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十点,不作业”:让孩子睡个好觉也是教育担当
摘要:充足的睡眠,对人体自我调节的重要性可谓不言而喻。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的中小学生,其意义更是非同小可。
充足的睡眠,对人体自我调节的重要性可谓不言而喻。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的中小学生,其意义更是非同小可。
▲拱墅区初中教师关于作业的承诺书。图片来自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官方网站
文 | 胡欣红
“如果您的孩子晚十点后还没完成作业,我们建议选择不做,只要您郑重签字,第二天递交给老师即可。”据媒体报道,新学期即将开学,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连同全体初中校长给家长发了一封倡议书。
倡议书希望帮助家长改变“熬夜=勤奋”的观念,督促孩子调整作息,保障足够睡眠。同时,拱墅区全体初中教师也发出了一封“晚十点 不作业”承诺书。
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一个不时引发热议的焦点话题。新年伊始,为了切实给孩子们减负,相关部门连连放出大招:教育部等四部门联手整治校外培训机构;浙江和黑龙江两省先后出台政策,准备推行中小学早上推迟上学。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充足的睡眠,对人体自我调节的重要性可谓不言而喻。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的中小学生,其意义更是非同小可。
▲做不完的作业。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有医学研究表明,生长激素是影响身高的重要因素,晚上9点之后,其分泌量处于高峰期,特别是晚上10点前后,可以达到白天的5-7倍。而早上6点前后的一两个小时,生长激素也有一个分泌小高峰。一旦错过了就再也无法弥补,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严重影响孩子的身高体质。
不仅如此,长期睡眠不足,还会对孩子学习记忆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表现为记忆力、运算能力、思维敏捷度的下降,精神不集中、容易开小差,进而对成绩产生负面影响。
▲为成长,不熬夜;晚十点,不作业。图片来自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官方网站
然而,现实中我们的孩子,却经常处于长期严重睡眠不足之中。根据APP阿凡题发布的《全国中小学生学习压力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写作业达3小时,是全球均数的2倍,普遍睡眠不足7小时,甚至有将近10%的学生要做到夜里12点以后。
因此,浙江和黑龙江两省先后出台推行中小学推迟上学政策之后,点赞之余,不少有识之士纷纷呼吁不仅要推迟学生们的上学时间,还应该好好关注晚睡问题。杭州上城区和拱墅区联袂推行“晚十点 不作业”倡议,可谓切中肯綮。
此外,为了确保保证小学生晚上9点前,中学生晚上10点前能够与作业说再见,“减量提质”是改革成败的关键。作业之所以成为负担,往往是因为“质”不够“量”来补的后遗症。“减量”之后,如何“提质”,更是大有文章可做。
对此,必须巧做“加减法”,实现适量优质。
所谓减法,是指秉承精选精练、合理适量的基本原则,避免“题海战术”,尤其要减去那些机械性、重复性的僵化作业。所谓加法,则是在减去书面作业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吸引学生的实践性、活动性的非强制性“素质作业”,诸如家庭劳动、体育锻炼、课外阅读、思维训练、文艺鉴赏等。
总之,一些中小学生的作业,尤其是形式大于内容的作业,不该大面积占据孩子们的童年。睡觉、睡好觉,是孩子们的基本权利,是健康成长的前提,也是未来的希望。但愿类似保护孩子们“睡觉权”的措施,可以更多一些。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