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国内外

一则《二本学生的自述》走红,二本学生只配拥有二流工作?

2018-02-04 13:23 校园司令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近日,一位“二本”毕业生将自己求职时的遭遇写成文章《我出身“二本”,你们真的不想看看简历吗?》,在网上疯传,让许多人直呼“扎心”。

近日,一位“二本”毕业生将自己求职时的遭遇写成文章《我出身“二本”,你们真的不想看看简历吗?》,在网上疯传,让许多人直呼“扎心”。

求职鄙视链,扎痛多少人的心

职场世界是一片流淌着机遇和潜力的土地,等待着更多年轻力量去耕耘、开垦,然而,每个20出头的年轻人,在求职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受过一些歧视,有的因为性别,有的因为家庭背景,有的因为简历上的“二本”两字……

这位年轻人很坦诚地承认:是的,我来自一所普通的二本师范学院的经济学专业学生,4年前,我因为不服从专业调剂,与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被补录到这所学校。从那时开始,学校好像成为我面对询问时一道尴尬的伤疤。

作者说,自己那样的学校,不论是外界还是自己人,都默认了毕业后去县城乡镇当个教师或公务员,可他不愿就此屈服,他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和目标,他知道自己本科学校和专业并不理想,但大学4年里,一直努力朝着自己规划的方向发展,拿过的奖、实习过的公司、做过的工作都足以证明自己“不比名校学生差”。然而,残酷的是,大多数发出的简历都被直接忽略,只因出身“二本”!

这份自述在网上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有人回忆起自己求职时四处碰壁的经历,深感“求职鄙视链”的残酷和现实。

现在的社会,似乎什么都要分出个三六九等,相亲有鄙视链,追星有鄙视链,连看什么电视剧都互相鄙视——看英剧的鄙视看美剧的,看美剧的鄙视看韩剧的,而鄙视链的底端,则是国产剧。

那职场上的鄙视链指什么呢?

985/211>普通一本>二本>三本>专科。

一切的怀才不遇,都是因为不够优秀

网上招聘信息琳琅满目,而只要加上“非985/211”这一筛选条件,数目立刻肉眼可见地减少。说着“不限学历”的名企HR们在招聘的简历中也表现出无限的诚实:985、211,过过过;普通一本,先放边上吧;二本三本,边儿去吧。

根据《2016年就业蓝皮书》,最难就业的用户画像是这样的。

其中学历占了关键一环,已然成为毕业生求职路上最扎心的一个指标了。

但从用人单位的角度考虑,高学历某种程度上意味着高平台、宽视野,优先挑选这样的人进入公司是无可厚非的。与其抱怨HR对二本毕业生不屑一顾,不如想想,对于学历鄙视链,我们能做什么呢?

曾经火爆朋友圈的《对不起,我本科不是北大的》中,作者丁鹏在北大读研究生时遭遇的事,他来自西安一所三本院校,在一些人眼里处于所谓“中国高校鄙视矩阵本科生链条最末端”。但他高中就参加作文竞赛、大学带领文学社团、毕业进入省作家协会,这一系列努力是他自三本考入北大的底气。如今,他不再是畏畏缩缩等着被刷掉的“非名校毕业生”,他可以骄傲地向世人宣告:我的本科不是北大的,但我不因此妄自菲薄,只要肯努力,没有什么职场关卡过不去。

而你一切的怀才不遇,都是因为不够优秀。当你能做到无可替代时,你的能力将比学历更有含金量。

“你今年一定要考上研究生啊,等你考上了,就不用跟我们一样求职受这种窝囊气了。”那篇文章的最后,作者的室友这样对他说。面对这样一个被鄙视链重重捆绑住的职场现实,不如把希望寄托于考上一个好的研究生学校,重新开始,丰富自己的简历。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