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放心地去上大学了!”寒窗基金解决岛城学子的后顾之忧
摘要:8月22日上午,青岛市2023年“寒窗基金”发放仪式在青岛二中分校学术报告厅举行,为198名大学新生每人送上3000元“启动资金”,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青报教育在线讯 寒窗苦读十年,一朝金榜题名。作为人生四喜之一,被心仪的大学录取无疑是每名学子都向往的人生硕果。可有这样一批学子,他们或是因为家庭原因,或是因为经济状况,看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面露难色……幸运的是,总有心怀大爱的爱心人士默默关注着每名学生,心系他们的生活和学业。8月22日上午,青岛市2023年“寒窗基金”发放仪式在青岛二中分校学术报告厅举行,为198名大学新生每人送上3000元“启动资金”,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青岛市教育人才服务与学生资助中心副主任王宪廷宣读了《青岛市2023年寒窗基金发放决定》,并为学生代表发放2023年寒窗基金资助金。资助金共计59.4万元,有来自青岛扶桑精制加工有限公司的爱心捐赠30万元,也有教育系统教职工的爱心“一日捐”近30万元。
“十年寒窗苦读,泪水与汗水交织,无疑是我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寒窗基金伸出援手,助力我的大学梦成真,让现实这座大山不再成为我求学之路上的限制。”来自青岛五十八中毕业生刘超和即墨实验高中毕业生胡耀威代表全体学生发言,言语中的情深意切打动了所有人。二人家庭状况普通,凭自己扎实的努力分别被中南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华中科技大学的自动化专业录取,那颗名为感恩的种子已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经历过磨难的我们对他人的苦难更是感同身受,未来,我会让这份来自社会的爱心回馈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何建平代表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感谢捐资方青岛扶桑精制加工有限公司以及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工的爱心捐助,向公司颁发了捐资助学证书和理事单位牌匾。总经理二宫主税介绍,青岛扶桑精制加工有限公司于1994年成立,是由日本扶桑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全资兴建的日本独资企业,自2000年开始积极投入慈善事业,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如今已累计捐赠善款700万余元。“希望受资助的学生们,在进入大学后,常怀感恩之心,把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勤奋学习、锤炼品格、增长才干,时时展现新时代青年的时代担当,时刻准备为国家贡献青年人的智慧和力量。”
得到寒窗基金的资助,五十八中毕业生刘超十分激动:“考上大学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但家中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让人犯难。幸好有寒窗基金解了燃眉之急,缓解了家中的经济困难,也让我见证了国家和社会对自己的关爱。”怀抱感恩之心,刘超对后续的大学生活也有了自己的规划:“没有大家的帮助就没有我的蟾宫折桂。进入大学后,首先要认真学习,用优秀的学业成绩回报关心自己的爱心人士,为祖国做贡献。同时还会积极关注青岛市的民生问题,让这份爱心接续传递下去。”
王宪廷介绍,青岛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于1995年,是经省民政厅登记管理、青岛市教育局业务主管的公募类社会组织,基金会始终秉承“服务教育、关爱师生、发展教育”的宗旨,坚持公益主导、科学管理、诚信运作,汇集各方力量,全面服务教育发展。在多渠道募集资金、奖学助教、扶贫帮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较好社会效益,为促进青岛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寒窗基金是于1998年由青岛市教育局和青岛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的公益慈善基金项目,坚持每年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大一新生进行资助,不让任何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作为青岛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的传统资助项目,寒窗基金成立20余年来共发放资助金1308万元,资助4356名学生进入大学,助力青春梦想成真。基金的贡献有目共睹,先后被省、市政府授予“山东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成为青岛市影响深远的教育慈善品牌和社会各界支持教育、奉献爱心的重要平台。
“寒窗基金的申报也非常简单,首先由学生向学校提报申请,区市教体局进行审核并组织专家评审,最后经过公示后即可确定发放名单。只要学生有资助需求,符合条件便可获得资助。”王宪廷表示,下一步,寒窗基金将作为青岛市教育发展基金会重要的推进项目广泛、持续地吸纳社会资本,扩大资助范围。
学生资助是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教育公平。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政府和财政、教育等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积极参与的健全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加大资助力度,大力实施精准资助。今年上半年,青岛市各级财政累计为全市5.5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幼儿)发放助学金5880万元,为231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幼儿)免除学费(保教费)390万元。
青报教育在线 焦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