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国内外
大连高校禁止叫外卖:违者断电3天 举报者奖500元
2017年04月20日 15:15学校禁止订餐送餐违者罚举报者奖
4 月19 日,一则关于大连财经学院学生就餐的信息,在微博、贴吧中被关注和广泛议论,半岛晨报微信后台也接到大量关于学生的反映信息。这一切源于 18 日学校后勤发出的一则通知。
记者看到,这则通知的落款时间为 4 月 18 日,落款处加盖大连财经学院后勤集团餐饮中心和公寓管理中心的红色印章。
通知中写到:餐饮管理中心与公寓管理中心联合治理学生订餐、送餐的违规现象。从即日起,各公寓如发现订餐、送餐的同学,将给予该同学寝室断电 3 日;如有同学举报订餐、送餐情况,一经查实并对商家进行处罚后,给予该同学 500 元奖励。
记者注意到, "将给予该同学寝室断电 3 日"、"给予该同学 500 元奖励",通知中对这两处信息的字体进行了加黑处理。另外通知中注明:我们绝不会泄露举报者信息。
声音一:学校励举报这事儿太恶心
采访中记者发现,该信息被本地一微博发布后,截止 19 日上午 10 时,评论量已经接近 800,从留言看,网友中大多是该校的学生。
梳理这些留言,记者发现学生的吐槽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针对禁止订餐、送餐;一是针对奖惩措施;
对才念来过倒字名:和室友商量着,我举报她,然后 500 块钱对半分。
A- 鄒小胖吖:举报有奖,绝对恶心
北巷孤笙:真的了,好气啊,还让互相举报给奖励,这事太恶心了。
声音二:学校做法欠妥学生也该加强运动
在留言中有网友指出,虽然觉得学校做法欠妥,但是作为学生是否也应该加强运动,不要做宅男宅女,好吃懒做不是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然而这样的说法,依然引来不少留言反驳。梳理这些同学的留言,其不满主要是学校食堂就餐席位紧张,赶上午饭就餐高峰时段,排不上位置坐。
就此,记者联系上该校多名同学了解情况,学生表示通知是 18 日发布的,张贴在每个公寓楼的进出口处。学生介绍,该学校食堂由不同的商家档口组成,和商场的美食城类似,不需要饭卡,采用现金或扫码支付。
采访中学生指出,因为学校的位置在山上,因此不像其他学校那样周边有别的商家,可以通过外卖软件进行订餐。学生订餐的渠道只有学校食堂或者校园内的商家,这些商家均归学校后勤管理,负责送餐的也是本校的学生兼职。
学生:四个食堂俩校共用就餐高峰席位紧张
那为什么对禁止订餐意见这么大呢?采访中学生表示,尤其作为女生,确实有人不希望在寝室吃饭,因为寝室人多空间小,在寝室吃饭对环境卫生和空气有很大影响。
但是也有一个现实情况是,学校食堂就餐席位紧张,赶上午饭就餐高峰,打上饭后找不到位置坐下。"学校上午 11 点 40 下课,下午 12 点 50 上课,中午都来吃饭,真的用抢来形容,以我为例,从教学楼去最近的食堂,步速需要 5 分钟,到了已经有很多同学在排队了,打上饭端着餐盘等半个小时才能坐下,这还是此前可以订餐,能分流出部分学生时的情况"。一名王姓同学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该校共有 4 个食堂,分别为一食堂、二食堂、中心食堂和安顺食堂,而根据大连财经学院官网的信息,目前在校生有 11000 余人。
采访中该校学生表示,现有的这四个食堂也是和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两个学校共用。
学校:残羹剩饭导致校园和公寓环境负担重
19 日,记者与大连财经学院校办取得联系,工作人员表示后勤是独立的法人,让记者与后勤办公室联系。
后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学校确实一直有不允许学生带餐食进公寓的规定,因为学生订餐量太大,残羹剩饭导致校园和公寓的垃圾不好收拾,异味也比较大,给环境管理带来沉重负担。
而对于学生质疑的奖惩措施,该工作人员表示,自己尚不清楚才出的通知,需要询问具体的部门再做详细答复。
但是截止 19 日下午 17 时,记者并未收到回复,期间多次致电后勤办公室,但电话没有人再接听。
另外,针对学生质疑的食堂就餐席位紧张问题,这位工作人员表示,个人认为不应该紧张,"我们有三个大的食堂,每个食堂都有三层。"工作人员说。
已有餐饮企业因违规使用一次性餐具或送餐被罚万余元
另外,采访中有学生指出,其认为学校的这个通知,主要目的是为了吓唬餐饮商家,"因为通知里根本没有留举报电话。"这位同学说。
采访中,有同学向记者提供了一份处罚通告,这份通告的落款时间为 4 月 17 日,落款处有大连财经学院后勤集团餐饮管理中心的红色印章。
该通告中称:自开学以来因违反学校规定(严禁送餐)并加大处罚力度的通知至今,仍有个别餐饮公司违规顶风使用一次性餐盒继续打餐。通知中对两家因违规使用一次性餐盒或送餐的企业,已分别处罚金 18000 元和 10500 元。
同时这份除服通告中表示,今后凡再发现违规使用一次性餐盒,利用校园网发布送餐、订餐者和餐饮公司因管理不善造成送餐风气给学校带来极坏影响的,将给予该餐饮公司双倍处罚。
责任编辑:青岛教育在线
文章来源:http://iqdedu.com/2017/0420/13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