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号、宇树机器人、《哪吒2》……青岛中考自招笔试考了这些内容!
摘要:笔试考了哪些内容?试题背后体现了怎样的命题思路?
青报教育在线讯 5月16日上午,青岛市2025年局属公办普通高中自主招生考试笔试顺利举行。试题由市教育局统一命制,共有物理、化学、历史三个学科,三科试卷均由基础题和附加题组成,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制,其中基础题整体框架参考了近三年中考试题。学生根据相关自主招生学校的招生方案选择参加物理、化学(或历史)考试。笔试考了哪些内容?试题背后体现了怎样的命题思路?
物理
题量适中,题型稳定
利于选拔拔尖创新人才
物理考试时长90分钟,总分120分,由100分基础题与20分附加题组成。试题情境丰富,贴近生活、关注中国科技发展巨大成就和优秀传统文化。如“神舟二十号”发射、“宇树科技”机器人、大国重器“大型桥吊”、《哪吒2》、春晚等,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实验探究题注重考查科学探究中的问题、证据、解释、交流和评估四要素,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综合计算题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物理模型,借用数学方法进行逻辑严密的科学推理论证,有利于引导初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附加题对考生的提取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学生运用必备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复杂推理和模型建构等创造性活动。试题兼具科学性、人文性、创新性、规范性,对初中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试题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具有良好的选拔功能。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校长王先军说,今年的自主招生考试命题,难度梯度合理,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能促进初高中有效衔接,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本次考试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不直接考查高中知识,试题充分发挥了考试评价对初中教育教学的导向作用,切实助力新课标落地实施。试题增加跨学科综合实践类试题,通过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模型构建和信息处理等能力,引导初中学校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兼具科学性、人文性、创新性、规范性,充分发挥了命题的育人功能和对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
青岛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教师武文婷说,学生考完之后自我感觉良好,心情比较平静。他们反映试题结构跟平日老师指导的方向一致,与近几年中考和自招题型相吻合,基础题、中档题、难题比例适中,没有偏难怪题和超纲内容。孩子说试题质量非常高,只要初中物理基础扎实,大部分题目比较容易入手,但是很多地方都需要仔细分析才可以答出。尽管题目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但是要做好每个题需要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敏捷的模型构建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学生感受最深刻的是试题情境比较丰富,特别是大国重器大型桥吊、神舟二十号和风能发电的情境应用特别好,学生说做题时油然而生自豪感和感恩心。“对于今年命题的这种家国情怀的植入我特别赞同。我希望我们学生不单是为了考试升学而去学习,还要通过学习、考试不断提高自己的意志品质等各方面能力,特别是家国情怀不可少!”
有同学告诉青报教育在线,考试结束后,对自己的临场表现比较满意。物理试卷发到手后,先浏览了全卷,今年的试卷与去年相比少了三个单选题、多了一个多选题、多了一个填空题,全卷比去年减少一个题,题量适中,题型稳定。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在学校里都已学习过,有的题有一定难度,但是经深入思考后,也基本被逐一突破。大部分试题的情境非常新颖,像“神舟二十号”发射、“神舟十九号”发射、“宇树科技”机器人等这些科技前沿的事件,进一步激发了自己的求知欲望,坚定了努力学习、科技报国的决心。还有像自制体重计、自制密度计等这些司空见惯的小制作真正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学好物理应用于生活”的物理真谛。平日这些内容老师也一直在给大家渗透。今年的附加题有点意外,和高中的知识完全不搭界,根本没有考高中知识,这一点完全超出了自己的想象,也打消了之前的担心,因为自己没有突击高中知识,只是全力以赴复习备考初中必考知识方法。今年的附加题最后一个题的模型,在试卷中都给出了,根本不需要提前学习高中内容,利用所学的初中知识和自己的理性逻辑思维能力,就能做出来。附加题的难度也在预料之中吧,有难度也不乏趣味性。
化学
题量减少,内容适切
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与学科思维
化学考试时长60分钟,总分80分,由70分基础题与10分附加题组成。试题围绕立德树人、立足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发挥了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助力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以化学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突出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与学科思维,赋能学生未来持续发展。试题密切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凸显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如“航空航天”“劳动实践”“安全教育”“工艺流程”等,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改造、应用物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原理和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同时注重考查化学学科本质,关注学生必做实验,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分析能力。附加题立足于“物质转化”、“变化守恒”等化学核心观念,侧重考查学生对文字、符号、图表等信息的提取整合加工、逻辑推理与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减少“机械刷题”,在学习过程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山东省青岛第一中学校长严贤付说,据学校学生和化学教师反馈,本次自招化学试题符合当前初中化学教学要求,不偏不难,内容适切,符合当前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既涵盖基础又有突破创新,有效助力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这份试题能更好的引导学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特别要重视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关注学生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山东省青岛第五十九中学教师张延蓉说,根据学生反馈,本次试题容量合适,难度适中,试题情境涵盖“中华古籍”“航空航天”“劳动实践”“安全教育”“工艺流程”等,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了民族自信,又密切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凸显了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试题中借助文本资料、图表、模型等形式,设置角度新颖、梯度递进的问题,注重思维的外显与表达,注重考查学生类比归纳、预测判断、证据推理、模型建构等高阶思维能力,能很好地引导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受访考生表示,跟往年真题比,化学题量减少了,感觉难度也不算大,有些题目看起来情境很新,但认真阅读分析之后还是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跟实验相关的题目比较多,特别是不定项选择第一道,考了老师带大家去实验室做过的氧气制取、溶液配制等实验的药品装置选择,相信没做过实验的同学印象不会那么深刻,做起来会不太顺利。这次还考了一道神舟二十发射的题目,就是刚刚发生的事儿,感觉熟悉又自豪。附加题是道工艺流程题,乍一看觉得很难,因为时间还比较充裕,仔细阅读题目的信息和资料后,发现考的内容运用初中的物质转化和元素守恒知识就能解决。“我觉得平日课上老师强调的实验和思路方法很有用,这次考试我很有信心能考好!”
历史
多维度创设新情境
问题设计体现综合性和探究性
历史考试时长60分钟,总分80分,由70分基础题与10分附加题组成。试题从树立理想信念、关注现实问题、加强品德修养、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等方面着力,引导学生加强对家乡、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试题通过多维度创设新情境,引导学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学科思想方法和所学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试题在中考框架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了开放性、探究性题目的比例,例如“探索之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名人”等题目。附加题通过“还我青岛”情境的设置,从五四运动至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大时空下进行设问,渗透了大单元教学,考查学生在长时段中理解历史、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初中历史的教与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本次考试试题以“立德树人”为目标,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试卷结构设置合理,难易度适当,遵循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原则,充分发挥了为高中选拔优秀学生、为初中教学提供正确导向的作用,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七中学校长田山说,此次历史自招试题坚持立德树人为导向,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强化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问题设计体现综合性和探究性,融合乡土历史,培养家国情怀,情境贯穿古今,形式灵活多样,突出核心素养立意,引导学生提升学科素养,促进全面发展,注重教考衔接,发挥自招试题的选拔功能,引导中学课堂提质增效。
青岛实验初级中学教师张小莉说,根据学生的反馈,感觉到今年历史试题考查的灵活度较高,在依据课程标准的大前提下,既考查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又需要学生对历史的纵深发展有一定的辨析思维。本次的试题,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中,以鲜明的古今材料,落实新课程标准下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这也引导教师在日常历史教学中,落地唯物史观,启发学生实现古今贯通的时空建构,更要引导学生关心时事,真正体现历史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价值。同时,学生反馈的“试题的史料分析、时空识图、附加题上横纵的辨析论证”的内容,既基于日常所学,但又不能单纯靠背诵做答,要有分析和前后联系,又一定的思维难度。这也充分说明历史教学不是纯背诵和记忆,更要加强日常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坚定了后续日常教学的方向。
受访学生表示,感觉历史试题涉及的考点比较熟悉,基本是复习的过程中老师经常强调的,图片和资料很多课本上都有,所以做题的时候感觉挺轻松的。有的小题让人觉得有挑战性,涉及面比较广,和时政也有联系,需要运用到综合分析能力。不过,只要深入研究材料,也能做出比较全面的回答,感觉很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