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国内外

宿舍融洽,不能光靠大数据

2017-10-26 14:47 人民日报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近日,南京大学为了新生有愉快舒适的大学生活,采用大数据“宿舍匹配系统”,将作息时间、卫生习惯、学习特点和社交偏好等相似的同学“合并同类项”,让那些“早起鸟”及“夜猫子”各有“栖息地”,得到了新生的好评。

近日,南京大学为了新生有愉快舒适的大学生活,采用大数据“宿舍匹配系统”,将作息时间、卫生习惯、学习特点和社交偏好等相似的同学“合并同类项”,让那些“早起鸟”及“夜猫子”各有“栖息地”,得到了新生的好评。

探索值得肯定,但学生进入大学住宿求学,面对的很多问题靠“大数据”不能完全解决。新环境、新面孔,需要学校费心思去调查匹配,更需要学生自身面对现实主动适应。从学校的“匹配”看也不尽完美,从“个人隐私”角度,一张调查表不能显示个人全部信息,一些诸如“吸烟”“酗酒”等难以从表格上显现,而这“潜入”宿舍带来的危害远胜于“早起鸟”和“夜猫子”。况且,那些习惯和特点随着学习生活的进行也不会一成不变,根据需要,“早起鸟”与“夜猫子”可能互换角色,今天的你可能成为明天的他,如今的高度相似,可能成为明天的天壤之别……

学生宿舍是个小环境、小场所,也是个小社会。从进入宿舍的第一天就需要面临新挑战。学校主动为学生优化宿舍环境值得肯定,但也不能用“大数据”的时髦,过高估计“宿舍匹配系统”的实效。学生是来学习实践的,面对的有些困难和挑战需要迎面而上,不能一味依赖学校过多地“降低难度”和“风调雨顺”。

温馨、安全、向上的宿舍环境,一方面靠学生自觉自律,主动与新面孔相处,互相迁就习惯和个性,在磨合中提高适应能力。另一方面靠学校规定、严格的作息时间、有力的监督执行,从而消除那些不利于学生住宿的“棱角”,减少那些带来负面影响的“任性”,以规则去规范学生的学习生活。要知道,学生的那些“大数据”是可变数,“规矩”才是宿舍乃至学校温馨、安全、和谐的长远之策。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