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青益站 校园新闻

市实验小学2013级六班:潮间带研学

2018-07-27 21:43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7月10号一大早,同学们穿戴整齐,带着各种工具,相约来到栈桥东侧滩涂。在邹教授耐心细致地讲解了解海洋潮间带调查的主要风险和注意事项后,大家带着任务充满期待地开始了探索与调查。

作为在海边长大的孩子,大家对大海都有着一种亲切感,因为大家童年的美好记忆多半是与大海关联:海边放风筝,海滩塑沙雕,海边捉鱼虾,海里学游泳……慢慢地长大了,学校的海洋课程让同学们对大海的神秘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很想去亲自探索和了解大海那不被人知的秘密。今年暑假,研学二组的全体成员梦想终于达成了。

7月10号一大早,同学们穿戴整齐,带着各种工具,相约来到栈桥东侧滩涂。在邹教授耐心细致地讲解了解海洋潮间带调查的主要风险和注意事项后,大家带着任务充满期待地开始了探索与调查。

这是一次专业性很强的实践活动。为了保证研学的有效性,大家在海洋大学邹教授的引领下,共同参与制定了研学方案,积极互动、细致分工,精确地推算出退潮、涨潮的时间,还预习了青岛近岸常见海洋动植物的相关知识,可谓做足了各项准备。

潮间带,是指大潮期的最高潮位和大潮期的最低潮位间的海岸,也就是海水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地方开始至潮水退到最低时露出水面的范围。这次研学目标就是调查和认识青岛潮间带的环境背景和特点、潮间带生物种类和分布;分析和总结青岛近岸潮间带生物垂直方面上的分带分布特征,并绘出潮间带生物分布图;观察和比较正常环境和排污口附近生物分布的异同,分析其原因,关注和保护海洋环境。

青岛市地处北温带,海岸线曲折,岬湾相间,海岸线总长为816.98千米,其中大陆岸线710.9千米,大陆岸线约是山东省大陆岸线的四分之一。这里属正规半日潮,每个太阴日(24小时48分)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潮间带内四季都有潮汐活动。根据前期搜集的经验,青岛潮间环境带以礁石和沙滩为主。潮间带生物丰富多样,它们具有忍受每日温差和含氧量剧烈变化的能力,栖地环境时而干燥时而潮湿、温度时高时低、盐度也是时时变化。

团队成员团结互助,分工合作,用心观察中了解,潮间带生物从潮上带向潮下带,生物密度和种类越来越多,个体也越来越大,呈现分带分布。最值得骄傲的是,大家在采样中收集了海藻7种,海洋动物13种,真菌1种。大家发现,这些生物以不同的形式适应复杂的潮间带环境,例如藤壶和冒贝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保水能力,礁膜和孔石莼不仅用根“抓”住礁石,而且藻体柔软,随海流随时飘动。在细心地比较中,大家观察到有排污口的潮上带周边礁膜和滨螺的数量比正常潮上带要少很多,靠近排污口附近几乎没有礁膜的生长。污水对潮间带生物的抑制和影响又一次让大家体验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经历了这次有意义、有价值的研学课程,二组成员收获满满。同学们不仅在实践中认识了海洋生物,学到海洋知识,更感受到海洋环保对人类的重要性。海洋中的生物多达20余万种,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海洋能源、海洋运输给大家的生活生产带来益处多多,但如今人们对海洋的严重污染和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海洋备受伤害。最后,希望大家都加入到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的队伍中来,保护海洋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真正实现人类与海洋和谐共处,一起创造美好的未来!

市实验小学五年级六班 王梓涵 陈奕如 赵浚懿 蔡滢滢 孙希源 韩稼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