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试“潜规则”!每一条都将直接影响考生的分数!
摘要:有人说中高考是人生的一次抉择,是鱼跃龙门的一次机会!这话不错,但真正能抓住这次机会,改变人生的学生又有多少呢?用我一位教师朋友的话来说:学得好不如考得好,平时考得好不如临场发挥好!很多学生在平时学习非...
有人说中高考是人生的一次抉择,是鱼跃龙门的一次机会!这话不错,但真正能抓住这次机会,改变人生的学生又有多少呢?
用我一位教师朋友的话来说:学得好不如考得好,平时考得好不如临场发挥好!很多学生在平时学习非常优秀,各种题型一看就懂,但到了考场就频频丢分,特别是中高考等大型考试,往往实际分数比预期分数低很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学生过于粗心所导致吗?这绝不是主要原因!
这位朋友是我结交多年的一位特级教师,在退休前每年都是中考阅卷审核官,对此他有一套独特的理解和感悟。
说到“潜规则”也许不少学生,家长会想到一些不好的东西,但实际情况是,阅卷往往也有套路而言,你答题答得好又准确,没用!没抓住阅卷官想要的东西,或者没抓住一些点,一样不给分!甚至在考试时还有很多注意事项,一样会造成分数流失!
据统计,每一届的中高考,因为各项奇特原因(除去对知识把控不牢),造成丢分的学生占到90%以上,至于丢分多少,因人而定。关于中高考的一些潜在规则,很多教师哪怕班主任也不会给考生细讲,导致丢分的事情屡屡发生。
此外,我每天都会在朋友圈分享各年级的学习资料,学习方法以及教育类的文章,有兴趣的孩子家长可以去看看,如有任何教育学习上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文章底部的个人号问我,我会为你解答。
阅卷现象一:
改一道题有时只用数十秒据近几年参加中考阅卷的老师透露,一个老师一天平均要改数百份甚至数千份卷子(只改其中一题),改一道题的时间只有几十秒到一分钟。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夸张。我虽然没有参加过阅卷,但是我有一个公立学校的老师朋友,他曾告诉过我,类似的情况。
比如,据说一份作文卷,五六十秒改完算是慢的,有的人只用30秒就能改完,一个老师平均一天能改三四百份作文卷;再比如,有些计算题,十来秒就改完。这 就是,我曾经在物理课上,反复给大家强调的,物理大题,都是一写一大片,所以每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一定要标上①、②等,尤其力学大题中,求出G动后,电学 大题,求出电阻连比后R1:R2:R3后,都要注意标号。标准答案上也这样印的,我们要写的尽可能与标答一致,最好的书写形式,就是往年标答的形式!!! 为的是,方便阅卷老师找到答案。所以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答卷,而是站在阅卷老师的角度去想问题,去写。
对策:面对如此改卷速度,考生在答卷时就要有技巧,首先,卷面要整洁,字迹要工整,层次清楚。如果书写模糊,涂改很多,难以辨认,也不能给分。其次,概念要准确、叙述要简明,让人一看就明白。
孩子们,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是相通的。人和人的第一印象,往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其的长期印象。或许并不非常客观,但这是人性的一部分,阅卷也如此。
阅卷现象二:
第一印象好常能得高分中考改卷,由于时间很紧,很多老师不得不 寻找捷径。据说,有些老师改卷只凭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好常常就给打高分。比如有的老师改作文,只是第一段看一下,中间看一下,最后一段看一下,分数打高打 低全凭第一感觉。不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阅卷,对于阅卷老师来说,都是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尽快判完,才是第一利益诉求点,这是符合人性的!因此,详细按照 每年考试院出的标答来,答题,要将自己的答案尽可能写的与标答一致,因此要注意无数的细节。不管自己字体写的好与不好,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清楚、清 晰,站在阅卷人的角度,来答题。这些都在课堂上,其实我反复讲过。字体,不一定写的多漂亮,但一定得整齐!
对策:虽然不是每个老师都凭感觉打分,但给老师一个好印象却肯定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作文,一个漂亮的开头可能就奠定了高分的基础。在中考语文和英语作文改卷过程中, 改卷老师每天面对那么多试卷,如果写作上没有新意,就容易流于一般。因此,写得别出心裁、个性鲜明、出彩,也是作文拿高分的策略之一。
阅卷现象三:
抓评分点成为阅卷关键中考时,每小题的答案都会依题意设置若干个评分点,只有按规定的评分细则的采分点答题才给分。
因此,阅卷过程中,许多老师往往把重点放在对评分点的寻找上,实际上就是对某几个关键词进行扫描,而忽略了句子的质量。
对策:答题时,不论答多答少,首先要把答案的关键部分、关键词写出来,第二步才考虑句子的质量。这样,不论你怎么答,都不用担心失分。
阅卷现象四:
阅卷常常只盯住答对部分由于评卷人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词上,所以往往只注意答对部分,对于答偏答错部分常常无暇顾及。“答对得分,答错不失分”的现象非常普遍。
而除了要点之外,改卷老师在改卷时还看答题的基本结构是否正确,句子表达是否准确。如果结构清晰、句子准确、表达流畅,一般都能得到比较高的分数。
对策:答题也好,作文也好,一定要把要点部分写完整,只有平常多多积累,才能在竞技中处于不败之地。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