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经 杂谈

一位校长的反思:当我们迎来返校复学,我们迎来了什么?

2020-04-12 14:32 教育之江

摘要:因为疫情,我们的教学由线下转到线上,切切实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教学即将由线上转到线下,返校复学之际,也是新的教育时机和教育生态到来之时,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做好哪些准备?一起来看杭州二中校长尚...

因为疫情,我们的教学由线下转到线上,切切实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教学即将由线上转到线下,返校复学之际,也是新的教育时机和教育生态到来之时,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做好哪些准备?一起来看杭州二中校长尚可的思考与建议!

在返校复学之际,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回望,需要省视,也需要展望。需要我们的内心明亮、视野宽广、头脑鲜活。

01

复学先复习,在回望中习得人生

疫情是一种考验、一种警醒、一种启示;而教育本身则是一种唤醒、一种哺育、一种引领。这个寂静的春天,疫情突如其来,每个人都被复杂情绪裏挟,经历紧张、担忧、焦虑、沮丧和感动,每个人似乎都经历了一次成长。在复学之际,我们需要复习,不仅需要复习知识,更需要复习疫情中的故事与精神,引领学生在回望中习得人生。

不管是十多年前的一场“非典”,还是如今的“新冠”,纵然病毒肆虐,危险重重,但是总有一些人敢于“逆行”勇敢向前,筑起了我们生命的防护线;总有一些人会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拨开阴霾,守住晴天!灾难总是突如其来,生命难免短暂脆弱,而在灾难和生命面前,我们会更懂得有些简单的词汇是那么深刻:什么叫坚毅勇敢,向死而生;什么叫尊重生命,敬畏自然;什么叫挺身而出,责任担当;什么叫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什么叫同心同德,同舟共济……灾难是非常疼痛的,但是灾难里面显现的人性光辉,却是极其温暖的。我们要让这些美好的词汇深深流淌在学生的心脉之中。

诗人海子有一首《讯问》,放在当下的情境恰如其分:“在青麦地上跑着,雪和太阳的光芒。诗人,你无力偿还 麦地和光芒的情义,一种愿望、一种善良,你无力偿还……”疫情的发生,无疑也是一次深刻的“讯问”: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关于生命的教育,关于学习和生活方式的重构……复学之后,我们在告知学生健康知识,提醒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更需要引导去思考这堂人生大课,去学习体悟这本摆在面前的鲜活的社会教材。

我们要把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等融进日常教学中,把握教育契机,注重方式方法,“润物细无声”。要通过这场疫情让学生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正在发生的所有事情,跟每一个人都是息息相关——跟你的未来相关,跟未来的你也相关。灾难是生命的痛点,也是思考生命的起点。热爱生命是幸福生活的基础,同情生命是道德品质的底线,保护生命需要感动和法制,敬畏生命则需要拥有信仰。我们要教育学生以大胸怀、大作为、大格局,以点点星光去点亮一个人、一群人,去点亮这个世界、这个时代。

02

复学当复盘,在省视中盘活课堂

因为这次疫情,以前知识传播往往只能在教室进行,如今一个老师面对一台电脑或者一块平板就可以对着电脑另一端的学生,甚至线成千上百的人完成授课……不管你是被动还是主动接受,我们的教学切切实实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在线上再次转到线下学习之际,我们是不是需要进行一次围棋高手式的“复盘”,盘活课堂,盘活教学?在复盘中分析得失,更新思维,提升自我。

返校复课之后,作为老师,对前段居家线上教学中共性的重点知识、重要方法、学习疑难、关键问题要有分析研判、衔接过渡、巩固加强和复习提升。尤其要特别关注居家线上学习缺少同伴讨论、学习过程深度不够、思维层次偏低、多角度多情境应用欠缺的问题,要加强知识的建网成格,加强思维的深度加工。针对学生原有学习基础不一、居家学习情况各异的现状,要了解掌握情况,针对性地对学困生给予特别辅导和帮助,且在近段时间特别重视答疑解惑。我们要做好后半学期科学的教学计划,对临时无法返校的学生继续开展同步网络教学,课后还将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效果的在线回访和帮扶。

疫情中的全民网课也许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教学实践,成果非凡,得益于这些年来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日新月异,得益于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持续推进。这也是中国目前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次在线教学的实验、居家学习的实践活动、检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验、多方协同教学管理的实验,看似是权宜之举,实则意义非凡。这将对今后的教学改进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当下,“从前慢”确实只是一个浪漫的怀念,“今天快”已真切地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未来已扑面而来,教育需要选择,教育需要变革。疫情之下,线上教育的蓬勃兴起,改变的不仅仅是传统的物理学习空间,更是教学形态和生态。这是在复课之际留给我们教师的思考题,也许也是必答题。具有智能化、个性化特点的线上教育已经展示了未来教育的雏形,这将倒逼着教师要转变观念并采取行动。教师不再是知识的“霸主”,我们与学生都是“学习者”,必须要在省视中调整自我,更新自我,积极探索“未来课程”的实践。前段线上教学的体会更能使我们把握线上线下的特点和优势,盘活课堂,盘活教学,打造新型的多元化及个性化的教学空间,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品质,给学生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方法和能力,为学生的多样发展和卓越发展而奠基。

03

复学亦复归,在展望中归回本质

无论如何,这次规模庞大、史无前例的“停课不停学”,已经给教育留下了变革的基因。这一场重大疫情的考验,也让我们思考着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也让我们思考着教育的未来。未来到底将会是怎样?新时代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我们的教育教学需要做怎样的重塑或建构?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的时代。未来的十年,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智慧城市、智慧家居、智慧医疗、无人驾驶、太空旅游,等等,很多曾经的不可能一一会变为现实或者可能。有人预测,到2030年代,目前50%以上的工作岗位或都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全球的产业链再次出现重塑机会。未来的竞争,不只是知识上的竞争,更是学习力的竞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竞争。

顾城在一首诗说:“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对于时代的快速变化,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因为畏惧或者惰性而逃避,必须走向前去拥抱时代,创新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在大力发展科学教育的同时,不能忽略人文思考和人文教育,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迎接未来。当时代如疾驰的列车从不停歇的时候,教育者只有立足时代,面向未来,以培养未来需要的人为本,才能让学生换得长久的车票。

在如今学生即将复归到校园学习状态的当口,我们需要展望,教育应该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我们也需要坚守,教育根本上又是“人的教育”。教育并非只是传递知识,而更应将学生的内心唤醒,帮助他成长。学校并非只是考学、升学的地方,而更应是学生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的地方。教育者不仅要把学生送到大学门口,而且要努力为其点燃心中的火炬,照亮其一生的行程;教育者也必须能蹲得下来,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关注学习的过程,用丰富多元的学习和活动课程,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学会和自己、他人的相处,学会和自然、社会的相处,从而养成全方位的核心素养,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成为一个大写的鲜活之人,得以在追赶时代之时引领时代,在适应世界之时改变世界。

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我们迎来了复学,我们更是迎来了新的教育时机和教育生态。我们需要奔跑的勇气,需要跨界的思维;也需要徐行的耐力,深耕的姿态。因为,教育从来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要把心灯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