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国内外

教育部: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在中考、高考中内容占比

2021-11-12 09:23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近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提升教育系统普法工作质量和水平,教育部制定发布了《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对“十四五”时期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青报教育在线讯  近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提升教育系统普法工作质量和水平,教育部制定发布了《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对“十四五”时期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规划》明确了教育系统普法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规划》提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开展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服务导向,坚持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到2025年,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明显增强,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迈上新台阶。

《规划》确定了教育系统普法的三项主要任务。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持续提升教育系统法治素养。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宪法、民法典等普法重点内容。二是切实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推动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规范化和常态化,提高普法内容的适用性和实效性等。三是深度融入教育系统依法治理,为加快教育现代化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要求将普法融入教育立法过程,体现在学生守则、教学规则、行为规范和其他管理制度中。

《规划》提出了教育系统普法的十项重点举措。主要包括大力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深入推进教育部门日常学法用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深入开展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系列活动等。《规划》要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教育;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作为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清单制度;推广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方法,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在中考、高考中的内容占比;推动宪法学习制度化、常态化,让每一天都是“宪法日”;鼓励支持师范院校法学院(系)培养更多更专业的法治教育师资后备力量,努力让每位中小学教师每年接受不少于5课时的法治教育培训;将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纳入社会实践大课堂活动场所范围,努力推动学生每年接受法治实践教育不少于2课时等。

《规划》指出,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将普法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明确责任分工,认真组织实施,推动普法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答记者问

1. 问:请介绍一下教育系统“八五”普法规划出台的背景。

答: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中明确提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民普法工作,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进一步完善政府、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这对教育系统普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方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宣传教育的相关工作部署,进一步提升教育系统普法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引导干部师生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迫切需要结合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为此,我们在深入开展调研、认真听取相关单位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规划》。

在起草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把好方向,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注重结合实际,根据普法对象的不同特点和实际需求统筹指导、分类实施;注重聚焦重点,强化课堂实效,加强法治实践教育,不断提升法治育人的能力和水平;注重协同创新,加强与相关单位沟通合作,努力形成多方共同参与的普法新格局。

2. 问:教育系统“八五”普法有哪些主要任务?

答:《规划》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相关任务部署,根据国家“八五”普法规划工作要求,结合教育系统工作实际,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确定了教育系统“八五”普法期间的主要任务。

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持续提升教育系统法治素养。强调把好政治方向,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引导广大干部师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突出以宪法教育为核心内容,要求重点宣传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将民法典教育作为重点内容,要求重点宣传民法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质、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将民法典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二是切实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推动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高质量发展。将青少年普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规范化和常态化,提升法治课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结合安全、防灾减灾救灾、防范网络诈骗等内容开展日常宣传教育,将法治教育纳入中小学课后服务范围,深入开展法治实践教育。重视推进教育系统精准普法,要求分类设计普法的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探索开展菜单式普法,提高普法内容的适用性和实效性。关注特殊地区和特殊群体普法,要求提供相关法治服务支持,加强民族地区普法,加大对农村、边远等地区学校的普法支持力度等。

三是深度融入教育系统依法治理,为加快教育现代化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坚持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整合的原则,推动普法与依法治教紧密结合,将普法融入教育立法过程,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将普法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与日常管理,体现在学生守则、教学规则、行为规范和其他管理制度中,建立健全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察评价与奖惩机制;加强学校未成年人保护、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惩戒实施等相关规章文件的学习宣传,规范和保障学校、教师依法履行职责。

3. 问:在提升青少年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规划》有哪些新要求、新举措?

答: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规划》将青少年做为教育系统普法工作的重点人群,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着力提升青少年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制定出台了一些新要求和新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一是突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规划》提出,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教育,纳入高校法治理论学科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纳入法学专业核心必修课,组织修订法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支持有条件的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公共选修课。同时,要求结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结合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开展法治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二是突出以宪法教育为核心内容。《规划》将宪法教育作为教育系统普法的核心内容,强调深入学习宣传宪法,重点宣传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推动宪法类教材编写与修订,深入开展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系列活动,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参与宪法网络学习,进一步了解宪法基础知识,树立宪法基本理念。持续开展国家宪法日教育系统“宪法晨读”特色活动等,推动宪法学习制度化、常态化。

三是突出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规划》紧紧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一重要环节,鼓励支持师范院校法学院(系)培养更多更专业的法治教育师资后备力量,推动高等院校在师范、法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增加法学、教育学原理等相关内容。推动地方开展教师全员法治培训,努力让每位中小学教师每年接受不少于5课时的法治教育培训。推广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加大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等方法应用,加强教学行为指导和规范。加大学科融入法治教育力度,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法治教育资源。同时,推进学校主要负责同志普法,研究制订各级各类学校主要负责同志应知应会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知识要点,探索建立相关法治能力评测制度等,更好地提升学校依法治理能力等。

四是突出推动构建多元参与的普法工作新格局。青少年法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关心支持。《规划》将深入开展法治实践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提出大力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完善相关组织保障机制,将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纳入社会实践大课堂活动场所范围,努力推动学生每年接受法治实践教育不少于2课时。重视推进“互联网+”法治教育,部署加强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等平台建设,探索建立在线学法资源平台,为干部师生学习法治知识提供便利条件。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建设,努力产出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完善法治副校长制度,加强正面法治宣传引导,推动学校加强与人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等单位交流沟通,共同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