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瑛:青岛大学附属中学(简称青大附中)校长兼党总支书记,青岛市首批高级校长、全国教研工作先进个人、国家教师科研奖励基金第四届教育科研优秀教育工作者、青岛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曾仼青岛市实验初中(原青岛育才中学)党总支书记兼教学副校长。
张凤瑛:青岛大学附属中学(简称青大附中)校长兼党总支书记,青岛市首批高级校长、全国教研工作先进个人、国家教师科研奖励基金第四届教育科研优秀教育工作者、青岛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曾仼青岛市实验初中(原青岛育才中学)党总支书记兼教学副校长。
在前几天刚刚结束的第15届全国创新名校大会上,青岛大学附属中学荣获“全国创新名校”,校长张凤瑛被授予“全国创新名校长”,并在大会上分享了题为《创变教育教学模式 营造持续发展生态》的报告。
全国创新名校大会由全国创新名校联盟、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教育部主管)、北京钟南山创新公益基金会主办,是我国一年一度的创新教育盛会。大会以创新课程为核心,共享教育资源,解析最新国家教育政策,构建创新名校、名校长、名师平台,表彰各级各类学校的优秀创新人才。
会上,来自全国的十多名创新教育专家就多路径、多维度创新教育做了经验交流。张凤瑛校长代表青大附中从“凝炼组织文化,引领学校持续发展构建课程体系”、“开拓教育实施空间”、“开阔教育视野,丰富国际理解教育”、“依托信息技术,变革智慧课堂教学”、“围绕科技创新,开展创客素养教育”五大方面围绕学校“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民族情怀、科学素养、人文底蕴的国际化人才”的育人目标,以及学校在多年的实践探中获得的累累硕果索做了分享。
作为青岛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青岛大学附属中学在每年的中考和自招中,表现均十分突出。与此同时,青大附中“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综合素养高”也一直声名在外。尤其这几年,学校中考成绩持续走高,各种比赛奖项拿到手软,荣誉称号从市级覆盖到国家级……学校蓬勃发展的源动力来自哪儿?此次获得的“全国创新名校”荣誉称号或许是最好的注解。
文化创新:纯生态、去功利,让学生可持续发展
教化之本,源于教育,教育核心在于文化引领。2014年,张凤瑛来到青大附中担任校长。在传承学校历任名校长积淀下来的文化底蕴基础上,张凤瑛提出了“成全教育”的办学理念。在张凤瑛看来,教育应该是纯生态、去功利、致良知的,应该为学生持续发展考虑。教育应该用其丰富性去应对个体的多样性,承认不同、尊重差异,包容、悦纳每个生命个体,引领、帮助、促进每个生命的成长与进步。
在张凤瑛的带领下,学校构建了“外圆内方”课程体系。课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涉及艺术素养、体育健康、社会实践活动、科学素养、国际理解等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也对基础学科进行了适当的补充、丰富和拓展,赋予每个学生选择性发展的权利,引导促进学生个性生动发展。
在原有社团的基础上,学校又为学生新增了各类发展平台,不遗余力地开拓学生眼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开展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社团课、选修课、社会实践活动、模联、辩论赛、仪式教育等活动,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尝试寻找兴趣、特长点和发展方向;推行经典古文晨读,每天早上15分钟,让学生自己感悟,沉淀人文底色;从嵩山少林寺引入《中华武术》必修课程,将武术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学生在强身健体的过程中浸润传统文化,感受中华瑰宝的滋养;带领管乐团出访维也纳金色大厅、悉尼歌剧院,让学生在世界顶级的艺术殿堂演绎梦想;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研学,让孩子们树立大国自信与科技梦想……
中考很短,未来很长。未来优秀的人才要具备知识整合能力、高阶思维能力、跨文化理解力。张凤瑛说,我们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通过规范办学、科学施教,充分发挥所有科目的育人功能,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民族情怀、科学素养、人文底蕴的国际化人才。
管理创新:取消晚自习,成立七大中心,轻负高效管理
刚到青大附中不久,张凤瑛就取消了晚自习。当时这个决定遭到了家长们的一致抗议,家委会甚至罗列了市区所有初中晚自习课程的信息,想“以理服人”,说服校长恢复晚自习。为此,张凤瑛特意组织了一场家长会,与家长面对面交流这样做的初衷。“我有三个‘心疼’。”张凤瑛说,“一是心疼孩子,下午五点五分放学,孩子本可以回家,但如果加一节晚自习,孩子就要等到6点才能回家,青春期的孩子新陈代谢快,上了一下午的课早已是饥肠辘辘,难以集中精力自习,很难见到学习效果的;二是心疼家长,下晚自习正好赶上拥堵高峰;三是心疼老师,老师也要正常上下班休息,以便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精心备课、施教。”最终,张凤瑛的满腹真情得到了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
青大附中有条铁律:自习时间和中午休息时间不允许教师进课堂。如果老师中午讲课,不仅不会被表扬,还会受到批评。张凤瑛说,“孩子需要劳逸结合,知识不是灌出来的,是自己悟出来的。学校要做的就是科学施教,规范办学,遵循教育规律,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只有学会自主学习,在未来的发展上才能更有后劲。”但教师的适当放手并不是完全放任学生。进入初三下学期,根据学生志愿、自愿的原则,学校会组织分层爱心辅导,特别是针对学科有短板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导师制帮扶,尽力不让学生掉队。
轻负高效,不仅适用于学生管理,同样也适用于学校的运行管理。到青大附中的第二年,张凤瑛就成立了艺术、体育健康、科技、宣传、安全、教师专业、社会实践、家庭指导等七大中心。比如,头脑奥赛、小院士、无人机、NOC、机器人、发明专利等科技类相关项目,从日常培训到校内活动再到参加比赛都由科技中心全权负责;每周的社会实践活动由社会实践中心全权策划组织……这种项目制的运作管理机制与传统管理机制并行,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
教育教学创新:聚焦课堂教学,推进观念技术行为革命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教育深刻变革的主战场。2017年学校教育教学年会上,张凤瑛根据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的“课堂改革”提出了以“课程、课标、课堂”为主题的课改计划。在她的带领下,一场从文化到课堂,从观念到行动的教育变革就这样开始了。
自此,青大附中开展了“打造和合生态课堂,促进和合文化形成”的教学研讨活动,创新“学”“教”方式,开展教学法与学习方式的研究。一方面同学科同级部老师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加大听评课频次,加强研讨力度。张凤瑛告诉青报教育在线,展示课型涵盖优质课、年会课、校外公开课,每学期全校教师校内听课超过3000节次。独行快,众行远,这样的教学研讨方式最大限度保证了所有班级都能齐头并进向前发展。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学校还引进了智慧课堂教学系统,在学校全面推进智慧课堂教学,实现教育信息现代化。
科技创新:创客教育开展创客素养教育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是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一直以来,青大附中高度重视学生科技能力的培养,科技创新教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张王牌。
学校中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各项科技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有利的平台,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开设59门科技类选修课,配备三名专职科技教师为学生进行科技启蒙教育;定期把中科院、工程院两院院士、地质海洋方面的科技专家、知识产权局局长、北海分局副局长等高层次专家请进校园,为学生举办科技讲座;组织学生到青岛大学参观国际一流的物理实验室;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创新……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和探索,青大附中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目前共有98名同学获得国家专利,学校奖励获得专利的同学每项1200元。累计有2032人次获得各级各类科技比赛方面的奖项,其中国际奖项66个,国家级奖项308个,省级奖项206个。其中,4名同学获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17名同学获得“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2人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铜奖;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不断刷新历史记录,目前为止,共获得5个全国一等奖和8个全国二等奖,两次获得欧锦赛冠军,三次在世界赛上获得佳绩,学校也因此被评选为青岛市首届“头脑奥林匹克活动特色学校”。44名学生获得“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暨斯德哥尔摩青少年水奖”。青大附中共有4人获得了“中国少年科学院十佳小院士”荣誉称号;150人获得了“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187人分别获得了“中国少年科学院预备小院士”和“中国少年科学院小研究员”称号,引起了全国科技创新教育界的高度关注。青大附中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示范基地”、“青岛市知识产权示范学校”、“海洋科技普及基地学校”、“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十佳优秀学校”、“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学校”、“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科技发明示范基地”、“宋庆龄少年儿童科技发明先进校”、“山东省少年儿童科技发明基地”等荣誉称号,同时也是“青岛市中小学创客教育联盟”和“山东省创客教育联盟”首批加盟学校。
我们该培育什么样的人?这是每个教育人都会去思考探索的问题。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张凤瑛说,最好的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国际视野和人文底蕴,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追逐分数的疯狂中,如果学校的教学一切以中考科目为重,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国际视野、民族情怀都成了空洞的口号,那这种急功近利,牺牲的一定是孩子的长远发展。我们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中考,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通过规范办学,科学施教,将所有科目的育人功能发挥出来。正确的方向、坚定的探索、理性地思考,这是今后我们进行教育变革所要走的路径,也是青大附中的孩子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青报教育在线 周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