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成教育强市!教育界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摘要:报告中关于教育的内容着墨不少,在教育界代表委员中引发了热烈反响。
青报教育在线讯 2月8日,青岛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代市长任刚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关于教育的内容着墨不少,在教育界代表委员中引发了热烈反响。
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2024年工作时提到: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74所。青岛职教园一期主体完工。康复大学建成招生。新增婴幼儿托位6140个。
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25年工作时提出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提出了十个“聚力攻坚求实效”,第十个方面为“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聚力攻坚求实效”。其中,关于教育工作有一整段描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建、改扩建2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力争实现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全覆盖。积极推进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二期建设。支持康复大学打造新型研究型大学。加快青岛职教园二期、青岛高新职业学校改扩建工程,实现青岛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招生运行,健全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成市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中心。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立足高站位,总结新成效,彰显大情怀”
“报告立足‘高’站位,总结‘新’成效,彰显‘大’情怀。”说到政府工作报告,青岛市人大代表、平度市教育发展指导中心主任王艳艳用了“高、新、大”三个字。她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内涵丰富、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是一份高举旗帜、忠诚履职、凝心聚力、求真务实的好报告。报告坚持用事实例证、用数据说话、用项目支撑,集中呈现了各个领域涌现出的优秀成果和亮点工作,让大家看到了青岛的新变化、新面貌、新成就。
王艳艳表示,报告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动民生改善、增进民生福祉方面作出积极努力,以实干实绩回应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特别是报告中明确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作出进一步规划,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加快建成教育强市、推动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王艳艳表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现场聆听政府工作,倍受鼓舞、倍增干劲,更加坚定了在新形势下推动教育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忠实履职尽责,凝心聚力推动教育体育工作不断取得新进步、新成效,以实际行动为青岛市加快建成教育强市贡献平度力量。”
“既全面又精准,既宏观又具体,既有连续性又有新作为”
“振奋人心!”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初级中学正高级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刘同军接受青报教育在线采访时表示。
在他看来,政府工作报告“既全面又精准,既宏观又具体,既有连续性又有新作为”。报告涵盖了幼儿园、中小学、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各个学段,涵盖了“有学上”“上好学”“培养什么人”“谁来培养人”等各个方面,又精准地提到了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比如新增学位、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精准”还体现在,报告提到了热点问题,如康复大学、海洋大学、职教园二期、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等,这些都是事关青岛产业与教育融合发展的大计,需要精准施策。
报告关注了学校改扩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心理健康发展服务中心、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等面上的工作,又具体地提到了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二期建设、支持康复大学打造新型研究型大学等工作。“连续性”体现在,报告关注了新增学位、职教园建设等推进教育强市的连续性工作,又有高新职业学校改扩建的新项目,“进一步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等新提法,这都属于新作为。
刘同军还特别指出,报告提到了“力争实现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全覆盖”,让人倍感振奋。几天前,青岛全域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国家评估认定,成为全国6个全域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市(州)之一,现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力争实现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全覆盖,能看到青岛教育的实力,更能看到市委市政府的决心。
此外,“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中心”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支持康复大学打造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描述同样鼓舞人心,这意味着家门口的好大学将越来越多。
职业教育对城市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和重要价值
“看了报告给人一种很踏实的感觉!”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电子学校校长、平度师范学校校长、青岛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主任崔西展表示,代市长作报告时以“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为结语,这在报告的教育部分体现得尤为明显。报告关于教育的描述和提法,都体现出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特点。同时,报告将教育放在民生板块,体现了青岛重视民生、重视教育,将教育作为城市更好发展的重要支撑,也很好地体现了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人民属性。
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校长,崔西展重点关注了报告中关于职教的描述。在他看来,报告中关于青岛职教园、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健全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等提法,都彰显了职业教育对城市发展的特殊意义和重要价值。职业教育为城市发展培养人、留住人,不仅关乎城市人口的素养水平,更为城市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崔西展表示,他一直倡导的“铺就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和谐互动之路”和“成就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奉献整个社会”的理念,正是着眼于此。此次两会,他也带来了关于青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在他看来,为了进一步推动青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等具体措施,形成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吸引力,培养一批高素质国际化的技能型人才,为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青报教育在线 王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