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逐浪山海间,一场早春经济的破圈试验
摘要:2025青岛石老人沙滩风筝季圆满结束。这场始于一只风筝的破圈试验,正悄然改写一个城区文旅基因。
今年初春的石老人沙滩先于季节热闹起来。从3月29日至4月6日,这里单日游客量最高达到12万人次,是往年同期的三到四倍。高扬的人气必然拉动财气,石老人沙滩附近作为崂山的核心商业区,区内的商场、饭店也意外收获了早春的第一波流量。而这一切,都源于让青岛人既熟悉又陌生的风筝。
3月29日启动的2025青岛石老人沙滩风筝季今天(4月6日)画上圆满句号。风筝季期间,20米的章鱼、18米的水母、鲨鱼等上百个海洋生物在在碧海蓝天畅游,让抬头仰望的人仿佛置身海底世界。与此同时,30多米长的龙头蜈蚣风筝,整齐划一的运动风筝“筝”奇斗艳,让青岛人倍感新奇。而地面上,亲子游戏、非遗体验、科技互动、NPC巡游等一起形成了天地竞秀、目不暇给的热闹场面,名副其实实现了“筝汇崂山,放飞欢乐”这一活动主题。2025青岛石老人沙滩风筝季,不仅成为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的“流量密码”,更以“文旅+百业”的模式,为崂山文旅经济注入新动能。
这场看似寻常的文化活动背后,实则是一次文旅融合的深度试验。以传统旅游市场的观点来看,五一假期前的早春,都是文旅的“苏醒期”。但今年,崂山文旅却以小小的风筝作为支点,在黎明到来之前撬出一片天光。在文旅产业基本依靠资源吃饭、循环往复于四季歌的处境中,崂山如何以风筝为媒,将文旅产业创出新的增量?
天时、地利、人和的共振
可以说,今年石老人风筝季的成功举办,是顺应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近年来,短途游、微度假需求爆发,游客更倾向于错峰出行以避开拥挤。崂山作为青岛乃至山东旅游的核心承载区,需要满足来自不同地域、不同需求的市民游客出行诉求。而崂山文旅在这方面一直走在前列,先后打造了多种撬动全市及青岛周边流量的节庆活动。
今年,随着国家促销费政策的实施,崂山文旅决定撬动初春的经济风口,在旅游旺季到来之前启动石老人沙滩风筝季活动,将原本平淡的3-4月打造为“早春黄金档”,提前激活“非典型旺季”的人流量,并因此进行了一系列的谋划。
事实证明,这一活动一经推出就受到市民热捧。在“文旅崂山”公众号推出预热活动后连续两天,每天200张市民风筝放飞预约券“秒空”,许多市民打电话要求增加风筝放飞预约券。实际情况是,3月29日至3月30日,4月4日至4月6日5天时间里,石老人沙滩游客累计达到近40万人次,远不是每天200张预约券可以满足的。面对排着长队参与各种游戏的游客,主办方也从第二天起,将每天17时的“闭馆”时间延长到18时。
这次风筝季的成功,还极大丰富了崂山道教文化的内涵,实现了对本土文化基因的创造性转化。
崂山作为道教文化发源地,以其独特的自然风景及人文价值备受关注,而风筝的鼻祖鲁班,就是最著名的道家人物之一,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风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风筝本身也逐渐成为中国民间的吉祥物之一。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在崂山脚下、海天之间放飞风筝,就构成了一种传统文化与海洋浪漫的意象交织。
另一方面,本次风筝季活动也与青岛本土文化和亲子活动进行叠加,形成“中国传统文化+青岛本土文化+家庭亲子主题”的流量共振。
譬如,以海洋生物为题材的巨型风筝,成为风筝季活动中最引人关注的亮点;以崂山小鳌、香玉绛雪、山哥海妹卡通形象巡游,强化了地方文化IP,打造“主题公园”式的游行沉浸感;而“崂山可乐”“白花蛇草水”风筝,在互联网上引起了年轻人的广泛关注,实现了地产品牌IP与商业宣传的共赢;此外,市集中的王哥庄大馒头、崂山茶等展位,则承载起传播在地文化的重任;同时,通过绘纸鸢、画彩蛋、飞花令、投壶等互动类古风游戏,更凝聚了亲子、教育多方力量,联动学校、家庭组织文艺表演和亲子活动,成功撬动家庭出行需求。更与“春色崂山”文旅休闲季中非遗文化线路相互衔接、相互呼应,形成“风筝+赏花+亲子+祈福”的多要素消费场景。
突破瓶颈的“崂山样本”: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
今年的崂山文旅,没有坐靠青岛第一个5A景区的资源优势,也没有坐等樱桃节、茶文化节、鲅鱼节等几个农产IP。而是破圈出道,用一个全新的IP,搅动了青岛文旅的一池春水。
以石老人沙滩风筝季为创新支点,崂山文旅正通过“创新IP+场景消费+全域联动”模式,构建具有崂山气韵、青岛特色的文旅产品矩阵,探索山海资源的价值转化新路径。
在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旅游业被列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近年来,各地都在旅游产业发力,依靠文化活动和当地特色带动旅游经济发展。如今,当文旅产业从“诗与远方”升维为“精神共富基础设施”,其承载的已不仅是消费动能,更是新时代中国人的文化凝聚与生活美学实践。
眼下,随着各地文旅竞赛进入白热化,各地文旅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在“体验为王”的文旅新时代,持续不断地为游客提供新的体验,激发新的人气。此次石老人沙滩风筝季,通过“无中生有”打造了旅游新体验。对比其他类的文旅项目,风筝的门槛更低,且无显著的季节限制,加上其中的亲子教育和健康元素,可以带来足够的长线效应。
据悉,风筝的设计、扎制、绘画、放飞,非常有利于青少年综合能力的培养、物理科学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这是本次风筝季活动高扬亲子教育主题的重要底气,也因此吸引来众多以家庭为单位的游客群体。据统计,3月29日至4月6日,共有来自40多个学校和十几个幼儿园近千个亲子家庭有组织地参加2025青岛石老人沙滩风筝季的绘纸鸢、画彩蛋和节目表演,加上前期在全区中小学开展的风筝绘画比赛等预热活动,都给现场带来客观的人流量。而成年游客亦可在此收获健康体验,青岛市风筝协会副会长孙永强介绍,对于久坐办公、整日低头看手机的成年人来说,放风筝过程中的抬头、远眺可以极大改善颈椎和视力方面的困扰。而双臂的舒展用力和脚下不时的奔跑更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这次参加专业风筝放飞活动的还有80多岁的老运动员,全程身手矫健。
带着风筝这一新的元素与流量密码,如假以时日培育发展,必将为崂山区的文旅和消费带来新的增量,也让本次风筝季有了更多的期待。
从试验到范本,文旅创新的崂山启示
石老人沙滩风筝季的成功,本质是一场“以文化为核、以体验为桥、以创新为翼”的试验。它证明:在文旅竞争的下半场,唯有跳出资源红海的低效内卷,通过“文化解码-场景再造-产业协同”的系统创新,才能实现从“流量收割”到“价值共生”的跃迁。
这场试验带来了更多关于文旅产业跃升的启示。以青岛石老人沙滩风筝季为起点,“春色崂山”文旅休闲季活动也正式宣布开启,精心规划了五大板块、六大春游线路、上百场活动的“文旅休闲季”将持续到5月31日,形成长达64天的“春日盛典”,将春日流量转化为文旅增量,助力崂山文旅消费提质升级。
这个春天,一系列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旅游路线将陆续推出。以沙滩风筝季为头阵,樱桃花节、樱桃节、鲅鱼节、茶文化节、咖啡节紧随其后,形成节庆活动集群效应,构建出一幅属于崂山特色的春日文旅蓝图。
当下,文旅活动更应承担起“催化剂”的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在今年的“春色崂山”文旅休闲季活动期间,上百家餐饮、民宿优惠活动,非遗工坊、国风互动体验、烹饪大赛都同步展开,将“赏春”的被动观看行为,转化为游客主动体验行为,带动周边商户营收增长,助力乡村经济振兴,实现“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的创新融合。
这个春天,这场始于一只风筝的破圈试验,正悄然改写一个城区文旅基因——在这里,文旅不仅是经济引擎,更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
青报教育在线 杨雅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