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经常读到这样的话: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一定有一个有问题的家庭;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其母必有其女;任何教育都弥补不了家庭教育的缺失…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多重要。那么该如何教育好孩子呢?
首先,孩子成长,全程陪同。开家长会时,经常看到一些苍老的面容。
他们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和一些孩子一样是一群留守老人。这些人咱不否认都爱孩子,甚至比孩子的父母更爱。可他们能给孩子带回家什么?有些耳聋眼花,有些与时代新的知识链挂不上钩。或许你会以这样那样的理由推卸你不能参与孩子成长的过程,比如得挣钱养家,工作忙等等借口。说白了,这是推卸责任的一种方法。无论你多忙,每天都要有一段时光和孩子一起度过,因为孩子需要你。物质上贫穷有机会重新赚取,孩子的教育可不允许重新再来。孩子有几个童年?他们能呆在你身边多少天?不能得到父母陪伴长大的孩子,心理上没有安全感。有句古语说的好:出门靠墙,在家靠娘。靠娘靠什么,就靠娘能保护自己的安全感。从我们大人角度来看,陪伴孩子一起长大也是其乐无穷的一件事。自己抚养孩子时没感觉怎样,可是自从表妹生了孩子后,我经常接到她的汇报:姐,铭洋会笑了;姐,铭洋能出声音了;姐,铭洋会坐了,会爬了,长牙了……一次次的汇报中,听出了一次次的惊喜。那是花儿开放的声音,那是孩子为我们送来的喜悦。孩子的成长缺少了我们的陪伴,无论对孩子还是我们都是人生的一大憾事。我们为什么要错过?
其次,其身正,不令则从。
怎样才叫身正呢?夫妇恩爱,孝亲敬老,邻里和睦,言语可亲,行为端庄。每一对夫妇都是经过最美好的恋爱后,带着对对方的无限柔情蜜意步入婚姻的殿堂。婚后谁家也会有这样那样的缠头裹脑的烦心事,这时候就要充分体现博大胸怀,学会欣赏、包容和忍耐,不要总盯着对方的缺点,时时想想恋爱时的美好。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最好的。不信你看,课间操跳校园舞的时候,一男孩一女孩两两手牵手,随着欢快的乐曲翩翩起舞,唯独一对小孩子无动于衷。我走过去问小男孩:“你为什么不牵着雪的手跳舞?”“老师,你看看她好脏。”听着男孩夸张的话语,我顺着男孩的目光看向雪,她除了衣服上有点儿斑斑点点的白点,其他一切安好呀。倒是小男孩,鼻子上火,鼻涕流到嘴唇上,还不时用手抹一下。可想而知谁更脏一些。可他自己觉得自己好呀。当你自觉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的时候,当你说话文明客气的时候,当你所有的行为都符合仁孝礼仪的时候,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上。他以为自己的生活就应该如此,还需要你谆谆教导吗?这就是所谓的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再次,原则事,哭也不行。
什么是原则事呢?就是孩子必须干的,不能违反道德底线的事。比如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要求目的是培样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行为,两三岁的孩子就可以洗洗自己的袜子,独立穿衣吃饭,可以帮家长收拾一下碗筷等等。这时候,往往有些家长因为怕孩子弄脏衣服,打坏碗碟,一切都包揽过来,这是很不理智的一种做法。一个邻居去为孙女开家长会,聆听专家讲如何教育孩子,听到专家说有些家长就知道惯孩子,让他们不要再惯孩子时,气的起身便走。回到家还到处宣扬自己的“壮举”,还说谁家的孩子不惯,不惯就长大了?惯孩子也有底线。当孩子张嘴骂人,伸手打人的时候,这就触到了底线,我们做家长的一旦发现这样的苗头,必须把这种现状制止在萌芽状态。有一天晚上,我听到一对稚嫩的童音(也就是两三岁的孩子)在互相骂人,接着传来大人哈哈的笑声,这应该是被孩子会骂人逗乐了。习惯就是这样一点点养成的,无论好的还是坏的,都是这样。还有些孩子在超市,在商店看着喜欢的东西哭闹不止,其实大人不想给他买,有的是因为家里类似的东西泛滥成灾,有的是因为这是垃圾食品。可是顶不住孩子的哭闹,在和孩子纠缠一段时间后,还是向孩子妥协。你这不仅仅是对这一件事的妥协,而是以后所有事,孩子都可以用如此的手段获得。
第四,学习事,马虎不得。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也不否认。可最初的兴趣哪里来?先天从父母基因里遗传而来?不是的,兴趣也需要培养。日久天长的耳濡目染,日积月累的积淀都可以培养出兴趣。但是当孩子没有兴趣的时候,该逼一逼也要逼,因为兴趣也是逼出来的。同事给我讲自己五岁女儿的事,她说女儿参加一个钢琴班,由于自己马上面临生二胎,没顾得上陪孩子学习、练习,一直都是奶奶和姥姥陪孩子学习。孩子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为孩子的钢琴学习得不到很好的巩固练习,每次钢琴课复习都不会,都会因此受到老师的批评。终于有一天她和妈妈说:“妈妈,我不想学钢琴了。”妈妈顿时明白了什么原因,就不顾自己身体的劳累,陪孩子一个音符一个音符的练习,终于孩子能够自己弹出一首曲子了,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这时的孩子又对妈妈说:“妈妈,什么时候还上钢琴课呀?”这样的兴趣不是逼出来的吗?如此的事例其实数不胜数。读书,就要读的文从字顺,写字就要写得横平竖直……这些都不能似是而非,你的纵容往往会给孩子形成最不良的行为习惯。在要求孩子按要求学习的时候,我们不妨也做一个学习型的家长。放下我们的手机,有人说现在很多家庭出现了“第三者”,那就是你的精神出轨给了微信、qq、微博,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有些家长甚至在孩子面前支起麻将桌,稀里哗啦玩个通宵,完全不在乎孩子的感受,这样的环境如何有脸面要求孩子?孩子在家的时候关上电视、关闭电脑,捧起书本,与书香为伍,孩子也会爱上阅读。学习事,不仅仅是孩子的事。
都说养儿容易育儿难,孩子的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家长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关键是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还要有善于学习的态度。卡尔威特能把有点智障的孩子培养的十四岁时成为博士;周红能把聋哑儿周婷婷培养的开口说话,还一直上我们的平常班级,直到考上大学;海伦凯勒处在盲聋哑的世界里,最后成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女性……如此的事例也是数不胜数,他们背后都有善于学习、永不言弃的师长。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做出如何的努力。保尔说过: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我要说,当我们到了迟暮之年回首这几十年的人生历程的时候,至少不会因为没来得及和孩子一起长大孩子就成年了而后悔。毕竟,我们的人生只有一次,我们没有重来的机会。
责任编辑:青岛教育在线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