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中学的“心灵密码”:让每个生命向阳生长
摘要:锦旗背后,不仅是一位家长对老师的感激,更是一所学校用科学机制与人文关怀编织的“心灵密码”——让每个学生在成长路上直面风雨,向阳而生。
在昌乐一中华阳中学的校园里,一面写着“情系学子 无私奉献”的锦旗静静悬挂于教师办公区。这面锦旗背后,不仅是一位家长对老师的感激,更是一所学校用科学机制与人文关怀编织的“心灵密码”——让每个学生在成长路上直面风雨,向阳而生。
从“预警”到“治愈”:一套闭环的守护体系
“你不需要完美,只需要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一点点。”心理老师孙怡然的一番话,让一位因学业压力陷入自我怀疑的同学逐渐卸下心防。
寒假返校后,这位同学因成绩波动和人际关系问题出现厌学情绪,班主任王晓懿通过日常观察发现异常,第一时间调取“一生一册”成长档案——档案显示该同学入学时成绩位于年级前20,之前日常德育分数良好,但本学期开学后上课状态有波动。
结合这一信息,王晓懿迅速启动心理干预机制:从每日谈心到家校沟通,从联系心理老师进行心理辅导到弹性调整学习节奏,每一步干预措施同步录入“一生一册”档案,形成可追溯的成长轨迹。
这正是昌乐一中华阳中学心理教育体系的缩影。每年9月,新生入学后都会接受心理普查,通过量表筛查出需关注的学生,数据直接导入“一生一册”生成初始预警标签。
班主任和心理教师分级介入:一级预警由班主任初步疏导,同步在档案中记录沟通频次与情绪变化;二级预警则由专职心理教师深度干预,结合档案中的历史行为数据、特长记录制定个性化方案。
这位同学的情况虽未被普查直接标记,但班主任的敏锐观察与动态监测机制,仍让她被迅速纳入“重点关注台账”——台账信息实时联动“一生一册”,详细记录其情绪波动节点、教师帮扶策略及阶段性成效,确保干预全程“有据可依、有迹可循”。
从“课堂”到“社团”:一场心灵的多元滋养
昌乐一中华阳中学构建了贯穿三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高一阶段每周开设专业心理课程,系统培养心理调适能力;高二以后通过主题班会、团课等形式深化情绪管理技巧;高三特别增设户外拓展活动,帮助学生释放备考压力。同时,学校打造了多元化的"心理减压"平台,美术社的艺术疗愈、篮球社的运动宣泄、辩论社的思维碰撞,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情绪疏导渠道。这种阶梯式、多维度的心育模式,实现了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再到实践应用的全过程覆盖。
“以前总以为心理课是虚的,但现在发现,它教我们如何与自己对话。”一名学生感慨。心理教师孙怡然提到,学校近年引入小语种选科、艺考路径规划等生涯指导,帮助有学业焦虑的学生找到新方向。“当孩子有了目标,眼里的光就回来了。”
华阳中学对学生们的多元升学路径指导不仅局限在生涯规划方面,更兼备有针对性的心理陪伴。据2024届高三年级校长张志凯回忆,2021级一位艺术生以全省前20名的艺考成绩脱颖而出,但返校后面对文化课压力几近崩溃,自习都上不进去。张志凯开解道“不是还有两三个月嘛,最后什么结果,不努力谁都不知道。”后来,这位同学在老师们不断的鼓励下,又振作起来,调整好心态,迎战文化课冲刺复习。最后,他以出色的成绩进入天津工业大学。
从“移动办公”到“全员帮包”:一张24小时陪伴网络
在昌乐一中华阳中学的教学楼里,教室后排多了一张特殊的办公桌——这是班主任的“移动办公室”。班主任们除了在办公室办公,其余时间驻守于此“跟班”,课间观察学生状态、自习时随时答疑、午休时与学生“闲聊”疏导压力。这一场景正是昌乐一中华阳中学“全天候守护体系”的缩影。
除了班主任“移动办公”跟班,学校还推行全员帮包制度。全校教师参与帮扶,每位教师结对7至8名学生,从学业规划到心理疏导全程跟踪。
2021级学生孙佳怡在高考中取得了自己高中阶段最好成绩。她坦言这一切离不开老师们的帮助。班主任房富强老师像朋友一样,与同学们无话不谈。高考前,为缓解同学们的压力和紧张情绪,房老师就利用“自由活动课”,带着全班在操场唱强军战歌。同学们的精神随着铿锵有力的节奏感到振奋,压力也随着歌声消散了。三年间,这样的耐心开导与陪伴式成长不计其数。从早读陪读到为一道题反复讲解,从倾听烦恼到设计“自由活动课”,一次次的疏导,让孙佳怡从易焦虑体质,慢慢走向淡定从容。
这种“显微镜式”关怀渗透在校园每个角落。高二班主任栾妙妙在寒冬夜自费为发烧学生炖冰糖雪梨,年级主任王晓懿每天到宿舍叮嘱同学们早睡早起被同学亲切称为“小喇叭”,体育教师李高尚像父亲般引导“半路出家”的体育生突破二级运动员标准……这些平凡的细节,恰似春雨润物,在细微处滋养着成长,汇聚成少年们向阳而生的底气与光芒。
从“孤岛”到“联盟 ”:一座家校共育的桥梁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我们常常陷入沟通困境,是学校的感恩教育让我们重新找到了亲子对话的钥匙。"一位家长的肺腑之言,道出了华阳中学家校共育体系的独特价值。在这里,感恩教育不是简单的道德说教,而是连接家庭与学校的"情感纽带"。
昌乐一中华阳中学学校以班级为实践单元,明确班主任为第一责任人。以国旗下讲话、黑板报、校园广播站、主题班会等为阵地,实现感恩教育的全场景覆盖;以“吐槽大会”释放压力、书信传递真情、家校视频连线等创新形式,将感恩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让感恩教育真正“可触、可感、可行”。
此外,学校还设立心理委员机制。班级心理委员不仅是朋辈支持的“树洞”,更化身感恩文化的“播种者”,也方便老师及时了解同学间的情况。由此,形成“老师-家长-学生”三重防护。
昌乐一中华阳中学用制度为成长筑基,用温度为心灵赋能,让每个生命都在这里找到向上生长的力量。2024年,是昌乐一中与华阳中学合作以来的首次高考,创造了学校历史上最好成绩: 文化课特殊线及一段线上线 131人。各类本科录取 236人,本科录取率超七成,位列全市同类高中前列。优异的高考成绩得到了教体局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而非塑造。昌乐一中华阳中学的“心灵密码”,正是将科学的机制与细腻的关怀深度融合:用筛查预警防患未然,用课程活动滋养心灵,用家校共育打破孤岛。正如校长赵延昌所说,学校秉承“心系中华,阳光育人”的教育理念,让每个学生都"向阳而生"。
若想了解更多昌乐一中华阳中学资讯,请扫码进群:
青报在线记者 姜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