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家书学生组(794)|写给未来的自己
摘要:乔世云 青岛农业大学
未来的乔世云:
见字如面。
己亥末,庚子春发生了一件足以在历史中留名的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一月中旬,国家已下令控制外出,我与母亲坐在客厅看着新闻,数字在成倍增加,恐慌也笼罩在这座岛城,母亲叹了口气问我是否对非典有印象。我出生于两千零一年三月末,我虽然亲身经历过非典,但当时年纪尚小非典不曾在我记忆中留下痕迹。母亲放下茶杯伸手拍了拍我的肩膀让我放宽心,要是心里不舒服就少看些微博,免得引起过度共情,又说道国家经历过非典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虽然如今的数字不太乐观,但总会控制住的,需要的只是时间。我当时虽点头,但心里还是有些难以言说的难受。
三月初,感染人数大幅度下降,在十号时已经下降至两万不到。虽然拐角未到但黎明已经尽在眼前,十一号岛城交通恢复一切都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三月中旬,我写下这封信,写时倒没想太多,人总是健忘的,对我来说更是如此,而我想记住这件事。
历史长河不断奔涌向前,信息被快速传递又被迅速遗忘,信息碎片化传播让人目不暇接,人脑记忆储备有限,为了迎接新事物就必要忘记旧事物。
但我不想,至少对于这件事,我不想忘。
我不想忘记那个因为全家感染而不得靠自己摸索求救,最后凌晨在微博中发出“你好”两个字的老人。
我不想忘记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那个身患绝症却还是拼劲全力抢救着病人。
我不想忘记八十四岁的老将钟南山先生在对公众说出"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这句话后,自己就抵达了武汉。
我不想忘记……
这次疫情让我见到了太多太多,这些我都不想忘也不敢忘。
所以,我写下这封信给未来的我,不为了别的,只为了在几个月,几年或者几十年后你能打开它看看,然后记得原来在自己身边还发生过这么多让人惊叹感慨的事。
信息虽高速传播,但凡是来过就必有痕迹,希望以后你再回顾这封信时,可以在网络多搜索一些,看的次数多了,便能记得那些惊心动魄的事和那些平凡又伟大的人。
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
愿我永远铭记。
乔世云
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