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考 夏季高考

大小年可助孩子直降100分录取到名校

字号: 2017-05-09 15:19 来源:搜狐教育 我要评论(0)

核心提示:高考志愿填报,对考生来说至关重要,七分成绩定,三分拼志愿。如果能正确把握高考录取的“大小年”规律:避“大年”抓“小年”,就有机会使小“投入”带来大“产出”,也就是低分上名校。

让我们来看下面的案例:

中国科技大学在湖南的理科投档线一般都在630分以上,不料2014年却爆出了一个最大的冷门,投档线仅为533分,真的让人大跌眼镜。原来,该校2014年在湖南省共招收30人,其中有28人分数在639分以上,但其中两人分别只有553分和533分就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当年的本科一批理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为522分,两人因此也成为湖南省2014年最黑的高考志愿“黑马”。

那么,何谓“大小年”?它们又有什么规律?如何巧妙回避“大年”呢?亲们看完小编的分享就知道啦!

大年:是指某一年填报该校的人数比计划招生数高出许多倍,直接结果导致当年的录取分被抬得很高。

小年:由于上一年录取分高,竞争异常激烈,使下年许多考生望而却步,不再报考该校了。结果是参与竞争的人少了,录取分相应就降下来了。

以此循环往复,就出现了“大小年”现象。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关注“大年”、“小年”的动向,参考几年来这个学校的录取比例的改变趋势,尽量避免去挤太窄的“独木桥”。

有的考生和家长可能要问:“大小年”的出现有木有规律可循?答案是:有!我们可以从以下6点寻迹:

1、出现大小年的学校一般都是重点名牌大学,在录取当地都是非常难考的高校。

2、不是所有的高校都会出现“大小年”现象。像北大、清华等名校每年报考的人很多,录取分也最高,就不存在“大小年”现象。

3、越是处于热点地区,招生人数越少的高校就越容易出现“大小年”现象。比如,北京、上海、武汉、南京等发达地区。

4、处于招生所在省、市地区,招生人数多的高校一般不会出现“大小年”现象。

5、“小年”出现一次后,一般不会连续第2次出现。即头一年是“小年”,第二年基本不会再是“小年”。

6、“大年”出现一次后,可能连续出现“大年”。也就是说,头一年出现“大年”的高校并不意味着第二年就一定会是“小年”,可能第二年、第三年,甚至第四年都是“大年”。

看到这里,很多同学和家长最想问的问题,就是如何避免“大年”吧?

1、从学校的限报数目看

自主学校的限报数目是在招生简章中无法看到的,但有心的家长会发现,网上很多机构已经把限制报考的数目总结了。在系统内有的学校限报1所,大多2-10所,限报越多的,考生填报的机会也越多,无形加大竞争热度。

2、从材料准备的复杂程度看

光看在招生章程很难发现学校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实际报考中,发现准备材料过于复杂,很多考生中途放弃,实际上中途放弃的考生,是放弃了最容易通过的学校。

3、从通过学校电话咨询热度看

自主招生章程都有高校的联系电话。如果连续几天拨打同一学校咨询热线,发现电话很忙根本打不进去的,可能是大年;如果每次拨打电话都可以接通,说明咨询这个的学校人少,很可能是小年。

4、从学校类别看

不同学校竞争力不同,不少家长在报名时,盲目跟风,不对比学校的情况。全部去争报北、上、广和东部沿海的热门学校。殊不知农、林、师范也是好学校更有好专业。

Tags:高考 志愿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