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 小学

“柿” 启新程 五标双导:跨学科教育的深度探索

2025-04-18 16:41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青岛人民路第一小学的《柿韵秋华:柿子的跨学科奇遇》课程,以其创新性和独特性,成为当下区域教育的焦点

青岛人民路第一小学的《柿韵秋华:柿子的跨学科奇遇》课程,以其创新性和独特性,成为当下区域教育的焦点。

课程紧扣跨学科主题,打破学科壁垒,围绕柿子树展开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在 “舌尖上的柿子 —— 如何制作柿子饼” 项目中,学生们既要学习传统工艺的操作步骤,掌握科学的发酵原理,又要通过劳动亲手制作柿饼,感受劳动的价值与艰辛。同时,在包装柿子饼的环节,融入艺术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种跨学科的设计,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五标双导” 教学法贯穿课程始终,是课程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将教学过程细化为五个紧密相连的环节,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 “会呼吸的柿子林 —— 如何智能养护” 项目中,教师通过立标明确智能养护的目标和要求,拆标让学生了解智能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践标时学生安装设备并采集数据,评标环节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馈标则根据评价反馈优化智能养护方案。这一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和改进,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魏玉凯科学名师工作会在课程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作会成员凭借专业的科学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入挖掘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他们定期开展研讨活动,分享教学心得,共同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柿韵秋华》课程得以不断完善和发展。

《柿韵秋华》课程的实施效果显著,学生们在课程学习中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综合素养。他们学会了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门课程也为区域学校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推动了跨学科教育的深入发展,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