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录:为什么有些老师不会笑?
摘要:我喜欢走进课堂直接与孩子们交流,而且我也发现孩子们同样非常喜欢我。
杨鹏:著名儿童科幻作家,曾获五项国家级大奖
壹
为什么有些老师不会笑?
李振村:作为一位儿童科幻作家,你经常走进课堂给孩子们上作文课。以你“局外人”的观察,你感觉学校都有些什么问题?
杨鹏:我喜欢走进课堂直接与孩子们交流,而且我也发现孩子们同样非常喜欢我。为什么?因为我让孩子们在课堂里能够大声地笑,能够自由地表达。可是我发现坐在教室后面听课的老师通常都不笑,或者面无表情,或者一脸严肃。是不是老师平常在课堂上就是这个样子呢?老师不笑,孩子肯定也不敢笑,这样的学习多乏味啊!
李振村:你的发现太有意思了!有些老师不笑可能是为了保持教师的尊严,有的可能是有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但无论怎么说,一个不大会笑或者说不经常笑的老师,肯定是难以走进孩子心灵世界的。孩子不是为了学习而存在的,学习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学习本身也应当充满乐趣。不会笑的老师怎么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呢?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严肃是一种病。虽然有些偏激,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李振村:你不是老师,是一个作家,一个作家上作文课和老师会有什么不同呢?
杨鹏:我的切入点肯定和语文老师不同。我从一开始就集中力量打开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一上课我就会叫孩子看窗外,我会问:你们看见了什么?一般来讲都是回答树木、太阳、云彩。我会提示一下:如果同学们加上想象,会看见什么?有的学生就会说从窗外看到了春天。我会大加鼓励,因为春天是看不见的,看见春天有丰富的诗意的想象在里面。
由此引导开去,学生就一下子明白过来了,于是什么外星人啊、幽灵啊、飞碟啊……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了!想象力就一下子打开了。
然后我会告诉孩子们我看见了什么,我慢悠悠地说:我看见一个脑袋硕大、眼睛贼亮贼亮的、牙齿闪着金光的恐龙的脑袋。小朋友就“哇”地笑了起来。因为这其中反差是很大的,我说:你们相不相信?有一部分比较聪明的小朋友就会说相信,但大部分人会说不相信。然后我就顺着这个思路给孩子讲一个想象故事,孩子们会感到很有意思。
这中间还会穿插一些想象力测试的训练,我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问孩子想到什么,限定条件说我们平时看到的东西。一般小孩子就会说皮球啊、太阳啊。我画一条横线,一般小孩子就会说道路啊、地平线啊。说地平线的我们就给他鼓掌,因为地平线比较美丽。然后我又画一个三角形……把这些图形组合起来会是什么?这样一来,小孩子的想法就会非常多,把这些奇特的想法记下来,一片漂亮的想象作文基本上就算成形了。
李振村:作文教学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老师过于强调作文主题,似乎不在文章中表达什么高尚的主题就不是好作文,搞得孩子们的作文都像政治报告,童心童趣没有了,成人腔特别浓;第二个,过于强调写作的技巧。我发现,你的作文课很“随意”,淡化了方法的指导,淡化了作文的主题,强化了想象力的培养,让孩子们写自己喜欢的东西,孩子们作文的欲望被大大激发起来了。
贰
为什么孩子们更喜欢作家老师?
杨鹏:孩子们都很喜欢我的课。每一次孩子们和我都是恋恋不舍,有时候孩子们甚至成群结队送我到学校大门口。
李振村:这值得反思:为什么一个没有师范教育经历的青年作家,孩子会如此喜欢你的课;为什么短短一节课时间,你就能够和孩子打成一片!有人可能说:杨鹏是作家,偶尔上一次课孩子们感到新鲜。的确有这个因素,但每一个老师在和自己班的孩子初次接触的时候,孩子们都同样充满了新鲜感啊!为什么就没有形成这样一种亲密的师生关系呢?还是观念问题,当老师迈着庄严的步子走向教室的时候,虽然他可能也想着要蹲下身子来和孩子说话,但从意识深处,他还是难以摆脱居高临下的一种姿态,这些孩子都是能够感觉到的。
你把自己定位为孩子的大朋友,这样一种心态孩子们同样是感受得到的,所以他们发自内心地喜欢你。同时,你的课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之为课,你不过利用课堂这样一个场所,和孩子做一个有趣的游戏,游戏的内容是想象,是把想象的内容记录下来大家分享。这样的不太像课的课触动了孩子心灵里最活跃、最敏锐的情感的琴弦,触动了孩子心灵里最柔软最细腻的地方,所以孩子们喜欢你。带着这种喜欢的情绪学习,自然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生命能量,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杨鹏:我跟小孩子讲课时就会有意说一些“无厘头”新词,比如说我写一个老师就说这个老师“超帅”——超级帅哥,小孩子大笑。我说大家千万别叫他“蟋蟀”,小孩子笑得更欢了,因为他们懂得,“蟋蟀”就是稀有的帅哥。但一般来讲老师是没有这种元素的。小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发明新词,抓住这一特点,我喜欢发明一些新词和他们互动。比如我问小朋友:什么是钞票,小孩子就说是钱的意思。我说不是,是“超级漂亮”的意思。小孩子听了都非常高兴。
叁
为什么孩子会认为小阿姆斯特朗是胡说八道?
杨鹏:现在的家长在小孩子三岁的时候就开始报各种各样的特长班,这都是一种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其实知识和技能在任何时候都是可以学会的。比如学开车,你18岁可以学,30岁可以学,50岁也可以学。但有一种东西是后天没办法训练的,那就是想象力。现在老师和家长重视培养孩子的技能,想象力却处在一种保守压抑的状态。我举个例子,有个女记者来采访我,开着一辆车,车里坐着她的小孩。车子堵得厉害,妈妈挺着急的,怕耽搁了采访。小孩就在旁边说:妈妈你干吗不开火车呢?妈妈回答:胡说八道!其实这句话里饱含着孩子了不起的想象啊!
有一个美国妈妈,她也有一个孩子,她的孩子有一天吃晚饭之前在院子里大声对正在做饭的妈妈说:“妈妈,我要去月球。”妈妈会怎么回答呢?我问中国的孩子,小孩子们都异口同声地说:胡说八道!他的妈妈是怎么回答呢?她说:“孩子你去吧,不过别忘了回家吃晚饭。”这个小朋友就是阿姆斯特朗,是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如果没有妈妈这样的回答,结果怎么样很难说。
李振村:我们的小朋友为什么会认为小阿姆斯特朗是胡说八道?很简单,我们的教育剥夺了他们的想象力。这是最最可怕的事情。
肆
现在很多老师的课“不好玩”
李振村:你对现在的课堂教学有什么看法?
杨鹏:现在很多老师上课不好玩。老师们过于按部就班,受的束缚太多,不管是语言文学类的课,还是科学类的课,都上得缺少情趣,孩子们不喜欢。孩子不喜欢的东西他怎么可能全身心地投入!老师们可以用自己的权威、用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来“逼迫”孩子投入,但这样的学习已经变异,已经不是孩子心向往之的事情,已经变成了一种痛苦。
李振村:的确如此,我曾看到过一篇文章,中美两个国家的小学老师讲《影子》。
中国的老师从影子的概念讲起,然后介绍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影子都有哪些特点……这中间虽然也穿插着师生讨论,也运用了多媒体,但整个课堂还是非常沉闷,尤其是听课的美国小学生,一个个不断说话。接着是美国老师来上这一节课,老师首先让孩子们到校园里找影子,孩子们兴致勃勃,在找的过程中,老师巧妙地引导着孩子一步步发现了影子的特点。
我感到,一些老师之所以把课上得不好玩,这里面除了教学的技巧外,最重要的就是老师心中没有“人”的概念。在很多老师的心目中,孩子不是需要尊重、需要激励、需要点燃的生命,而是一个个等待灌输的“知识容器”。
伍
语文教材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一篇科幻小说
李振村:您怎么看现在的语文教材?
杨鹏:我感到最不可思议的事,从小学到中学的教材,竟然没有一篇是科幻小说。从本质上说,人类的一切文明都是从想象中发展出来的。我们的教材中科幻作品的缺失反映了某种教育的缺失。事实上,小孩最喜欢的文体之一就是科幻小说。这是一个极大的不对称,小孩子喜欢,但你又故意不给他。这反映了想象力在我们教材的编辑、我们的教育专家心中是什么样的地位。我感觉在大家心中占据首位的可能还是知识,而不是一种宝贵的思维品质。其实,爱因斯坦早就说过:这个世界最重要的就是想象力,它比知识更重要。
李振村:你认为想象力就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全部吗?你觉得想象力在儿童智力发展方面应该占据什么样的位置?
杨鹏:我虽然是提倡想象力的,但我并不无限夸大想象力,想象力也有副面的影响。比如武侠小说,也是想象的产物,但过多地迷恋于武侠小说,人格的发展就会出现问题。看多了,人就会有一种逃避社会的想法,就像沉迷于网络游戏一样,对现实世界不是很适合。
李振村:小学生以想象为主,小学上了初中,要向理性思维、逻辑思维、深度思维转化,会不会有矛盾呢?
杨鹏:我觉得一点也不矛盾。中学课程几乎每一样东西都可以想象。比如说做几何体,要画各种线,就是一种想象。往往想象力丰富的人,做这些都是很好的。我那个时候做的就很好,别的学生要五步证明的我就能三步证明。为什么我最喜欢物理呢,首先物理对想象力的开放也是蛮好的,就比如一个筷子放在碟子上,物理是说一个物体放在桌子上,有重力和引力在,这就是一种想象,重力和引力这两个东西都是我们看不到的,你要做这些题,你就必须想象。包括写作文也是这样,到中学,尤其是高中要写议论文,同样也有一种想象在里面,一种逻辑的想象。
想象力可以转化到各个方面,甚至对人生设计上也是非常重要的,小时候我就想象我会成为一个科幻作家,我照着自己的想象努力了,于是我成功了。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