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考省级统一命题,还需科学构建省级中考评价体系
摘要:如果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不正确、不科学,必然会加剧原有县域之间的竞争,也会挑起地市层面的竞争,从而偏离中考改革初心。
中考对学生而言是高利害的选拔性考试,对区域教育行政干部、教研师训部门人员、学校校长和教师也具有较大的高利害性,因为中考结果常常与奖金分配、评优评先和晋升晋级挂钩。很多地方不顾三令五申,设置巨额中考教学奖励金,以平均分和重点高中升学率为主要评价指标。这种“唯升学”“唯分数”的评价机制导致学校抢夺优质生源、办“重点班”“快慢班”等乱象;导致教师加重教学难度、加大教学容量、加快教学进度等应试现象。这种评价是学业负担最重要的根源之一。
在近日下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积极推进省级统一命题。省级统一中考命题后,建议省级人民政府督导部门和教育厅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构建一套省级中考结果评价指标体系;充分发挥中考结果评价的指挥棒作用,督导地方党委和政府端正政绩观和教育质量观,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纠正学校和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扎扎实实开展“减负提质”,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如果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不正确、不科学,必然会加剧原有县域之间的竞争,也会挑起地市层面的竞争,从而偏离中考改革初心。
设置合格率指标
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要求学校和教师树立“全体”的学生观,保证每一个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重视每一个学生发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中考是两考合一的考试,其中毕业考的属性最重要。所以,合格率指标是中考质量评价最重要的指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评估指标中明确规定: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相关科目学生学业水平达到Ⅲ级以上;Ⅲ级学业水平就是合格水平。
强化合格率指标,引导学校淡化升学教育,自觉废弃“重点班”“快慢班”;重视后进生转化工作,关爱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从而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引导教师由“升学教育”转向“合格教育”,由“关注优生”转向“关注后进生”;教学重心下移,回归到正常的课程标准,实施课堂教学、作业教学和考试评价,减少学生不必要的学业负担。还可以设置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合格率专项指标,引导教育行政部门重视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教育。合格率已经很高的优质学校,可以放心地转移工作重点,从“培养学科优生”转移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笔者不建议在中考结果评价中出现优秀率、高层次能力和平均分等具有升学率倾向的指标。这些指标都会让学校和教师加剧应试倾向。虽然好多地方用平均分、优秀率和合格率(或者后进率)评价中考结果,但是很多区县教育管理者、校长和教师习惯性地特别关注优秀率和学科水平成绩的排序,忽视合格率。
设置校际差异率指标
督导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我们要进一步缩小义务教育城乡、校际差距,整体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已经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工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评估指标中明确规定: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相关科目学生学业水平校际差异率低于0.15。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三年一轮,采取区县、学校、学生抽样方式。一般情况下,设区市每年抽测一两个县区。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和评估时,没有参加国测的区县无法提供数据,参加过的区县提供的数据不一定是本年度的,也就是说这个指标形同虚设。
全省中考是区县全测、学校全测和学生全测,数据的信效度很高,可比性很高。现在,有了全省统一命题的中考,省教育督导部门和教育厅可以准确、有效采集到各县的合格率、校际差异率数据,用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评估和创建,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根据校际差异率指标,可以督导区县党委和政府将优质教育资源尽量倾向农村学校、小规模学校、民办民工子弟学校、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占比多的学校等薄弱学校,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采取增值评价
激发所有区县和学校高质量发展
目前,大部分地方中考结果评价采取平均分、优秀率等水平评价,优者恒优,劣者恒劣。从学校角度,水平评价特别有利于少数生源质量优秀、办学条件优异的名优学校,不利于广大普通中学、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从区域角度,不利于教育落后的地市和区县。
增值评价是关注区域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进步,体现了教育质量发展观和公平评价观。增值评价充分考虑了区域和学校依靠自身力量难以控制的因素,如学生入学成绩、学生个人及家庭背景、学校资源、地域社会环境等对学生成绩的影响,能公正客观地反映区域和学校教育教学的效能。
对合格率和校际差异率采取增值评价,不仅仅能激活教育薄弱的区县、普通学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对教育发达地区、名优学校带来了压力,因而促进所有区县和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省教育质量优质均衡、高水平发展。
科学反馈
警示少数区县和学校及时诊断改进
对区县采取合格率、校际差异率及增值评价,分别公布合格率特别低,校际差异率特别大,负增值特别大的区县,以便地市督导部门督促县级政府履职尽责,为办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提供充分的条件保障和良好的政策环境。以便地市教育局监督、指导县教育局开展薄弱校改造提质工程。
对学校采取合格率及增值评价,分别公布合格率特别低、负增值特别大的学校,引导县教育局重视这些薄弱校改造,引导县研训部门加强对这些薄弱学校的调研和指导,促进学校开展评价改革、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学校评价只需合格率指标,不需要差异系数指标。因为差异系数大小及其变化具有特殊性,不适合学校评价。优质学校的差异系数变大,表明冒出一批低分学生;薄弱学校的差异系数变大,表明冒出一些高分学生;中等学校的差异系数变大,表明两头冒出一些高分学生和低分学生。
评价要前置,才会发挥导向作用。建议中考省级统一命题之前,必须尽早公布中考结果评价指标体系,提前引导区县重视学校均衡发展,提前引导学校调整教育教学的重心。
破立并举,要积极构建省级中考合格率和校际差异率及增值评价指标体系,发挥全省中考结果评价指标的导向功能、督导评估和促进功能,纵深推进义务教育评价改革,切实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有效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作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评估、县域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和教师发展性评价的重要依据,科学构建中考评价体系,快速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学校优化管理机制,改进教育教学,有效落实“双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作者|王旭东 浙江省温州市教育评估院质量评价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