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的不是孩子,是碎钞机!“ 烧钱式教育危害大
摘要: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与家庭,被花费巨大、花样百出的校外培训绑架?“烧钱式”教育对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的损害,究竟有多大?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与家庭,被花费巨大、花样百出的校外培训绑架?“烧钱式”教育对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的损害,究竟有多大?
校外抢着补,校内跳着教
英文1. 2万元;逻辑数学1.4万元;舞蹈7000元;看图说话1.1万元;绘画6000元……一年各类补课就要5万元。
近日网上晒出的一张补习账单令人咋舌,晒账单母亲感叹:
养的不是孩子,是台碎钞机。
南京某幼升小学生家长以今年暑假补课为例,给半月谈记者算了一笔账:英语补课总共约4000元;绘画每节课85元,一周一次,整个暑假花费680元;幼小衔接暑期班3100元;舞蹈暑期班2600元。
“这已经是非常‘克制’的补习单了,即便如此仍需上万元。尤其是礼拜六,上午幼小衔接课程上到12点,下午12点45分又要开始学英语。”
“平均水平”就是超前超纲,不补就根本跟不上。多位家长反映,之所以着急“衔接”,原因在于如今的小学教学进度过快。
“比如拼音,开学时全班40个孩子,有半数以上学过拼音,老师还会按部就班进行教学么?”一位从甘肃转学到江苏的学生的家长对此深有体会,“同一个年级,这里的课程进度比西部学校快了半年,这个平均水平不允许你不补。”
对于即将小升初的家庭来说,花费更大。北京21世纪教育学院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在北京,小学四年级、五年级的学生中,有92%报读过各种补习班。“关键在于小升初没有统一考试,大家才会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所谓‘大比拼’趋之若鹜。”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殷飞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南京,一家名叫“书人”的民间培训机构最火,其颁发的证书长期以来为民间公认,“五星一等”被认为是好学校优录的标配。虽然也陆续有中学公开表示不承认“书人”的证书,但大多数学校依然仰仗这套“体系”。
还有全国知名的“学而思”,在面临小升初的家长看来,这家培训机构每年4月举行春季统测,其重要程度不亚于毕业考。
南京市一些重点中学教师表示,并不是反对所有社会培训班,但社会培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各司其职,用于弥补个性化教育的短板,而非提前上完学校课程。
寒门难出贵子,没钱就别掺和?
不久前的一篇热门网络贴文《残忍但诚实的忠告:你没钱就不要掺和这事了》引发不少人热议。此文作者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他忠告那些“教育资金相当匮乏的普通人”,没钱就不要妄谈“减负”和教育改革,因为有钱人比你更努力、更用功。
一位家长以博弈论解释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怪圈:教育部门呼吁减负,对于家长及学生来说,选择有以下三种:
如果所有人都减负(合作),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其他人减负你增负(背叛),你将取得相对优势;其他人增负你减负(背叛),你就会处于弱势地位。
权衡利弊后的家长有可能选择合作么?绝无可能,只有互相主动增负。
“烧钱式”教育带来的更大恶果是人为打破了基础教育所追求的起点公平。“尤其是农村孩子、底层家庭、弱势学校的学生。”江苏省社科院何雨博士认为,“在这种规则下,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各类培训机构。然而这些培训机构开展的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吗?恐怕只是把应试教育从学校搬到了培训机构。”
教育公平须保障“起点公平”
“烧钱式”教育的背后既有培训班的炒作,更有家长的焦虑,但本质上是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对多元化教育模式的期待,对深化教育改革的呼唤。
如不能将招录制度改革做足做透,不能坚定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化工作,教育难题就得不到根本解决,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和校内放羊、校外厮杀的现状,就会变着花样地持续上演。
殷飞认为,要缓解家长的焦虑,不能仅靠劝家长保持理性,更须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丰富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
“为什么近几十年来,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在不断增加,但是升学竞争激烈程度不是降低了,而是更强了?这背后是复杂的社会发展变化以及社会心理在起作用,并不完全是教育本身的问题。”
“学区房、培训班,必须关注到教育资源的资本化苗头。”殷飞等教育界人士认为,本质上,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更多意义上还是社会公共产品。政府需要做更多的思考与谋划,尽可能地为起点公平、机会公平做好政策保障。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