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前卫”和“个性”早成当下青少年的标签,尽管他们的很多言行至今不在主流传统观念的接纳范围内。现实告诉人们,或许他们真的没有错——“大人”们常常在雾里看花,用自认为清晰其实却很朦胧的方式面对同样懵懂迷茫的、别人的青春,并几乎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
高一女生自拍激情视频
八成高中生谈了男女朋友
三成高中生赞成一夜情
原来,他们的性教育都靠自学成才
最近,关于广州一高一女生自拍“激情视频”在学生中流传的新闻引起网友的强烈关注。事件之外,是一个谈论了多年的老话题——社会、学校、家庭,该如何看待这些半大的孩子们挑战传统尺度的“极限行为”?又该如何陪伴他们度过这段懵懂骚动的青春期?
在广州的采访中,记者得到一组数字:八成受访高中生承认“目前有男朋友、女朋友”,其中近三成赞成“一夜情”;九成中小学生不知道学校必须开设青春期健康教育课程;五成学生至今未正式上过一节“性教育”课……
“前卫”和“个性”早成当下青少年的标签,尽管他们的很多言行至今不在主流传统观念的接纳范围内。现实告诉人们,或许他们真的没有错——“大人”们常常在雾里看花,用自认为清晰其实却很朦胧的方式面对同样懵懂迷茫的、别人的青春,并几乎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
特别是目前体制下的教育方式,“教书育人”的模式几十年未变,但教好书,就一定能育好人吗?
现状一
12年“性教育”一直“似有似无”
2008年12月,教育部下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学校要通过学科教学和班会、团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开展“健康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到高中三年级,学科教学每学期应安排6-7课时,采用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和技能……”
按道理,接受12年的“健康教育”后,基本可以达到教育部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初衷,但恐怕难以如愿。“12年中小学,我只上过一堂‘健康教育’课,而且是老师抽空讲讲,无作业、无考试,什么内容已不记得了。”一位高三在校生如是形容他的“健康教育”经历。更多学生对于记者提出的问题表现陌生:“健康教育课?从未上过!”“生物课算不算?”
曾经有师范学生在她的QQ空间里描述在学校当实习老师的经历:“一次上生物课,讲到青春期生理卫生的时候,因教材内容涉及性知识,我顿时脸红心跳,甚至不敢抬头看学生。讲完课检查学生笔记的时候,看到有学生这样记录——‘膀胱的作用是储存尿道’。学生也很委屈,指了指黑板。原来,是我因为心慌,将‘尿液’写成‘尿道’了……”
健康教育融入生物课程,体育老师讲授生理卫生……这是记者走访广州近20所中小学得到的初步印象。其中,接近半数学校或以班会、或以自习将“青春期健康教育”一笔带过。“健康教育课‘让位’给英语、数学等主课课程已见怪不怪。”广州越秀区一中学教师说,升学压力面前,健康教育一直都“无关紧要”。
现状二
“正道”求知很难
记者发现一个怪现象:小学低年级里,男女生混合同坐,女生文静,男生好动,有利“取长补短”。然而到了五六年级,男女生之间就被划了界限,离行离列,彼此不可“跨界”。到了中学,男女生之间稍微有一点“暧昧”,立即就会受到学校、家长的“高度重视”:“你不许这样,他不能那样……”行为如囚犯一般被规范。
显然,学校、家长的“如临大敌”并没有让孩子们屈从。在条条框框里,他们活得很“自我”。
“现在没有‘仔’(男朋友)好‘瘀’(丢脸)。”Iris是广州一中学的初三学生,她自豪地说,初中三年她“正式”交过的男朋友有4个,至于追求者以及“玩一玩”的更不计其数。“有男仔追证明有魅力,比起成绩好更‘威’。”
“大家聚会的话题一般是‘男女朋友’、‘黄段子’。谈学习、谈理想?会被人笑老土!”前天,记者登录广州某中学高二年级群主“mrc”透露,他所在的年级有80%的男生女生处于“热恋”中。“这只是公开数字,还不包括玩‘地下情’的。”
即便是在眼下这个时代,在面对“我是从哪里来的?”这个简单而基础的“性常识”时,多数父母仍是无言以对。在对幼儿园、小学的走访中,记者发现,一般三四岁的幼儿就会产生对自身“出处”的好奇,而绝大多数提问都被害羞的父母以各种“故事”和借口敷衍了事。更有些家长认为性教育越早、孩子产生性意识就会越早,因此他们从来不跟孩子讨论性话题。
在学校、家庭如此“封闭”的环境下,孩子们是如何“自学成才”的?记者曾对某中学200位高中生、100位初中生作问卷调查,发现当中有187位学生曾浏览过色情网页,170位看过限制级影像,比例惊人。孩子们能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尽管没人告诉他们那些答案是否健康。
时下不少青少年把性行为当成一种“时尚流行”,以自身性经验相互比较为傲。记者对一个56人的高三班级的调查显示,20人认为“一夜情”没有什么不对。在表示已经有过“性经历”的18人当中,有5人更是在初中阶段就尝试过,而“第一次性经历”发生的最低年龄是13岁。在性行为中有使用避孕套习惯的,比例少得可怜,10个人中找一个都难。
思考
高考指挥棒下只“教书”不“育人”
每当青少年出现“过火”行为,外界首先就会斥责肇事者,此次“激情视频”也是如此:男生被学校记过,女生每天都要忍受来自身边同学的非议和“注目礼”。
但扪心自问,孩子们真的错了吗?这个女孩的一位4年同窗好友说,从初三到高一,他们没上过一节健康教育课,父母也从未与他们聊过相关事情,“一切都是在‘恋爱’后自学”。
他说,4年来,他第一次发现学校除了学习、考试以外,如此反复强调“做人”、“道德”、“操守”等字眼,是在“视频”事件之后:“老师多次召开紧急会议,班会上反复强调、期末考试前也一讲再讲,放假前校长还对此事破天荒地进行了长达半个小时的讲话……”学校的突然“觉醒”,令学生们此时才“恍然大悟”:应该怎样做人,什么是自爱,什么是法律……
其实,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学校的尴尬并不比学生少,“家长要成绩、教育部门要成绩,一切都是为了中考、高考,为了孩子们的前程!”于是,“可有可无”的课程“能免则免”,“无关紧要”的教导可省则省。
2010年1月11日到2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召开五次座谈会,听取各界人士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初稿的意见和建议。温家宝强调,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要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在人才培养、考试招生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
事实上,“德智体”全面发展是个几十年前就有的概念,只不过早已被“不考的科目可有可无”所取代。温总理的话或许正传递出一种信号:应试教育的机制不改变,我们的孩子可能永远无法走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良性轨道。
探索
免费“性教育”吃尽“闭门羹”
“学校的生理卫生课上,尽是一些性病、艾滋病等图片,好恐怖!”采访中,一位初中女学生如是形容她对唯一一次性教育课的观后感。学校一直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性是可怕的,不要乱碰!
“学校、家长的性教育其实是‘守贞教育’,当孩子有一定认知之后,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是事与愿违。”作为多年的青少年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研究者,广州青年文化宫青年中心主任王嘉对现时的性教育方式很不满。
她认为,“性教育”应从三个层面上解析:男女的性别属性;男女不同的社会角色以及性行为。“其中,社会角色及性行为的指引是目前性教育当中最缺少的,但这却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作为青少年唯一的青春健康教育基地,广州市青年文化宫青年中心面向中小学免费开展的性教育课程却一直遭遇“闭门羹”。“目前只有一所民办中学愿意接纳我们,公立学校则觉得我们的话题太敏感而大门紧闭。”
延伸阅读
别的国家如何性教育?
日本:日本小学里1年中有1-2个小时的特别讲座,内容是男女之间身体的区别、月经和怀孕原理等。高中时则在体育保健课和家庭生活课里有性教育的课程,内容包括避孕、流产和性病,还讨论伦理道德方面的话题。
美国:美国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传授生育、两性差异、个人卫生、性道德等知识。最近10年里,有1/3的学校增加了禁欲的教育,提倡将性行为推迟到婚后,并会告诉学生实行安全性行为的做法。现在已在全美14个城市32所公立学校中建立性咨询室。在咨询室里,主持回答咨询的也是孩子。其内容对教师和父母都保密。
英国:通过立法规定必须对五岁的儿童开始进行强制性性教育。所有公立中小学根据“国家必修课程”的具体规定,按不同年龄层划分为四个阶段进行不同内容的教授。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