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青岛

逐梦苍穹 ——全国无人机竞赛冠军王聪泽的成长之路

2025-04-27 13:57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回看王聪泽的成长经历,不难发现,每一次收获都源自辛勤的汗水,每一项荣誉都源自内心的热爱。逐梦而行,终将通向个人价值与集体荣誉的“双向奔赴”。

随着科技创新浪潮的奔涌向前,低空经济凭借爆发式增长潜力,成为经济发展新赛道上备受瞩目的焦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投身于此,展现出自身精湛的操作能力。

来自山东临沂的王聪泽,就是其中一员。这位出生于2006年的“Z世代”少年,已在过去三年间斩获包括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创新挑战赛在内的5项国家级、3项省部级和5项地市级无人机比赛奖项。在青岛北方航空职业学校的穹顶之下,他以无人机飞控代码为墨,用航空复合材料工艺作笔,为后来者书写出一部可复制的技术成长指南。回看他的成长经历,不难发现,每一次收获都源自辛勤的汗水,每一项荣誉都源自内心的热爱。逐梦而行,终将通向个人价值与集体荣誉的“双向奔赴”。

拆解世界的“追风少年”

事实上,王聪泽很早就展现出在机械方面的某些“天赋”。他对于机械的热情,最早可以追溯到小学二年级的夏天。那时的他对于同龄人热衷的游戏玩具并没有展现出太多兴趣,反而盯上了奶奶家里闲置不用的旧风扇。他十分好奇风扇扇叶究竟是如何运转的,于是用爷爷的工具,几下就把风扇“大卸八块”了。

只是,童年时期的王聪泽尚未具备组装与维修的技能,风扇拆完,装不回去,父母回家之后也傻了眼,只好连连向奶奶赔罪,好好“教训”了他一番。但谁也没想到,童年时飞转的扇叶,在多年后将再次出现在王聪泽的梦想中。

时间来到2022年,王聪泽升入学校,对无人机操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是在学校为了让他们这批新生提前适应学校生活和学习内容而设置的“启蒙班”期间,他第一次接触到无人机,学习到了不少理论知识,很快对这个更精细的“飞行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入学不久后,他听说学校正在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无人机操作竞赛。听到这个消息,王聪泽坐不住了,他立即开始查询资料、准备参赛。

最初,父母对于王聪泽的选择,心态有些矛盾。一方面,他们担心儿子是“一时兴起”耽误学业,另一方面,看着王聪泽斗志满满的样子,他们也被打动,正如他们曾面对那台被拆毁的风扇一样,最终,他们给了王聪泽一笔“启动资金”,用于购买无人机必需的电机等零件,在经济和精神上,给予他最好的支持。

飞向蓝天的路,汗水与欢笑同行

王聪泽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在经过充分的理论知识学习后,他开始着手练习实操和组装。

不同于人们印象中的操作“遥控飞机”那样简单,要让一台无人机保持平稳飞行,操控者需要不断操作调整无人机的高度和方向,如果在室外练习,他们还需要结合实时风向进行修正,在大多数比赛中,操作的准度、精度、速度都是裁判重点关注的评价标准。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王聪泽围绕着这三大要点练习着,从勉强能够维持无人机不落地,到转弯行驶更加流畅丝滑。老师同学们总能看到他总是在场地上练习,在业余时间,他会反复观看过往公开比赛的视频,揣摩其他选手们操作的方式,不断精进自己的操作技术。

在操作训练结束之后,他开始进一步学习无人机组装。这对他来说是一项新的挑战,不仅需要充分的理论知识,也需要相应的焊接加工技术,如果焊接不牢或者不准,会导致无人机在操作过程中短路起火、烧毁电机,甚至坠毁。

这是个极其精细的工作,需要他利用业余时间沉下心来细细打磨。那段时间,他经常在学校的实验室里熬到半夜。班主任金宝宝老师也经常陪着他熬夜,随时对他进行指导。时间来到2023年6月,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王聪泽和他的二十多位同学一起参加了青岛市举办的第七届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他以个人飞行的一等奖和团体接力赛二等奖的成绩进入国赛,两个月之后,在老师的陪伴下来到重庆,和来自全国各地大约一万多名同龄人进行竞技,以“零误差”的成绩斩获国赛个人赛一等奖,三位评委都给出了满分,此外,他还与同学一起获得了团体接力赛全国亚军,王聪泽用出色的成绩证明了自己的选择,也让陪伴他一路走来的老师、父母和同学们感到十分欣慰。

飞跃苍穹,让梦想落地生根

回忆起第一次参与国赛的经历,王聪泽感觉一切还历历在目。走进赛场时的紧张焦灼,到获知成绩时的欣喜,一切都是宝贵的经历,足以让他将一切铭记于心。

在一路陪伴他成长的老师身上,王聪泽也感到获益良多,他深刻意识到“教师”这一职业的影响力。如今,他已经顺利通过春招,等待进入大学,在此期间,他以助教的身份进入课堂,向高一高二的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比赛经验,帮助他们精进操作技术。他告诉青报教育在线,未来他希望继续考取更高规格的执照,在大学毕业后以教师的身份回归学校,和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老师一起,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分享给更多人。同时,他也希望自己能够组建一个无人机俱乐部,和更多同行业者建立联系,分享彼此的经验。

每当这个略显腼腆的年轻人谈及无人机时,他总是不由自主地变得健谈。生活中的王聪泽是有点“闷”,话不多,如同人们传统印象里沉默寡言的“学霸”一般。在刚刚过去的春假里,他把自己关在家里的车库测试设备,一待就是一整天。日常在学校里,为了节约成本和方便组装,他总是会测试各种品牌的电机零件,寻找其中最合用的,一次性“囤”上十几个,同学们有什么急用的零件,总是会习惯性找他购买,久而久之,他成了班上有名的“零件批发商”。

对于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来说,一切皆有可能。他必将以风为刃,以梦为翼,在蔚蓝穹顶镌刻征服的轨迹。

青报教育在线 杨雅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