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在上清路小学十年,我既是老师也是学生
摘要:编者按:恰逢上清路小学建校60周年之际,青报教育在线发起“学校回忆录征文”活动,得到广大校友的热烈响应,他们追忆母校往事,重温师生情、同窗情……以笔...
编者按:恰逢上清路小学建校60周年之际,青报教育在线发起“学校回忆录征文”活动,得到广大校友的热烈响应,他们追忆母校往事,重温师生情、同窗情……以笔寄情,以墨留芳,向学校60周年校庆献礼。青报教育在线将这些投稿进行整理编辑,特推出【见字如面】系列报道。让我们跟随这些温情动人的文字,共同追忆上清路小学60年的光辉历程。
个人简介:
吴锦华,1955年2月出生于青岛市台东区。1969年上清路小学毕业,1971年初中毕业,1973年1月分配到上清路小学任教,1978年12月烟台师范学院(现鲁东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2015年退休。
上清路小学,既是启蒙我的母校,也是培育我走向社会大学的发端地。我曾经在上清路小学学习和工作过10年。1963年到1969年当学生,后4年(实则三年零十个月)当教师。最难忘的是我重返母校当了一名教师,母校的恩师们教我做事做人爱我宠我,使我一生受益。
说起我的教学生涯,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一个胸无点墨的初中生,成了母校的“团宠”。
1973年1月15日,刘永泉校长把我接到了阔别3年多的母校,成为当时年龄最小的老师。
说我“胸无点墨”并不夸张。那时的小学教师都是师范毕业,经过专业训练,而我只是初中毕业;小学四年级“停课闹革命”,复课后强调“又红又专”,实则只“红”不“专”。上了初中,学习文化课还没有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多。尽管进校前我参加了师范学校40多天的政治学习和见习,但难以胜任教学。
关于“团宠”,我也是在离校几十年,经历过风风雨雨后才得以深切体会到,当时的恩师们是有多么宠爱和包容我这位回母校任教的学生!
第一个学期,教务处让我给三年级当班主任并兼教语文、算数。我翻了翻课本,感觉不难,但怎样教学却一窍不通。我的班主任刘秀莲老师以及司玉梅、于若兰、常素娟等老师,纷纷向我伸出援手,他们让我跟班听课,教给我如何备课授课,使我顺利走上讲台。
课间,我班的学生打群架,等我跑下楼,却发现高年级的李志敏老师正在帮我训学生,她不仅没有责备我,反而教给我如何管理学生。在她的指点下,我学会了组织学生快速排队上下课。
后来,为了管理这帮精力过剩的孩子,我想出一招,凡是遵守纪律,能当堂完成作业的,下午跟我去海水浴场看小人书。于是,一位小老师带着56位小学生(全班无一缺席),背着小人书,浩浩荡荡的翻山越岭赶往海水浴场,成为当时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到了学期末,学校突然宣布从下学期开始,让我担任校大队辅导员并兼任二年级的音乐课。于是,我又遇到了更大的难题,教音乐我不会弹风琴,担任大队辅导员不符合我内向的性格。为难时刻,又是母校的老师们帮助了我。
葛萍老师手把手突击教会我简单的右手指法和左手和弦,如1535、 2646、135、246等,暑期,我天天到办公室练习,苦练了一个多月,终于学会了双手弹琴,到开学时,我已经能教学生们上课了。
至于担任大队辅导员,范广珍老师直接打包票:“你不要怕,有我呢!”范老师说到做到,从联系电影院、分电影票、带学生外出参观、联系演出礼堂,到接待外宾、带学生参加仪仗队表演、管理图书室和小乐队、定期召集大队委员开会等,范老师都是言传身教。
但真正具有挑战性的是主持大队集会。当我第一次面对全校2500多名学生和80多位老教师时,还没上台就吓哭了。当时范老师休产假,刘校长说:“你别哭,我先替你主持,你慢慢学好吗?”就这样,刘校长亲自替我主持了第一次集会。后来,在恩师们的鼓励下,我不仅学会主持本校集会,还能在全区大会上发言,甚至率队参加青岛市方队表演,绕城一周也能应付自如。
在实际工作中,我也得到了许多老教师的大力帮助。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时常遇到难以抉择的岔路口,是孙邦娟副校长多次为我答疑解惑。上音乐课时我因没有手表错过下课铃声,全校教师主动让出了唯一的一张购表票,让我戴上了东风牌手表。
李祖让老师承包了全校大字标语的书写;宋金润老师帮我修改发言稿;财务处贺业俭老师教会我刻钢板;教务处黄克锦主任纠正我的错别字(我将“颁”念成了“颂”);团支书李振华老师教我管理团委工作;总务处盛文甫老师对我更是有求必应……
最令人感动的是年迈的毕澄之老先生(老校长当时还未官复原职),在将图书室移交给我管理后,还经常一丝不苟地弓着腰帮我整理图书和装订报刊杂志。还有曾经帮助过我的还有张文娟、赵桂香、乔都成、孙秀花等老师,现在他们的音容笑貌还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
可以这样说,作为一个刚刚步入教师队伍不足18岁的孩子,我是既懵懂又无能,特别感谢刘校长和恩师们的无私相助和精心呵护。回忆我那四年教师生涯,与其说是当老师,倒不如说是继续当了四年学生。恩师们在那艰难困苦的年代,以其任劳任怨、乐观向上、淡泊名利、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优良品质对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年时光转瞬即逝。1975年学校推荐我到青岛五七干校学习,回校后当选为台东区团委常委、校团总支书记。同时期,刘校长官复原职回公安局工作,王学珍校长回归。1976年10月我到外地上大学,离开了令我魂牵梦绕的母校。
最后,还要感谢几位大队委成员闵凡强、娄凯军、曲为民、孙强等同学。此外,三年级的臧文胜、李向华、江澎涛等同学也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
往期作品回顾:
见字如面|在上清路小学,与张海迪“相遇”征集令 | 上清路小学60周年校庆:风起青萍,我们坚定前行
征稿方式:
邮箱:sqlxxzj@126.com
电话:13361276606
地址:青岛市市北区上清路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