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国内外

山师、青大...哪几所大学可能入围“国内一流大学”?

2017-10-29 16:22 搜狐教育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根据《山东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山东省除了支持驻鲁部属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外,还将重点支持6所左右综合实力较强的省属本科高校创建国内一流大学。支持20个左右优势学科……

根据《山东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山东省除了支持驻鲁部属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外,还将重点支持6所左右综合实力较强的省属本科高校创建国内一流大学。

支持20个左右优势学科建成国内一流学科,重点支持推动10所左右应用型特色高校进入国内先进行列。

这样的表述很快引起了不少教育界人士及山东各高校师生的注意:

国家“双一流”建设规划刚刚公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场高等教育行业的“大洗牌”对于全国每所成功入围及功败垂成的高校发展前景的影响,同学们恐怕都有目共睹。

而山东省这次力推的“省属双一流”计划,又将让几家欢喜几家愁呢?

山东省属高校20强情况一览表

山东主要省属高校大而不强问题甚为明显。

如果不出大的意外,六所重点建设省属高校就将从这20家中选取,排名再往后的院校由于硬实力实在是差距过大,基本已经没有多少机会了。

为了方便对比,我把同在山东的三所驻鲁部属高校的情况也整理了一下放在这里,字体用的蓝色是为了与上面的20所省属高校区分。

这20所实力较强的省属高校中,7所在济南,5所在青岛,而山东的三所部属院校也都分布在这两个城市。

其他地级市中仅有烟台在这个名单中有三家高校入选(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而且排名都比较靠后。

虽然山东的地域经济以分散著称,尤其是省会城市GDP占全省的比例,名列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倒数第一,但省内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还是基本集中于济青两城的。

而且这样的集中趋势还随着部分省属高校主动搬迁而越发加大。

例如原本在泰安的山东科技大学,从2001年在青岛经济开发区建立新校区以来,在几年的时间内就把家基本从泰安搬到了青岛;

部属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原本校址一直在东营,也通过在青岛新建校区蚂蚁搬家的方式搬到了青岛,目前东营青岛两地办学中,青岛校区已经承担了主要的教学科研任务;

原本校址位于泰安的泰山医学院,在今年年初公布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立医院合并组建了齐鲁医科大学(筹)以来,也一直有消息在酝酿整体搬迁至济南。

按照学校类型划分,这二十所高校中七所属于综合类,六所属于理工类,两所属于师范类,两所属于农林类,两所属于医药类,一所属于财经类。

从在校生人数来看,山东的高校确实称得上是人多势众。

榜上多数高校的本科在校生都超过3万人,其中最多的临沂大学本科生人数超过4万,在人数上已经逼近了山大的水平。

而隔壁江苏排名前十的高校内,本科在校生人数超过两万的仅有苏州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相比之下,山东一众高校的大而不强现象就显得极为明显。

从排名的角度来看,山东所有省属高校中没有一所能够进全国前一百名。

一个比较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高校之间的水平序列一般都是“雁行模式”:有一两只头雁领飞,其后的高校则成梯队排开,这样是最能够发挥集体合力的前进模式。

不论在自然界的鸟类迁徙,还是经济竞争中的国际区域合作,都证实了这种“雁行理论”的合理性。

而在山大和海大身后却形成了明显的断层,后面的雁群显然跟不上前面的头雁。

在过去十年里,山东省属院校里没有涌现出一匹能令人眼亮的“黑马”,高校发展水平普遍落后的问题基本没有得到改善。

国家以“双一流”建设取代以往的“985”“211”工程,实际上代表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路经历了深刻的变化,把学科建设作为高校工作的中心,已经基本成为整个行业的共识。

而这20所省属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到底怎样呢?

20所主要省属高校中,没有一家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拥有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省属高校,只有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四所,共六个学科;

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的高校再加上一个山东科技大学,共五所高校,六个学科。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如果你把这张大名单中,省属部属的23所主要高校的优势学科及特色学科综合来看,你会发现:

把山大之外的22所高校各自最优势的学科都挑出来,捆在一起算成一所大学,然后拿出来跟山大进行学科之间硬碰硬的较量较量,恐怕要败下阵来。

这就好像中超联赛里,把山东鲁能、北京国安、河南建业、上海申花等其他15支球队最好的前锋、中场、后卫和守门员都拉出来组一支球队,和广州恒大踢一场“中国德比”照样稳输一样令人难以置信,即使恒大的巅峰期也没拥有过这样的底气。

在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中,能出现一所大学吊打其他所有高校的,仅有山东、浙江等极少几个例子。

浙江诸高校虽然私下里都在骂浙大垄断,但大部分心底里还是对浙大的水平是服气的,毕竟是有资格称全国前三的五所高校之一,出去没丢了浙江人的脸面。

而山大这些年的发展水平怎样?这次国家“双一流”建设的结果就已经狠狠地打了山大的脸,暴露了山大的实际学科建设水平:

上榜的一流学科只有两个,属于一流高校A类中的末流,全国二流水平。

对于山东这些省属高校来说,这就很尴尬了:论学科实力,我们十几二十个加起来打不过山大,而山大在全国要是算二流,那我们这帮兄弟算几流?

上述高校中,哪几所最有希望进入名单?

从全部省属高校中选六所建设全国一流大学,显然不同的人眼里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但归根结底,大家还得拿实力说话: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目前有3名两院院士(含双聘院士),1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不论是按照排名还是江湖地位,山师大多年以来都是山东省属高校中的头牌。

其在山东省内老四的位置,直到近年来青岛大学在青岛市的大力支持下逐渐崛起,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

在所属的师范类中,山师的排名也比较靠前,在全国师范类院校排名中名列第十四。

这次的六所重点建设名单中,如果不出意外应该会有山师的一把座椅。

山师大的生源来自山东本地的占多数,尤其是来自山东各地市的农村学生比例较高。

如果你从历城二中、章丘四中或其他地市以管理严格著称的农村高中考进山师大,你会感觉融入大学生活非常容易。

相当一部分学生从一进校的目的就很明确——借四年苦读实现命运转折和阶层跨越,学生中拼考研和考公务员的比例非常高。

因此山师大的学风纯正在驻鲁高校中堪称首屈一指,踏实学习、务真求实的精神非常浓厚。

像每周卫生检查、严格的校规和与奖学金等直接挂钩的“德育分”制度,也是作为以培养中小学教师为主旨的高校的应有之义。

从学科建设上,山师的优势学科也比较明显,基本以师范类专业为主。

但其除教育学之外的主要优势专业——中文、生物科学,和山大撞车撞的比较厉害,在这两个方向能超越山大的可能性不大。

总之,如果你是一个有志于学习,自律精神突出的学生,又有投身基础教育事业教书育人的决心,山东师范大学会是你不错的选择。

青岛大学

青岛大学有两院院士2人(含双聘院士),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在陈大夫十年前高考时,青岛大学还没全部一本招生,在青岛本地还是招不少二本专业的。那时我们谈论起省内高校,一般都是把青大和济南大学等归在一类。

但近年来随着青岛经济建设水平和济南的差距越拉越大,青大的实力和高考招生分数也水涨船高。在不少省份,青岛大学的招生分数线已经超过了某些中西部211高校。

这次的山东省重点建设高校名单,青岛大学恐怕也是志在必得。

青岛大学最重要的优势就在于其“青岛”二字,青岛市是在财政上独立于山东其他地市的副省级计划单列市,在教育经费上不会被卡脖子。

在山东高校的济青之争中,我一直认为青岛终将胜出,山东高等教育的未来在青岛而不在济南。

将来青岛和济南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城建水平,甚至城市文化环境的差距正在越拉越大,而青岛为了弥补自身教育基础的薄弱,近年来在争夺高等教育资源方面的努力近乎疯狂。

不论是国内外高校,也不论是不是双一流,甚至不管是不是有戏都要去勾搭一下,而且只要对方稍有意愿就要钱给钱要地给地,在这方面青岛从不吝啬。

青岛前任市委书记李群曾说,“高校争夺战,南边有深圳、北边有青岛。”

在山东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说明“支持国内一流大学在山东设立分校”

目前青岛已引进北大、清华,复旦,英国剑桥等26所著名高校落户,这些高校来自五湖四海,有的是开设分校,有的是增设研究院之类的机构。

而打算去济南开个分号,去跟我”世一大“作伴的一流高校,我还真的没听说过。

青岛大学算是青岛市的亲儿子,在经费上显然青大不缺钱,让同城的其余几家高校颇为眼热。但在各种有利环境下,青岛大学的努力程度却让人觉得还差那么一点点。

青大目前的学科特色仍然不突出,本科招生规模太大,带不起来的薄弱学科太多,没有把手中的资源集中使用,打造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学科集群。

尤其是工科的材料类专业,本来是青大继承自山东纺织工学院的强项,但这些年的发展并不是很理想。

这次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中“材料科学与工程”有30所学校入选,在所有学科中名列第一,一批以前与青大一样属于“双非”高校的工科优势高校,借此挤进“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而青大确实是学科实力不足,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个十年难遇的良机从手中溜走,让人感到甚为可惜。

省市两级的大力支持是高校发展的一方面,打铁还需自身硬,亲儿子也得一砖一瓦地打基础才能住进参天大厦。

在广东、江浙等南方省市的竞争对手已经开始动手了,希望青岛大学能尽快想明白自己的优势发展方向到底在哪,抓紧宝贵的时间,争取能挤进全国双一流行列。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有两院院士6人(含双聘院士),1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山东农业大学在这次山东省属高校一流竞争中的竞争力也比较强,在全国农林类高校中排行第九,学科实力确实没得说。

山农有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作物生物学),国家工程实验室一个(土壤肥料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个(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强势学科全国水平名列前茅,不说别的,有自己培养的土生院士这个就已经足以秒杀省内一大半的竞争对手。

山农的校园美丽而精致,而且还有专门的果园可以去偷柿子吃。如果你喜欢爬山的话,凭山农学生证一年一百就能办全年随便爬的证件。

陈大夫就有个同学在山农的四年里每周末爬一趟,硬生生把自己爬成了泰山猴一般的体型。

山农的管理比较严格,和山师类似,学风也非常好,考研率非常高,勤奋踏实一堆学霸。

但山农的劣势也很明显,泰安原本坐拥四所高校,是山东除青岛和济南之外的高等教育第三极,但现在四所高校里已经及要走的就有俩。

以前泰安本地有谚语说“泰医的女,农大的汉,科大的流氓满街转”,现在泰医马上要远嫁济南,山科的“流氓”基本都搬去了青岛,只剩下山农还留守在泰安。

前两年组建齐鲁医科大、齐鲁工业大的传言沸沸扬扬的时候,也有传出要把山农和山东省农科院合并,加强研究实力打造高水平学科建设平台的说法。

但前面两个已经是板上钉钉,而山农这边却再无消息了,其中有什么隐情不得而知。

齐鲁工业大学/齐鲁医科大学(筹)

由于齐鲁工业大学/齐鲁医科大学(筹)组建尚在进行,排名及重点学科数量都是按照原齐鲁工业大学/原泰山医学院来计算的。

但新的齐鲁工业大学还合并了原山东省科学院,齐鲁医科大学(筹)还整合了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以及山东省立医院。

从2016年山东省教育界开始疯传上述两校成立的消息到最终定型,其间一波三折连校名都换了几拨,而从最终的通知的措辞你也能看出山东省对于这两所高校寄予的厚望。

组建新的齐鲁医科大学和齐鲁工业大学,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当年运作山大兼并山医山工两所高校的一种反思。

把省科学院,省医学科学院都合并入两所新大学的做法来看,也是拿出了最后的底牌。

如果你从去年“双一流”这个概念刚被提出,就对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形成的来龙去脉持续关注,你会发现:

一所学校能否入选,最主要的是靠自身实力,但也不完全看自身实力。“双一流”本质上是一个扶持名单,而扶持力度有多大,血统很重要。

山东科技大学or 济南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有两院院士4人(含双聘院士),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济南大学有两院院士2人(含双聘院士),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山东科技大学的优势在于学科优势明显,前身是山东矿业学院的山科大在工科方面实力比较雄厚。

而其特色专业中一大半也是和采矿相关的:安全工程, 采矿工程, 测绘工程, 土木工程, 自动化,从一级二级学科博士点、研究生人数来看,山科也是济大的两三倍。

济南大学的优势在于规格高学科门类全,是省部共建的综合型大学,而且算是济南市的亲儿子。

虽然前些年济南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实在是比较抠,但在青岛诸高校大踏步发展带来的紧迫压力下,近年来济南也逐渐认识到打造自己的一流高校的重要性。

从新任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就任以来,连续去郑州、合肥等城市高规格调研,还曾经专门强调发展高等教育。

在现任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济大近年的发展是比较顺利的,全国排名持续上升。尤其是在学科建设上逐渐找到了方向。

济大的优势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应用化学,也都是近年来最热门的几个领域。材料和化学两个领域持续发力前景可期。

济大的校风比较轻松自由,思想和规定都比较宽松一点也不像高中,这在山东的高校里算是相当难得的了。

我接触到的多名济大毕业学生虽然对母校有一堆吐槽,但感情上却多有依恋。在网络上学生的评价也大都如此,这在山东高校中也属难得。

总之,应该说这两所高校都有希望争夺最后剩的一个名额,但综合实力与前面的山师山农青大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当然,两家携手进名单或都进不去的可能也不是没有,毕竟《规划》中的措辞是“将重点支持6所左右综合实力较强的省属本科高校创建国内一流大学”,具体数目并未完全说死。

不管哪家胜出,都需要在学科建设上继续狠狠补课,两家高校的教学科研实力都难以支持目前35000人左右的本科在校生规模,造成了一些专业的实力非常薄弱。

这也是山东省属高校的通病,强势学科与弱势学科待遇的巨大差距,造成一些专业是亲妈一些专业是后妈,对于报考这些学校有兴趣的同学也有必要注意。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