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元宵节!关于这个节日的那些事儿,一定讲给孩子听
摘要: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除了强调“阖家团聚”外,元宵节还同样强调“普天同庆”,其热闹程度堪称中华民族“狂欢节”。
在这一天,父母通常都带着孩子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逛庙会,其乐融融。
但是细心的你有没有发现,元宵节很调皮,去年对应的阳历日期是2月11日,今年为3月2日,而明年则是2月19日,这意味着今年的元宵节比去年晚到19天,而明年的元宵节又比今年早到11天。
关于元宵节的这些知识,快讲给孩子听!
正月十五为何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据说是汉文帝时为“平吕”而设。
公元前180年,大臣周勃、陈平扫除了吕氏家族的势力,拥立汉文帝刘恒登基。因为汉文帝登基的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值得纪念,因此刘恒大赦天下,与民同乐。以后每到这一天的晚上,皇帝都要出宫游玩,张灯结彩,与民同乐,以示庆贺。因为那时人们把正月还叫“元月”,把夜晚叫“宵”,所以叫“元宵节”。
到后来,司马迁创立《太初历》时,把元宵节定为重大的节日。
“星月当空万烛烧,人间天上两元宵。”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元宵”呢?
赵之珩介绍说,根据史书记载,吃元宵的习俗最早见于唐五代,那时称这种食品叫“面茧”或“圆不落角”,用糯米做皮,其中夹糖馅,与今天的元宵相似,后来因为是在元宵节吃的特定食品,干脆就叫“元宵”了。
元宵节吃的这种特定食品,北方人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专家表示,不论是元宵还是汤圆,这些名字与“团圆”音近,取团圆和美之意,又逢十五月圆之夜,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来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今年元宵节为啥比去年“晚”19天?
同样是元宵节,为何阳历日期时早时迟呢?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解释说,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最主要是由农历闰月所致。
中国目前同时使用国际通用的公历(阳历)和中华民族传统的农历两种历法。为使农历年与阳历年能基本对应,中国采取了“19年7闰”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加上7个闰年,即闰年增加一个月。
这样,如果上一个农历年没有闰月,那么下一年的元宵节就会比上年提前11天左右;如果上年农历有闰月,下一年的元宵节就会比上年推迟19天左右。
天文年历显示,元宵节最早发生在2月4日,恰逢“春打六九头”;最迟出现在3月6日,时值“九九艳阳天”。就本世纪而言,最早的元宵节为2月4日,最晚的元宵节则是3月5日。
“不论来得早,还是来得晚,元宵节只有一个,这是春节后的高潮,因为过了这天,人们就要真正进入新一年的生产生活,所以人们在元宵节欢畅消闲,全民欢庆。”赵之珩强调说。
今年的元宵节,“十五的月亮十五圆”
虽然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说法,但同去年一样,2018年和2019的元宵月都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2020年才是“十六圆”。“元宵月连续三年‘十五圆’比较少见,但这也是正常历法现象。”赵之珩说。
既然元宵月是“十五圆”,那么,最圆时刻出现在什么时候呢?天文专家表示,月亮最圆时刻为3月2日上午8时51分,不过公众晚上赏月时不受影响,月亮看上去依然是圆的,如镜似盘,珠圆玉润。
在这些名家的笔下,元宵节长这样
老舍:
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节选自《北京的春节》
汪曾祺:
有一个习俗可能是外地所没有的
上街去看走马灯。连万顺家的走马灯很大。“乡下人不识走马灯,——又来了。”走马灯不过是来回转动的车、马、人(兵)的影子,但也能看它转几圈。后来我自己也动手做了一个,点了蜡烛,看着里面的纸轮一样转了起来,外面的纸屏上一样映出了影子,很欣喜。乾隆和的走马灯并不“走”,只是一个长方的纸箱子,正面白纸上有一些彩色的小人,小人连着一根头发丝,烛火烘热了发丝,小人的手脚会上下动。它虽然不“走”,我们还是叫它走马灯。要不,叫它什么灯呢?这外面的小人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整个画面表现的是《西游记》唐僧取经。
孩子有自己的灯。兔子灯、绣球灯、马灯……兔子灯大都是自己动手做的。下面安四个轱辘,可以拉着走。兔子灯其实不大像兔子,脸是圆的,眼睛是弯弯的,像人的眼睛,还有两道弯弯的眉毛!绣球灯、马灯都是买的。绣球灯是一个多面的纸扎的球,有一个篾制的架子,架子上有一根竹竿,架子下有两个轱辘,手执竹竿,向前推移,球即不停滚动。马灯是两段,一个马头,一个马屁股,用带子系在身上。西瓜灯、虾蟆灯、鱼灯,这些手提的灯,是小孩玩的。
有一个习俗可能是外地所没有的:看围屏。硬木长方框,约三尺高,尺半宽,镶绢,上画一笔演义小说人物故事,灯节前装好,一堂围屏约三十幅,屏后点蜡烛。这实际上是照得透亮的连环画。看围屏有两处,一处在炼阳观的偏殿,一处在附设在城隍庙里的火神庙。炼阳观画的是《封神榜》,火神庙画的是《三国》。围屏看了多少年,但还是年年看。好像不看围屏就不算过灯节似的。
——节选自《故乡的元宵》
肖复兴:
一胡同的各家院子前都会挂起各式各样的灯,溢彩流光
在老北京,灯节在街巷里,在平民百姓之间,方才会有“闹花灯”的那种“闹”劲儿。那时候,前门和琉璃厂一带,最为辉煌。清竹枝词里,“细马轻车巷陌腾,好春又是一番增,今宵闲煞团圆月,多少游人只看灯。”说的是那时候的盛况。即便在小胡同里,在四合院里,小孩子们也会提着走马灯、气死风(一种简单的圆形灯笼,说它“气死风”,是因为提着它怎么跑,风也吹不灭),或者小橘灯,绕世界跑。现在,灯节已经萎缩进了公园或电视里了,即使街巷、高楼大厦和商家店铺前,可以看见灯,却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无法和《京都风物志》中所列举的那些琳琅满目的灯相比了。对于元宵节的灯,我们的想象力似乎在退化,元宵节的味道也随之只剩下了元宵的一种味道。
小时候,我家住前门楼子东边的西打磨厂胡同,元宵节之夜,是灯火热烈的地方之一。前些日子,我去了一趟这条老街,还看见我们大院大门口房檐上专门挂灯的粗粗的铁钩子。那时候的元宵节,一胡同的各家院子前都会挂起各式各样的灯,溢彩流光,才能够真正称得上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如今,顺着老街望去,一排院子灰色鱼鳞瓦的房檐下,一溜儿生锈的铁钩子,间隔半米左右排列在那儿,弯弯翘着老式古朴的造型。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它们依然还在,灯却不会再挂起来了。很多值得珍惜的东西,被日子渐渐遗忘,被我们自己的手渐渐丢弃。
——节选自《元宵节的灯是小百科全书》
和孩子一起读元宵节诗句,看看古人的爱情
现如今,在元宵佳节,不少人会带着全家老少一起出来玩,逛花灯、猜谜语等。这个习俗一直持续了很多年。
不过在古代,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女子都是“三步不出闺门”,只有到了元宵节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才可以出来,观花灯或者和自己心仪的男子幽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在历代诗词中,有不少诗篇是借元宵节抒发爱慕、思念之情的。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诗 曰
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萧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京都元夕
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
元 宵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正月十五夜灯
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时天上著词声。
上元夜
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汴京元夕
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 金梁桥外月如霜。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