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青岛

姜元韶:支持缔结国际友好学校共办活动共享资源

2022-12-22 08:55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随着国际合作交流的不断深入,中外人文交流成为推动青岛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青报教育在线讯  12月21日,在2022上合组织国家人文交流论坛全体会议上,青岛市教育局局长姜元韶作了题为《深入开展中外人文交流 助力打造上合教育特色品牌》的主旨报告。姜元韶介绍,近年来,随着国际合作交流的不断深入,中外人文交流成为推动青岛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区及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建设为契机,青岛市教育局与中国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达成一致共建“青岛市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开展了多渠道、宽领域、高水平的中外人文交流与合作。

一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构建国际化教育新模式。立足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提升青岛教育国际竞争力,强化顶层政策设计,出台加快教育国际化发展、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加强国际化学校建设发展等系列政策措施,从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增强国际化教育服务能力、加强国际化课程资源建设和国际化人才培养、丰富国际化学校课程类型、开展教育人文交流与合作、增进国际理解、优化国际化学校布局、扩大国际化教育资源供给等方面系统谋划,推动国际化教育资源扩容提质,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构建起了国际化教育发展的“青岛模式”。创新国际人才服务机制,开展“连心惠企”大走访专项行动,调研国际人才对青岛教育的意见建议和子女就学需求,建立与企业常态化双向联系沟通机制,提升国际人才子女教育服务水平,吸引更多国际人才来青投资创业,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二是建立常态交流机制,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合作。支持中小学缔结国际友好学校,积极推动友好(姊妹)学校通过多种形式交流互动,交流教育经验,推介城市文化,增进彼此理解与信任,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共缔结友好(姊妹)学校382对。积极加强与国外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推动中外合作办学,探索建立国际学校与本地中小学合作新路径,推进168所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青岛实验区特色校及335个项目建设,打造一批中外人文交流示范校,不断为培养促进中外民心相通的人文交流使者赋能助力。

三是搭建中外合作平台,提升教育国际合作能级。成立青岛国际化教育联盟,确定43所国际化学校成为首批联盟成员校,满足国际化教育需求。积极搭建人文交流平台,先后举办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青岛教育国际化研讨会、中美基础教育论坛、青岛国际教育讲坛、青岛友好城市国际教育研讨会、中日小大使、中国—新西兰未来青少年领袖峰会、中德对话论坛等国际性活动,中外人文交流形式、交流规模、交流渠道实现大幅度提升和拓展。

四是打造上合教育品牌,助力上合国家战略实施。与上合示范区管委、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共同发起成立了上合经贸产教联盟,打造上合组织国家开放性国际教育合作平台、经贸文化交流平台、科研平台、国际智库平台,成员单位主要包括我国及上合组织国家的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已促成了联盟内的企业资源与乌拉圭、多米尼加等国家进行了对接合作。探索与上合组织国家开展合作,为上合组织国家培养专门人才。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下一步,青岛市教育局将不断深化人文交流和教育合作,不断增进理解互信,构建上合组织教育共同体。

一是坚持深化交流,加强务实合作。搭建上合组织国家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校际交流合作平台,根据各国各学段特点和发展需求,举办校长对话、教学研讨、学生交流等活动,深化和扩大校际交往,孵化实施新的合作项目。支持上合示范区建设发展国际化特色学校,支持上合示范区具备条件的中小学开设中外融合课程、开展多语种课程教学、进行远程教育课程资源整合。继续举办上合组织国家人文交流论坛,组织各级各类学校集中开展以上合为主题的合作交流活动,提升活动影响力,打造青岛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

二是坚持互学互鉴,促进民心相通。践行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我们将发布《关于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指南》,培育一批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学校,推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善于处理国际事务的新时代青少年,厚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民意基础。

三是坚持科技驱动,实现创新引领。把握和利用好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创新线上线下交流方式,鼓励大中小学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缔结国际友好学校,围绕语言共学、教研共商、活动共办、课程共建、资源共享等内容,通过“互联网+人文交流”等多种方式,开展常态化线上线下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