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经 杂谈
家长课堂:不要让孩子在“被催”中长大
2017年06月15日 07:59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实验,来,对着镜子,先说“慢慢来”,再说“快点快点”!观察一下我们说这两句话时的表情吧,是不是说“慢慢来”的时候要平和很 多,而“快点快点”伴随的会是不耐烦?显然,这些表情,我们的孩子完全能读懂。例如,有一次,畅畅被爸爸催促后,马上噘着嘴说:“不要说这个,不好。”
似乎只有在孩子学走路的时候,我们才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那个时候,没有人催促他们赶紧站起来,快点走过来,而总是鼓励他们慢慢来,但当他们学 会了走路,我们又总是希望他们快点走,甚至会有大人都忘了孩子会比我们走得慢,大步流星地在前面走,使孩子被迫一溜小跑地跟着。
家长的催促无疑是打乱了孩子自己的节奏,结果多半是越催越慢。通常,家长也是自己在先着急的情况下,开始催促孩子,传递的也是自己的紧张和焦虑。其实,教育就是一种慢的艺术,欲速则不达。
尽管很多人也接纳了适应孩子节奏的观点,也有人提出了若干具体治疗孩子磨蹭的方案,但我认为,这些招数应该因人而异,比如根据孩子的年龄,或者他们磨蹭发生的真实原因而定。
除了反复提到的家长要有耐心外,还有一个倾向应该避免,那就是因为害怕孩子慢而替孩子做很多事情。我经常见到的情况是,当孩子已经学会了走路, 但很多家长依然用婴儿车推着孩子出去,问起来,主要原因就是孩子走得慢,走不了多久又得大人抱。其实,如果真是为了赶路,那另当别论,事实上,大多数情
况,大人只不过是为了把孩子带到花园玩而已。也许在大人眼里,走路就是走路,而在孩子看来,他们在走的过程中还会发现很多好玩的东西,如果坐上婴儿车,这 一切都错过了,比如用脚踢踢小石子,看看路上的井盖。
孩子学习自己吃饭或者穿衣服的时候也会存在这种情况,因为不熟练所以慢,如果家长没有从培养他们自己动手能力的角度考虑,就很可能自己上手帮着做,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剥夺了孩子自己的学习机会。
孩子终究是要长大,他们也不可能永远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适应大家公认的某个时间标准便是他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必须完成的任务,因此,我们又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听任孩子的磨蹭。
有一天早上,畅畅好半天才从床上爬起来,收拾停当后,已经迟到了,这时我面临两个选择,一是,今天干脆不送她去幼儿园,明天起个大早,这样就可以造成一个
从来未迟到过的假象,反正不去也就是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假的事情;另一个选择就是,我依然送她去。考虑了一阵后,我选择了后者,虽然我知道这将让她稍微有些不愉快。
畅畅迟到了,那天早上,她错过了幼儿园的早餐。从此,她也知道了迟到的后果是什么,并且很少在早上起床的时候跟妈妈找各种理由赖床。为自己的行为负必要的责任正是他们走向独立自主的重要一步,我们没必要人为地制造某个完美的世界。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
文章来源:http://iqdedu.com/2017/0615/27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