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 高中

胶州实验中学骨干教师重庆研修二:追忆红色岁月 牢记初心使命

2021-06-28 11:07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重庆研修期间,胶州市实验中学教师们赴重庆红岩党性教育基地,参观渣滓洞、红岩村革命基地,瞻仰烈士们的牢房,略晓烈士的伟绩,超越时空与烈士进行心与心的对话,使所有人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青报教育在线讯 历史能够变成回忆,回忆却无法从历史中抹去。缅怀先烈,方知今日来之不易;不忘过去,方能奋勇向前。重庆研修期间,胶州市实验中学教师们赴重庆红岩党性教育基地,参观渣滓洞、红岩村革命基地,瞻仰烈士们的牢房,略晓烈士的伟绩,超越时空与烈士进行心与心的对话,使所有人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缅怀革命先烈 赓续红色血脉

渣滓洞位于重庆市郊歌乐山下,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沟,地形隐蔽。渣滓洞原来是个小煤窑,因为渣少煤多而得名。1938年起,这里被国民党特务机关改造成秘密监狱,专门用来关押和迫害革命者,许多可歌可泣、英勇悲壮的事迹便发生在此,我们最为熟知的江姐(江竹筠)和小萝卜头(宋振中)的事迹就是在这里发生的。

渣滓洞分内、外两院,内院为男、女牢房,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和刑讯室。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对两百多人进行集体屠杀,溃逃时还放火烧男牢房,仅有15人脱险。

来到渣宰洞,监狱的恐怖气氛扑面而来,这是一所阴森、恐怖的人间地狱。全体教师感受着革命者宁死不屈的坚强革命精神,面色凝重。环顾四周,渣滓洞监狱是怎样的一种环境:高墙上如蜘蛛网般密布的高压铁丝网,外院岗楼上如临大敌的哨兵和对着各个监室黑洞洞的枪口,还有随时随地都在看守的特务。300多名革命者被关押在18个不足3平米的牢房里,里面黑暗、潮湿、阴冷,除了床上单薄的铺盖外,只有一个脏兮兮的马桶,和一个饭盆。革命烈士们在这里受着无尽的折磨,承受着热、渴、挤的无奈,碗中霉米饭的臭味、便桶的臭气、伤口溃烂的腥味弥漫了牢狱狭窄的空间。

“他们听到了远处传来的胜利炮声,却躲不过军统特务的机关枪扫射,那面藏在木地板下,狱中革命者听说新中国成立后用被面、草纸和饭米粒制作成的五星红旗却还保留完整……”讲解员哽咽的声音,触动了所有人的心灵,仿佛将大家带回到1949年发生的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进行疯狂“大屠杀”等事件现场,更让人体会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与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参观渣滓洞,重温那段血腥的历史。让我对历史书中看到的图片,学到的革命先烈事迹变的清晰起来。让我对共产党人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崇高革命气节有了更直接的认识。”胶州实验中学何兆燕老师说,“革命年代,因为有了这样一群信仰坚定的革命先辈,我们才最终迎来了独立、民主的新中国。而今,在这样一个风云变幻、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吾辈也应秉承先辈遗志,坚定理想信仰,奋勇拼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弘扬红岩精神 坚定信仰力量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红岩村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指挥中心。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以中共代表等身份进行活动,与国民党当局谈判,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抗战胜利后,毛泽东亲赴重庆、坐镇红岩、运筹帷幄,与国民党“重庆谈判”,决胜千里,为红岩的历史增添了最为光辉的一页。

来到红岩村,穿过葱郁黄角树下的青石板小道,教师们参观了“红岩女杰”——饶国模故居、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场馆内展示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幅幅弥足珍贵的照片、一件件催人泪下的遗物,都生动讲述了一段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让现场的每一个人深刻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理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

教师们认真观看展览,时而低声交谈、时而驻足久视、时而凝神思索。参观结束后,大家由衷感慨:新中国来之不易,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应当倍感珍惜。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传承和发扬红岩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增添正能量,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奋进力量

胶州市实验中学校长助理李清高表示,此次参观学习活动,使研修班的老师们在思想意识方面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洗礼,感受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促使大家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了党性,洗涤了心灵,提振了精神。下一步,学校将在“红岩精神”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把此次研修的所思所感转化为实际行动,让全体教师进一步发挥专业特长优势,立足岗位建功奉献,为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报教育在线 叶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