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育梦长歌——和乐家书里的暖心回响
摘要:寒来暑往,青岛辽源路小学的班主任们送别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收获了一条又一条感谢。他们以系统化的专业成长、以生为本的教育智慧,诠释着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第四届班主任节的欢呼声渐息,但班主任们的故事仍在继续——因为教育,本就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温暖奔赴。
青报教育在线讯 4月7日,在青岛辽源路小学第四届班主任节来临之际,学校的信箱里多了一封感谢信。这封信来自二年级五班全体家长,字里行间流淌着对班主任王蕾老师及学校的深切感激。信中写道:“您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在每一堂课上都激发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课堂教学到生活关怀,从习惯培养到品德塑造,家长们勾勒出一位教师的责任与温度。而这封信,仅仅是辽源路小学家校共育图景中的一抹缩影。在辽源 路小学,学校秉承“和乐教育”文化育人理念,以“和”为价值导向,以“乐”为成长愿景,教师与家长双向奔赴,谱写着一篇篇令人感动的故事。
以心换心,润物无声
即便投身班主任工作已二十余载,当王蕾老师读到这封感谢信时,眼眶依旧不禁泛红,和二年级五班学生相处的近两年时光走马灯般的在她脑海里回放。去年,班上转来一位对学习充满抵触情绪的孩子,每天到校门口后,便止步不前,抗拒入校。一次偶然的机会,王蕾老师发现这位同学在跑步方面天赋异禀,便鼓励他加入跑酷社团。如今,他不仅成为市北区跑酷训练队的一员,还参与了青岛市跑酷选拔赛。后来,王蕾老师又发现他在国际象棋上造诣颇深,便在班级中公开表扬他,鼓励同学们与他切磋交流。如今,他已然成为班里的风云人物。王蕾老师欣慰地说:“现在的他,在班级中找到了荣誉感和归属感,对上学也不再抵触。”
谈及为何能如此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与尊敬,王蕾老师微笑着说:“把班上所有的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这是以心换心的事业。”这是她一直坚守的教育理念。她常常利用午休时间,带着孩子们眺望远方,闭目养神。在近期的视力检测中,学生们的视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在她的悉心引导下,孩子们也逐渐改掉了挑食的坏习惯。她就像整个班级大家庭的妈妈,虽然爱人在外地工作,自己独自带着两个孩子,还要兼顾整个班级的工作,但她始终无怨无悔,默默付出。
王蕾老师的辛勤耕耘与卓越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赞誉。她曾在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二等奖,曾获得国家级和市北区优秀指导教师、青岛市优秀班主任和青岛市学科带头人等多种荣誉称号,所带班级更是荣获市北区优秀班集体的殊荣。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她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是她对教育事业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的最好见证。
无独有偶,在青岛辽源路小学,班主任收到毕业生们的感谢信早已成为常态。这个月,六年级班主任邢其红老师就收到了毕业生张义仁发来的报喜视频。视频中,张义仁兴奋地告诉邢老师,进入初中后,他的语文成绩不仅没有落下,反而越来越好,不但成功竞选上了班干部,还被评为“市北区优秀班干部”。邢老师回忆道,在小学时期,张义仁虽然数学天赋突出,但对语文却兴趣寥寥。邢其红老师发现后,没有选择简单粗暴地为他补课,而是率先与家长沟通,为他量身定制阅读计划,推荐适合的书籍,并给予源源不断的鼓励。在邢老师的悉心引导下,张义仁的语文成绩从“勉强达优”跃升至“稳定优秀”,整个人也变得热情开朗起来。邢其红老师感慨地说:“班主任的职责不仅是带好班级,更要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闪光点,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经验共享,专业赋能
“我坚持每周给家长和孩子们写一封信,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以及需要家校配合的事项。”“我们班在晨读时间,通过变换阅读内容来实现高效阅读,读古诗、读公式、读单词;阅读方式也丰富多样,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接龙读……”在学校每月举办的沙龙会上,各位老师纷纷分享自己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的优秀做法。班主任们的每月例会聚焦“舆情处置”“班风建设”“家校沟通”等专题,将零散的管理经验升华为系统化理论,促使班主任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努力成为“学习型”班主任。
对于辽源路小学的班主任来说,“每天一反馈”成为了学校对于班级管理共性问题的集中反馈时间,大家将班上所遇到的突发性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共同总结经验做法;学校领导以“干部包年级”“干部包班级”等形式进驻班级微信群,班主任每周随时将班级问题进行反馈,校领导也为班级管理共同出谋划策。为支持班主任们的工作,学校更是积极搭建平台,打造了班主任品牌工作室,通过青蓝工程实行师徒结对,帮助青年班主任快速成长,并推选优秀班主任进行经验介绍和案例分析,鼓励班主任踊跃参与市北区班主任课例、案例比武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班主任们不仅将工作经验进行理论化、系统化、程序化,也促进经验共享、智慧提升,实现了优质发展。
诸如此类助力班主任成长的平台还有很多。每年4月的第二周,是青岛辽源路小学的班主任节,这里也成为了班主任们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激励着整个班主任团队的进步。在今年的班主任节上,33位班主任踏着红毯,接受学生们的欢呼与祝福,家长代表们也纷纷送上锦旗与手绘奖状。三年级四班班主任张所玉老师收到学生绘制的“最最最美班主任”奖状时,眼眶湿润,感动地说:“孩子们的认可,胜过一切荣誉。”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三年级一班的家长还亲手书写了一封感谢信送到学校。信中写道:“孩子每天回家都会兴奋地谈起班主任陈老师。三年来,陈老师不仅用耐心和爱心浇灌着每个孩子,还经常主动与我们沟通交流。在陈老师的悉心培育下,孩子的字迹变得工整了,学习更主动了,性格也开朗了许多。”
历年来,在学校收到的众多感谢信中,不乏提到“家庭教育”等字眼的信件,这也充分反映出辽源路小学校家共育模式的深度落地。辽源路小学的班主任们不仅肩负着学生教学任务,还承担起家长的培养任务——他们每月开展家庭教育授课,推出家庭教育创意项目,组织学校家委会、班级家委会开展读书交流会,分享家庭教育中的幸福时刻;借助“优秀家长进课堂”、青岛市家长讲坛等渠道,全面提高家长学校的授课品质,增强实效,让家长们从教育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感谢宫丽莎老师对孩子不厌其烦地鼓励……”
“感谢程韶华老师启发孩子们的思维……”
“感谢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开放日等各种活动……”
……
寒来暑往,青岛辽源路小学的班主任们送别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收获了一条又一条感谢。他们以系统化的专业成长、以生为本的教育智慧,诠释着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第四届班主任节的欢呼声渐息,但班主任们的故事仍在继续——因为教育,本就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温暖奔赴。
青报教育在线 孙雯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