大啊,因为老师的孩子们都组团上北大。”
采访中,数学组的老师纷纷表示,育儿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是教师群体的优势所在。
数学组组长杨娣娟很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善于调节孩子的心理压力。无数个夜晚,孩子学习累了,她就带着女儿去月光下散步,迎着习习轻风,三言两语解决孩子思想上的困惑。女儿最终在2008年高考中以北京市第八名的成绩考入北大经济学院。
数学组张秀春的女儿是2017年大兴区文科状元。采访中,张秀春提及了数学教师的独特优势。“父母严谨而开阔的数学思维方式、独特的数学素养、数学习惯等都会默默地影响、熏陶着孩子的。或许这就是数学教师家长的教育优势吧!”
张秀春讲了她曾用过的一个“独特”方法。高三的第一次大型考试前,女儿特别紧张,做了大量的思想沟通之后,她还是很焦虑,最后张秀春给定了一个奖金制度:如果考试考得第四名以后,就给女儿买她喜欢的礼物,如果考了前三名,则没奖!
“是不是有点儿奇葩?其实就是想缓解一下压力。结果孩子轻松考了第一名,她笑了,我们也松了口气。这件事一度成了办公室同事的开心话题。”工作之余教师之间经常交流育儿话题,这种经验分享与交流,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
内在重视家庭教育,外在注重家校良好合作,同事之间也相互取经。孩子的优秀,并非一天两天、一年两年铸就的,而是从小接受来自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观念和习惯的影响塑造出来的。教师家庭会很自然地把学校、家庭、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他们育儿成功的秘诀。
名师家长分享
因势利导发掘潜能 自信心助力孩子成长
曾拥军(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中学教研室教研员):我女儿今年参加高考幸运地取得了北京市文科第二名、丰台区文科第一名的好成绩。我还获悉,今年丰台区理科第一名和文科第二名,他们的妈妈也都是老师。
阅读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我们倒没有刻意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主要是有一个较好阅读氛围。从教22年,我特别喜欢阅读,家里的藏书也比较多。这样孩子天然对书就有了亲近感。后来孩子大一些,我们就给她买了很多带拼音的故事书和小说,孩子阅读兴趣更加浓厚,阅读的范围也更加广泛,涉及文学、科学、历史等等。为满足孩子的阅读需求,一有时间,我们就带她到图书大厦和图书馆,让她沉浸在书的海洋里自由阅读。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在文学、语言、历史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上初中后,女儿尝试写小说,我们也都是鼓励和支持。后来,孩子遇到的几位语文老师,给予她很多指导,语文也成为女儿的优势学科之一。
孩子从小在语文和英语学习方面就表现出良好的特长,正因如此,我们也有意在语言学习方面给她提供更好的条件。如让她参加一些英语口语、阅读的学习班等。所以,女儿在语文和英语学习方面不仅成绩领先,在口语交流、文学表达、语言辩论等方面都遥遥领先,建立非常自信的学习和自我发展心理状态。这种自信状态让她在别的方面发展得也非常良好,比较全面和均衡。
自信是孩子不断进步的原动力。我们一直鼓励孩子做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事情。其实,任何事情只要孩子感兴趣就没有压力,也不是负担,擅长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也因为这份理解、尊重和鼓励,我们与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父母育儿有心有法 孩子成长必然出色
陈钱林(碧桂园实验学校总校长、资深家庭教育专家):我的一对龙凤胎算是学有所成。儿子18岁时就获美国名校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23岁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女儿16岁时考上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教改实验班,20岁获得三所世界名校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
结合我个人的育儿心得和多年校长的经验,我认为教师家庭孩子出色有众多原因。
首先,教师更加重视家庭教育。几十年前,家庭教育总体上不那么重视,相对来说学习拔尖更多靠天赋。当前,孩子的升学竞争越来越激烈,更多孩子只靠天赋是不够的,比的是勤奋。作为教师,大多数很重视家庭教育。
其次,家庭教育更得法。教师自然更加了解儿童成长规律与教学方法,相对当前众多家长的普遍焦虑心态,教师也相对从容而有定力。比如许多教师很重视早期教育,幼儿阶段引导孩子学习琴棋书画,学龄期奠定基础学科,这就是很符合成长规律的教育措施。比如我是初中语文教师,我知道语文学习靠听、说、读、写,所以我家龙凤胎,小学时抓好自由阅读与培养说话能力,等有了阅读积累后作文就水到渠成。
再次,教师家庭环境学习氛围更浓。教师职业特点需要不断地学习,孩子从小经受书香熏陶,往往更喜欢学习。教师会不断地碰到特别优秀的学生,“得天才英才而教育之”,那是人生一大幸事,肯定会常常谈起这些学生,对自己孩子会是激励。
最后,教育孩子更懂得扬长补短。教师更容易判断孩子学习的长处与短板,而且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可以调动。
现在社会培训越来越发达,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对资源的选择,是教育者的重要学问。教师比普通家长,更懂得适当选择。比如我儿子高考前,有机会到当地得到一位语文特级教师指点。
当然,培养出成绩优秀、全面发展的孩子,并非是教师家庭的专利。任何家庭,做到了重视孩子教育、注意挖掘孩子的兴趣与潜能、给予孩子充分的空间、重视孩子的阅读、激发孩子主动学习……同样可以塑造优秀的孩子。
小贴士
避免教师职业带来的负面家庭教育因素
其实,教师职业也容易有负面的家庭教育因素。比如,教师喜欢讲班上最优秀的学生的事,但好的背后就是坏,有的孩子就会反感。比如,教育的基本准则是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面对一个班级,没有严格要求是不太可能管住学生的。所以有的教师会有职业习惯,喜欢严格要求他人,包括自己家的孩子。还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家孩子与班级最优秀的孩子比较。
所以,教师一定要对自家孩子有正确定位。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最好的教育是因材施教。特别是不能把自家孩子,过早地与自己班级的优秀孩子比较。徒增孩子的心理压力,让孩子越来越有挫败感。
尊重孩子的兴趣,发掘孩子的潜能,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才是教育的真理。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