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青岛理工大学这场青春展演有“声”有“色”
摘要:青岛理工大学主报告厅化身青春能量场,一场融合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青春展演有“声”有“色”,300余名师生齐聚一堂,在传统文化与青春表达的碰撞中,发出新时代青年学子的声音。
青报教育在线讯 在悠扬的竹笛声中,演员们在舞蹈中融入胶州秧歌“三道弯”“扭断腰”的标志性元素,跟随《一条大河》的音乐节奏,将舞台化作奔流大河,勾勒出了祖国波澜壮阔的山河美景。4月28日下午,青岛理工大学主报告厅化身青春能量场,一场融合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青春展演有“声”有“色”,300余名师生齐聚一堂,在传统文化与青春表达的碰撞中,发出新时代青年学子的声音。
本次展演以“礼贤艺脉传薪火·赓续奋斗正当时”为主题,分为“寻光·觉醒年代映初心”“燃灯·青春接力铸脊梁”“逐浪·扬帆起航向未来”三个篇章,114名师生用时一个月,对节目进行精心排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到宣讲、朗诵、舞蹈、快板等十个原创节目中,以多样化的方式展现出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展演中,《竹板里的中国》将京剧《穆桂英挂帅》唱段的典雅唱腔与传统快板的明快节奏相结合;原创音乐剧《长夜书》以歌曲《怀念曲》为引,重现了典籍守护者的赤子之心;在旋律中挥毫泼墨,合唱《有我》让书法艺术的笔墨线条在舞台上流淌;宣讲节目“理工青年说”,七位学生以理工青年的独特视角,讲述在时代浪潮中拼搏奋进的青春故事。这些节目通过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新时代的“五四精神”。
“小时候在电视前初次听到京剧,一下子就爱上了这种特别的曲调,能在这次舞台上展现给大家,让更多的师生爱上这种表达,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京剧不仅是技艺,更是文化基因!”参加展演的张风瑞同学说道。
“这场演出我真的看进去了,心情一直随着舞台表演变化,真是意犹未尽”,看完演出的工程管理专业姚琳琳说。这种有“声”有“色”的表演方式,让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让青年学生在“看进去了”的状态中自然而然的受到教育。青岛理工大学团委书记史堃表示:“我们非常鼓励青年学子们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青春表达,这既可以让传统的思政教育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更能让青年学子在创作的过程中深刻领悟青年的时代使命。”
今年是青岛理工大学举办“五四展演”的第三年,一直以来,青岛理工大学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各类育人活动中。接下来,学校将搭建更多平台,推动传统文化、美育、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助力青年学子成长成才。
通讯员 刘芳兵 史堃 李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