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家书学生组(4196)|致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摘要: 王姝文 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三高级中学高二(9)班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
疫情的突然和严峻,出乎意料,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我相信不仅仅是你们,全国的父母在知道疫情的爆发后都是殚精竭虑的,焦急自己孩子的安康,担心整个家庭的安全。但有一小部分的家庭不太一样,他们偏偏要“逆行”
疫情期间,我和你们时刻关注新闻,关心疫情最新状况,其中的一篇篇报道非常触动我。
大年初二,医院副护士长张敏将要奔赴疫区,行前,女儿哭着抱住她,不让她走。张敏忍住泪水,告诉女儿:“妈妈要去打怪兽了,很快就回来……”这样类似的场景,发生在祖国的无数个地方。无数个稚嫩的孩子,抱着做医生、护士的妈妈,撕心裂肺地哭着,不让她们走。可是,那些“狠心”的妈妈,一个都没留下。不是不心疼,而是她们内心的使命感告诉她们,必须先顾国家,才能顾好小家,亲自打走“怪兽”才是对国家对自己的孩子更好的保护。
那是一个医务工作者母亲的含泪自述——你哪是什么白衣天使,你只不过是我的儿子,她说:“关心则乱,他在一线工作很辛苦,我们不可以让他用仅剩的一点休息时间来牵挂我们。让他安心救治病人,腾出的时间能安心眯会觉就好。他哪是什么天使啊,只不过是我十月怀胎生下的儿子。”在国人眼里,他是肩负救人生死大任的白衣天使,但在妈妈眼里,他永远是个孩子,永远是妈妈的心头肉。心疼儿子的辛劳与安危,又希望他负的起自己的责任,救国家于水火。这就是亲情的力量,但又超脱于亲情上升至家国情。医护工作者们牺牲自己的同时,也伴随着她们的父母们更大的心灵牺牲啊。
……
像这样“逆行”的感人故事,在抗疫过程中比比皆是,我们感动于他们的无私、刚强,感动于他们的真情流露。正是因为有这些前线医护人员的舍小家顾大家精神,才有疫情的有效控制。
为了响应国家防疫号召,大多数的父母一定是和孩子在家足不出户的。我们家也是一样,疫情的突然,也给高中的我一个难得的和你们长时间共处的机会,自我上高中起,半月回家一次的制度,令我不止一次的想多陪陪你们,这次的机会,算是疫情所带给我们的不幸中的幸运吧。这次假期我们不需要担心公司的事务,不需要担心学校的开学,只需要安心呆在家做以前想和彼此做的事,所以我感谢也珍惜这次的经历,我相信这都将成为我们记忆之中挥之不去的快乐光影。
为了打发静待在家不出户的无聊,我们将一切活动进行在家中。想和爸爸打羽毛球但场地不够,那就用乒乓球拍打羽毛球,竟发现了别样的乐趣;想和妈妈研制新的美食,按照手机上的步骤学习制作蛋糕,虽然失败了,但吃着怪味的蛋糕也很幸福;在某个下雨的午后,我们分别捧一本书,品一杯茶,听雨声淅沥,也听心声寂静;白天和我一起听网课,一起学习,找回你们当学生的感觉;在哪个寂静的夜晚,我们又围坐一起,熬夜看个电影,别有一番感受;互相给对方画张相,虽然不是很像,但也是难得的回忆;和爸爸下下棋,谈谈新闻,为不同见解争论不休;和妈妈聊聊剧,听听新歌,像朋友那般絮絮谈心… …爸爸的渊博与幽默,妈妈的可爱和小女孩般的好奇,都是这次共处你们给我的全新发现。
同时地,我也学会了理解与体谅,我知道,你们也曾有心中的梦想,也曾经是踌躇满志的少年,有未泯的童心,更有悲天悯人的感慨,和热爱国家的拳拳之心。只是因为有了我,所有的期望都变成了望女成凤,“虎妈豹爸”的你们也只是想让我的未来变的更好。但我想,国难当头,如果我是那个前线的医护工作者,你们也会做出那位母亲的决定;又或者,如果你们是那临行的护士长,你们同样会决绝地同我告别。可能这是更真实更沉重的亲情。
疫情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伤痛与警醒,更多的是人间真情,而给我的最大体会便是亲情之真实之沉重。
疫情接近尾声,光,正在赶来的路上!
祝身体健康!
你们的女儿 王姝文
2020年3月12日
王姝文 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三高级中学高二(9)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