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国内外

为什么现在孩子吃得好了,体质反而下降了?

2018-02-11 15:01 学习公社

摘要:“你们家孩子不如我们家孩子”,这应该是中国家长最不能忍的一句话,家长们遇到这种情况即便不干上一架,也定会在口舌上过上几招。

“你们家孩子不如我们家孩子”,这应该是中国家长最不能忍的一句话,家长们遇到这种情况即便不干上一架,也定会在口舌上过上几招。

2月6日,日本《钻石周刊》刊登的《中国人认为日本儿童更健壮的原因》一文,让很多家长坐不住了。

文中称中国人常惊讶于日本孩子在冬天衣着单薄,相较之下,感叹中国孩子的体质不如从前。

一直以来,中国人都认为“穿得少”的日本儿童“厉害、健壮”,当赴日的中国游客看到路上走着“穿得少”的日本儿童时,几乎都会发出“哇,太厉害了!不冷吗?”“穿这么点儿,不会感冒吗?”的感叹。

其实这种现象并非最近才有,像前一阵大幅报道的东京大雪,引发人们讨论的不是那场雪,却是街上那些穿着制服短裤短裙的学生,日本孩子的“耐寒力”。

此外,文章中列举了导致中国孩子体质变弱的种种原因:

无论是流感季节医院里挤满了孩子,还是频发的大学生在运动时突然晕倒或猝死,似乎都印证了这一点。

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家长过度宠溺孩子,例如纵容他们吃不健康食品、祖父母替孙辈背书包、越来越多的学生上下课有私家车接送……

在中国的学校教育中,有一种忽视体育的倾向,语文、英语、数学教师拥有绝对地位。

文章还引用一位中国专家的分析,指日本学校的社团活动盛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运动,像甲子园棒球赛或是少年足球赛在日本非常受关注,成为社会现象。相比之下,中国孩子或许更注重学业,用来运动时间少之又少。

然而,事实真的如这篇文章所说的一样吗?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华东师范大学在2017年6月曾发布一份《中日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比较研究结果公报》,该项研究历时3年,分别在中国与日本的4个城市或地区,对近2万名7至18岁的儿童青少年,运用同样的方法和标准进行测试后完成。

结果显示,“2014年和2016年,中国儿童青少年体格指标(身高、体重和BMI身体质量指数)大部分年龄段显著高于日本;但体能指标的比较中,日本儿童青少年在心肺耐力、柔韧性和灵敏协调性方面均显著高于中国。”

其实问题在于“体质”这个词有不同的理解,身高体重的确是体质指标,1000米跑、实心球投掷成绩也是体质指标。只要把体质指标区分为体格指标和体能指标,就比较容易搞清楚了。

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过一项数据显示,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相比,中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的总体发生率大幅下滑,体重不足和发育迟缓的患病率明显下降。

而中国青少年的身高和体重明显攀升,2010年中国、日本7-18岁男性儿童青少年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53.20 cm和152.30 cm,这也是有数据记录以来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身高首次反超了日本。

总体来说,中国青少年的体格状况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但不幸的是,中国青少年的体能状况仍然处于掉队水平。

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发布的《2010年中国国民体质健康报告》与《2010年日本国民体力及运动能力调查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分别代表速度、爆发力、力量的50米短跑、立定跳远和握力三个项目上,中国儿童青少年全面落后。

“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季浏介绍,体格指标反映人的身体质量,只是体现体质健康的因素之一,“且数据也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发生率较之日本也更高。”更重要的是,体能指标的全面不足,反映了“我国学校教育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还存在。”

2016年7月22日,济南,500名小胖墩参加“魔鬼”训练。/视觉中国

换句话说,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能锻炼也许并不缺钱,而是锻炼体能的时间。

人民日报的一句评论对现状的描述可以说非常精准——如今的孩子是“不想锻炼、不愿锻炼、不敢锻炼”

不想锻炼

电子产品的侵占

时下火爆全国的《王者荣耀》、《绝地求生》坐拥上亿用户,其中大学生用户就占了25%,14岁以下的中小学生占据3.5%。越来越多的儿童青少年参与其中,相比于游戏带来的娱乐体验,耗时费力的体能锻炼的魅力不值一提。

一边是饮食营养水准不断提升,另一边却是运动时长越来越多地被电子产品游戏的挤占,就算是出行也越来越多地被公共交通取代。

不愿锻炼

繁重课业的压力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升学压力面前,中国学生宁可牺牲身体素质。

研究显示,中国小学生平日课余时间里至少要花费3小时学习,不仅要完成学校作业,还要加班加点的补习,到了周末则要花费至少4小时。

不敢锻炼

“高危”体育项目的取消

有些学校因为怕发生安全事故,已经取消了跳箱、单双杠等“高危”体育项目教学,一些大学的运动会早已取消了3000米和5000米长跑项目。

甚至有些学校的设置的体育课程“不出汗、不脏衣、不喘气、不摔跤、不擦皮、不受伤、不长跑、无强度、无对抗、无冲撞”,被称为“三无七不”,体能锻炼似乎得不到学生、家长、学校任何一方的欢迎。

除了这三点,还有很多因素影响着孩子体能的下滑,关键在于,到底有什么法子让孩子主动去锻炼呢?

有网友说,我每天都会拉着孩子一起慢步,但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效果很不理想。

相比之下,老年人锻炼为了延年益寿、缓解各种慢性疾病,年轻白领们为了保持身形,而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大多身体健康,既不用养生也不用保持身材有什么动力去跟着长辈慢跑、疾走呢?

提升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的内在驱动力,关键在于学校。而在学校方面日本有很多值得我们来参考的。

日本的学校非常重视体育类型的社团活动。这种做法的好处是严肃的体育社团活动,严密的体育竞赛形式,让学生能充分的感受到参与感与荣誉感。

日本的高中棒球甲子园开幕式。

像棒球的甲子园大赛,会让全国数千所学校的棒球运动员都摩拳擦掌筹备,希望能够进入甲子园,对这种氛围,很多日本动漫都有所描绘,像我们熟知的灌篮高手,足球小将,这种气氛正是中国学校所欠缺的。

试想下,在这样的氛围影响下,孩子们参加体育活动,岂会不竭尽全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