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639分钢琴10级 这位听障学霸是怎么做到的?
摘要:一岁半时发现听力有问题,两个月后被诊断为感应神经性耳聋,听力残疾二级……黄蔚,就是这样一个在很多人眼中“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十几年后,成长为学霸。他在今年的高考中以理科639分的优异成绩,被南京大学提前批录取,在全县名列前茅。
一岁半时发现听力有问题,两个月后被诊断为感应神经性耳聋,听力残疾二级……黄蔚,就是这样一个在很多人眼中“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十几年后,成长为学霸。他在今年的高考中以理科639分的优异成绩,被南京大学提前批录取,在全县名列前茅。
黄蔚的康复笔记本
7月17日,河南省残联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四楼的“家长学校”,来自沈丘县的黄蔚和其母杨晟楠受邀前来做分享。聆听着黄蔚妈妈分享一路走来的“育儿经”,现场数十位听障儿童家长认真地埋头做笔记,听到动情处,有人忍不住抹起眼泪。
儿子:重英语、习钢琴、学厨艺,学习和生活多才多艺
作为河南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的毕业生,黄蔚曾在2002年至2004年在此接受康复训练。今年高考,他取得理科639分的成绩,被南京大学提前批录取。现场做分享时,他一身休闲装,阳光帅气,仔细观察才会注意到他耳朵上戴着助听器,流利讲话时个别发音不太清晰标准。
康复中心的分享现场
正如河南省残联听力语言康复中心专家康复服务门诊的马卫红所说,十几年前,黄蔚和现在正在这里康复的很多孩子一样,听力不好,发音也不好。如今黄蔚一脸自信,大大方方地跟大家分享,让这位老师很是欣慰。“相信他的成长经历,会给更多听障孩子的家长带来鼓励和希望。”
黄蔚有多牛?首先,他心态好。对于自己的听力障碍,他风趣地说,带来不便的同时也有“好处”。比如,如果有人当面说难听话,自己听不清,也不至于影响心情。
其次,他学习棒,在全校乃至全县都是数得着的学霸。这位阳光男孩自信地说:“成长的路有很多条,听力不好要比别人多费一点力,可只要努力,同样可以达到目标。”受听力障碍影响,他的英语听力成绩不太好,他就多在英语笔试方面努力,超过别人……于是,他多做练习题,还积累了厚厚的错题本,英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今年高考成绩超过很多听力健全的同学,让他更加相信:“听力残疾,不是阻碍成功的理由。”这句感悟,赢得全场掌声。
黄蔚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学霸。妈妈为了想方设法刺激他的听力,鼓励他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学习钢琴,由老师一对一教学。每天,黄蔚都要练习40分钟到一两个小时,5年下来,他顺利通过了钢琴10级考试。在开心或难过时,他还懂得通过弹琴抒发情绪。
让很多同学和家长称道的,还有黄蔚不错的厨艺。在父母的引导下,从小学开始,黄蔚就学着熬粥,帮忙做家务,如今,他跟着妈妈学会了水煮鱼等多个拿手菜,每当妈妈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他的手艺,都会引来众人点赞……
“我觉得,学习应该是广义上的学习,像餐桌礼仪、社交礼仪、生活技能等,这些都要学习。”黄蔚明白,自己做得更好,就会更容易被人接纳。
母亲:康复笔记、重拾英语,累坏声带只为陪儿练习
黄蔚成长为“听障学霸”背后,家人是如何培养的?他的妈妈杨晟楠在场分享了多年来的“育儿经”。
“孩子能走到这一步,是老师、孩子、家长和很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杨晟楠介绍,黄蔚于1999年8月出生,一周岁时说话和别的孩子一样,一岁半时却莫名其妙地不再说话。两个月后,家人带孩子到郑州一家大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感应神经性耳聋。回忆当年,杨晟楠哽咽着说,当时感觉天塌了……
不甘心。她和家人又带着孩子去北京寻访名医,诊断结果都一样。其间,北京的一位老医生说,孩子的病很可能和用药中毒有关,已无法挽回。家长能做的就是接受现实,改变思想和态度。“抓紧时间做康复!”对方的叮嘱,督促她走出绝望。
给孩子配戴了助听器,2002年3月18日开始带孩子到省残联做康复。杨晟楠下定决心:沿着别人成功的路子,少走弯路,要把孩子培养好!
此次来做分享时,她还特意带来了康复期间留下的三本康复笔记。
“听力,左:80分贝,右:90分贝。”“入园前情况:一岁半时发现听力有问题,2001年5月份即一岁零十个月时配戴助听器,在家自己进行家庭康复训练有半年时间,到现在为止,可以清楚喊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阿姨、伯伯(叔叔、姐姐发音不准)……”入园后的第一篇康复笔记中,有着这样的记录。
笔记显示,为一个字的发音,让黄蔚反复练习几天是常有的事儿。有时,见孩子迟迟学不会,杨晟楠也会又气又急。不过,她还是耐心地按照康复老师教授的方法慢慢辅导孩子。“有时孩子发音不准,还要用手帮忙矫正他舌头的位置。”
渐渐地,孩子翻看故事书后可以学着复述情节,再后来,能连贯地自己说出“今天我和妈妈、老师去买助听器了”之类的句子……
对孩子日复一日的教导和陪伴,除了在郑州康复的3年时间,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杨晟楠从未中断。孩子从小学3年级开始学英语后,她为了能在家帮忙辅导孩子,特意把丢了多年的英语重拾起来,跟着复读机一遍遍听读练习,再一遍遍陪着孩子学习巩固……多年辅导儿子下来,杨晟楠由于说话太多,声带受损严重,做手术后又复发,导致多年来声音一直比较沙哑。
“无论是在康复中心还是学校,老师主要教方法,家长要全力配合老师完成好。”杨晟楠说。
一路走来,她对听障孩子融入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孩子要真正地融入社会,就是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有尊严、有底气、有存在感的正常人。这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把康复过程贯穿到生活中。”而正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她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从小学习做家务、做饭做菜,“我觉得,男孩子做一手好菜,不丢人,也让他感受到生活中的多种兴趣”。
台下,听障儿童家长们认真地听着,记着,有人在笔记本上写下:“任何挫折面前,我们要记住今天!去爱孩子!用爱前行!爱的加油站!”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