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国内

“双一流”是否需要照顾区域教育平衡

字号: 2017-05-27 09:54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要评论(0)

核心提示: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陈十一表示,“双一流”的定位非常清晰。“首先是服务谁,即学术水平、人才队伍建设能否与地区经济发展和国家重大建设需求结合。‘双一流’的基本标准,应该是培养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吸引全世界顶级人才来中国”。

“双一流”,也就是指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被列入2017年的教育工作要点。

众所周知,“985”“211”工程成就了一批优秀高校。然而一直以来,不少人对其分布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一些省份甚至连一所“985”高校都没有,造成了教育资源稀缺、人才外流等问题。

对此,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文字学会会长、原安徽大学党委书记黄德宽向陈宝生建议:应以“双一流”为契机破解区域教育失衡。

“西部高校人才流失等问题导致中西部高校与部属院校、经济发达高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问题越来越突出。”黄德宽说。

黄德宽建议,在建设“双一流”的同时,应指导和支持地方政府结合各地实际建设中西部地区的国内一流高校和特色学科,对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规划的地方高校和学科,中央财政要加大经费转移支付比例,政策上予以重点支持和倾斜。

“同时,建议国家遴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制定‘双一流’认定标准时,既要体现‘世界标准’,也要坚持‘中国特色’。”黄德宽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友也认为,双一流建设应该有“普惠”性质。

“实际上,我国在人才建设方面早有面向地方的倾斜政策。这几年,我多次参加杰出青年科学家、长江学者的评审,这两类人才都有面向地方高校,尤其是西部和东北高校的倾斜政策。参照这个做法,我呼吁双一流建设也应该有类似的政策。”何友说。

何友打了个比方:“我们国家高校众多,好比一个大家庭的多个子女。根据生活经验,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家当中,父母投入心血多、照顾得多的往往是老大、老二。但对家庭贡献大、回报率高的,却是那些不太受重视的老三、老四。”

如何挤进“双一流”的名单之内,如今已经成为各地高校的首要任务,因此“双一流”高校通过什么方式进行评选,未来这一名单是否应像“985”“211”一样长期固定,都成为了高校关注的焦点。

对于如何遴选“双一流”建设名单,陈宝生在两会期间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为了避免成为“211”和“985”建设的翻版,“双一流”建设明确了遴选范围,确定了公平竞争的原则。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将被平等对待,通过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等进行遴选。

而在黄德宽看来,在聘请“双一流”认定专家时,要注意聘请一定比例的了解实际情况的高水平地方院校的专家,以保证相关评价原则和标准能够落实到具体的评价活动中。

另外,黄德宽提出,要加大对“双一流”建设的监督和督察力度,严防“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出现高校新一轮的盲目攀比和利益争夺,以致脱离“双一流”建设的目标追求。要加强对有关管理部门的监督,防止少数人以权谋私和滋生新的腐败,确保“双一流”建设的良好政治生态。

对此,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左东岭认为,如果“双一流”建设仍然以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科学家、院士等高层次的人才数量为依据来排名,那么人才抢夺大战在所难免。

“现在人才流动无序的根本在于,学校不考虑流动的人才是否对学科建设有实际意义,只是为了增加一顶‘帽子’。因此,‘双一流’的评选不能‘数帽子’。”左东岭还表示,“双一流”建设要重视大学精神和文化的塑造,为人才提供适宜的文化氛围。

全国政协委员朱和平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时表示,“双一流”的评选应该把“评”和“建”分开。

“‘双一流’有一个‘评’的问题,即大家申报,学校够不够双一流,够不够评选标准,可以请专家或者国际标准来评。还有一个是‘建’,学校如果不够这个标准,但是国家需要,怎么办?”朱和平说。

朱和平表示,上世纪60年代我国下决心搞两弹一星,那时候的相关学科是达不到“一流”的,“那一代老科学家回国的时候,我国的相关学科就是一张白纸。但是国家需要,我们就建。正是有这样一个机制,我们才有了两弹一星,才有了中国的国防工业”。

朱和平认为,我国很多的“一流”都是根据国家的需要建起来的。如今我国仍有很多领域是急需建设的。“比如说材料专业、基础理论研究、电子芯片、核心器件、操作系统、航空发动机、航海发动机等,但他们和国际一流差距很大,要不要‘评’,要不要‘建’?我认为应该评,应该建”。

“双一流”不是分蛋糕的计划

当一些高校还在为“双一流”的“地区分配问题”而苦恼时,不少专家指出,“双一流”的关键在于“世界一流”,而这“世界”二字则定位了“双一流”建设的国际化方向。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双一流”建设的目的不是为了扶持地方高校建设,而是为了让中国高等教育水平更高。

“‘双一流’不是分蛋糕的计划,这样的导向是错的,是自毁前程。”王树国表示,“双一流”建设的目的是要通过改革把以前的“糟粕”去掉,让更有利于高等教育发展的体制成长起来,通过深化改革,让更多的大学生享受到好的教育资源。

“现在,一些学校把自己的名号看得太重了。学校不要过分关注名利,不应争排名,应把高等教育的内涵做起来。因此,‘双一流’建设应推动高校自发改革,而不是为了‘分钱’。”王树国说。

王树国认为,放眼世界,我国各大高校实际上处在一个相似的水平,还没有达到世界领先的位置,因此要提高整体实力,也是提出“双一流”建设的背景所在。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陈十一表示,“双一流”的定位非常清晰。“首先是服务谁,即学术水平、人才队伍建设能否与地区经济发展和国家重大建设需求结合。‘双一流’的基本标准,应该是培养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吸引全世界顶级人才来中国”。

陈十一认为,从“985”“211”到如今的“双一流”,这些高等教育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巨大作用,“双一流”也将会推动中国高校走上更高的台阶。

陈十一提出,大学环境中,不同文化碰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现在我国国力已经具备了吸引全世界英才来中国做研究的条件,但是在体制机制上还要继续做好,这也是“双一流”建设的目的所在。

Tags:双一流 教育平衡 教育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