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国内外

2023年,教育发展将有哪些新指向?

2023-01-03 15:40 光明社教育家

摘要:2023年,教育发展将有哪些新指向?基于教育现实,基于教育部门传递的声音与信号,我们进行前瞻。

2022年即将过去,回首过去,一些教育变革正在发生。2023年,教育发展将有哪些新指向?基于教育现实,基于教育部门传递的声音与信号,我们进行前瞻。

1.教育评价改革将持续深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重点谈到了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的问题。

11月18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教育部在京召开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推进会,怀进鹏在会上指出加快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落实落地,以教育评价改革牵引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一要以评价改革牵引育人方式改革,二要以评价改革牵引办学模式改革,三要以评价改革牵引管理体制改革,四要以评价改革牵引保障机制改革。

12月21日,怀进鹏在《人民日报》撰文,提出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

此外,2022年8月,教育部在答复《关于构建互联网大数据下的教育评价体系的提案》中,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为契机,指导加快推进教育新基建,服务和支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支持下的教育评价改革,推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落地取得新成效。

2.《教师法》(修订案)或出台

2021年11月,《教师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中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教,配合做好职业教育法、学前教育法、学位法、教师法审议。2022年教育部召开“教育这十年”“1+1”系列第十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提到,教育部正在进行《教师法》修订。面向未来,将写好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这篇新文章,持续打造“大国良师”,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支撑教育强国。其中之一是写好“尊师篇”,完成《教师法》修订,完善教师荣誉表彰体系,持续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

3.《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将出台

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1786号建议(“关于振兴乡村教育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建议”)的答复中提到,下一步,将出台《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着力补短板、促公平,全面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稳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督促各地进一步办好公平优质的义务教育。

4.教师教龄津贴将提高

在教育部召开的“教育这十年”“1+1”系列第十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任友群提出,提高教龄津贴标准,完善教师工资待遇长效联动机制。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发布于《人民日报》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文中提出,扩大中小学中高级岗位比例,提高教龄津贴标准,吸引和激励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5.“双减”下进一步保障教师休息合法权益

教育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1547号(教育事业类159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指出,教育部指导各地按照“双减意见”,对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进行了探索。如北京市通过错休制等方式积极探索弹性上下班制度;无理由休息日已成为浙江金华多数学校的“标配”。下一步,教育部将进一步指导各地做好教师志愿参与和保障教师休息合法权益的关系。自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厅〔2017〕2号)印发以来,教育部多次强调鼓励教师志愿参与课后服务,主动承担、履行社会责任,要保障教师的休息权,保障应有的教研、进修、学习时间,不得强制教师参与,也从评优评先,适当的待遇补贴上体现对教师的关心。

2022年8月,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4846号建议的答复中提到,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精神负担重的问题仍然存在,下一步将落实教师课后服务经费补助,试点推广弹性工作制,依法保障教师待遇。

6.建立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经费增长机制,增加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教育部在对“关于加强农村素质教育的建议”的答复中指出,下一步,教育部将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19〕26号)的决策部署,积极与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沟通联系,进一步改善乡村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同时,将引导各地建立健全稳定持续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经费增长机制,支持各地进一步完善差异化的生活补助标准政策和激励机制,增加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从事乡村教育。

7.着力破解体育教师紧缺问题

当前,体育教师缺编问题较为突出。在义务教育阶段,按照体育学科占总课程比例11%和体育教师每周课时15节计算,体育教师缺编约12万人左右,尤其是乡村小学、初中和教学点,缺编问题更为突出。

7月22日,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在全国政协机关召开提案办理协商会,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一级巡视员郝风林表示,教育部将从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着力破解体育教师紧缺问题:一是加强体育教师队伍配备政策规划,二是指导各地因地制宜配齐配强体育教师,三是支持退役运动员到大中小学任教。承办单位国家体育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体育总局有关部门将在全国范围内尽快推动教练员岗位制度落地,此外,体育总局还将直接提供师资,引进高质量第三方服务,积极推动学校设立教练员岗位,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提供师资,以及开展异地支教等活动。

8.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0289号建议(“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的答复中指出,下一步,教育部将进一步指导各地各校加大工作力度,科学规范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实施,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丰富专题教育资源,有机融入生命教育、挫折教育、安全教育等内容,培养中小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二是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配齐建强专兼职教师队伍及专家队伍,通过系统化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三是加强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指导各地各校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持续巩固“双减”工作成果,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9.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9010号建议(“关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加中国文化内容教学改革和降低英语教学比重的建议”)的答复中指出,下一步,教育部将加强中小学课程培训及实施指导,组织义务教育教材修订工作,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和高校教材管理办法等落地实施,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0.公安机关选派法治副校长,助力校园安全

《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对法治副校长怎么选、如何聘做了规定。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发布的《公安机关选派法治副校长助力校园安全有关工作情况及下一步考虑》中提出,下一步,公安部将校园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清醒认识当前校园安全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和工作的紧迫性,按照《办法》有关要求,指导各地公安机关全力做好公安法治副校长推荐、委派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公安法治副校长职能优势,积极配合教育部门推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持续抓好法治安全教育,指导强化学校安全管理,主动对接学校和师生需求,积极解决中小学校面临的急难愁盼的问题,逐步实现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