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试院揭3个招生诈骗新套路,这种电话一律挂掉!
摘要:省考试院14日提醒考生和家长保持警惕,谨防以“发助学金”为名义的电信诈骗、有些填报志愿APP成诈骗工具、含有木马程序的短信3个高招诈骗新套路。
高考成绩公布后,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最迫切的事可谓高考志愿填报了。如何根据自己的分数填报合适的大学和专业,让不少考生和家长颇费心思。
日前,有些诈骗分子借机实施高招诈骗,省考试院14日提醒考生和家长保持警惕,谨防以“发助学金”为名义的电信诈骗、有些填报志愿APP成诈骗工具、含有木马程序的短信3个高招诈骗新套路。
一是以“发助学金、奖学金”为名义的电信诈骗是近期出现的照骗新招数。不法分子冒充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或学校工作人员,假借办理减免学费、补发助学金、困难补助、教育退费等名义,诱使受害人到ATM机上按其要求操作,转走受害人卡内现金。
去年,山东考生徐玉玉在大学入学前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声称有一笔2600元的助学金要发放给她。在没有任何心理戒备的情况下,徐玉玉按照骗子的要求一步步完成汇款操作。最终,不仅9千多元的学费被骗走,还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招生高校官网一般会有“新生必读”“报到须知”等提醒,其中包括学生报到当天要缴纳的费用和途径,如在哪里缴纳学费、住宿费,教材如何购买等。学生要仔细阅读相关内容。学校不会以任何名义收取学费、住宿费以外的费用,凡是以学校名义收费并要求打入个人账户的均可视为诈骗。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解廷民表示,学生如果接到类似要求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的电话时,要到官方渠道验证,比如登录学校官方网站查看是否有相关通知、要求,拨打学校有关部门或银行的官方电话咨询核实,切不可轻易按照对方要求操作转账。短信、微信、QQ中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最好不要点击,更不要随便输入银行账户和密码。学生可牢记以下几条原则防诈骗:
一是接电话,不管是谁,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
二是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
三是只要一谈到是公检法税务或领导干部,一律挂掉。
四是所有短信,但凡让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
五是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学生如能做到这几条,基本上就不会上当受骗。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醒广大学生及家长,不少诈骗分子会在新生招录时冒充教育部门、学校、基金会等工作人员,以发放奖学金、助学金、教育退费等为名,引诱学生及家长上当受骗。因此,学生和家长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被电话、短信、微信中的诈骗信息蒙蔽。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资助政策体系(详见《高校本专科学生资助政策简介》)。所有资助项目均不要求学生预先交纳任何费用,不要求在ATM机或网上进行任何操作。如有类似要求的,千万不要相信,以免上当受骗。
二是有些填报志愿APP成诈骗工具。有业内人士指出,一些高考填报志愿APP其实是诈骗软件, 一旦下载了这类APP,木马病毒可快速植入手机。不仅会控制手机,私自群发病毒短信,还会直接将手机里的隐私信息回传给骗子,轻松盗取你的支付宝或电子银行账户。
深圳福田的林女士在网上下载了一个高考志愿APP,希望它能够帮助自己为儿子填报志愿。为了享受更好的服务,林女士在软件中充值了500元,但始终无法正常使用系统。有些使用了该软件的家长说,效果不太理想,反而觉得这款软件仅仅是为了套取个人信息。
而那些所谓的“大数据”,也没有官方或真实有效的数据来源,考生和家长切不可一味相信这类软件,以免导致志愿填报失误。最好还是以各高校公布的往年招生情况、今年招生政策与教育部门下发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为主。
三是含有木马程序的短信诈骗。为了骗取考生、家长的信任,犯罪分子通过伪基站发送查询分数、查看体检报告的短信,并附网站链接,一旦点开链接,手机就会被木马病毒攻击,骗子获取关联银行卡的信息后,通过拦截获取支付验证码,直接将银行卡里的钱款划走。有些网站则是诱导考生和家长输入个人信息从而为下一步诈骗提供便利。
李女士接到一条短信,称点开链接可查看孩子的体检报告,因孩子姓名和自己的手机号都正确,她以为是学校发送的短信,未核实短信来源便点击了链接,但链接连续三次都未点开。接着,一个号码连续拨打李某的手机,几分钟后李某就收到了银行发来的短信,自己银行卡内的钱不翼而飞。
专家提醒,考生和家长不要轻易点开手机中来源不明的网站链接,未核实网站真伪的情况下,不要随意输入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个人信息,更不要填写银行卡号、密码以及来源不明的验证码,收到与录取相关的信息应第一时间与学校老师核实。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