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新闻 青岛

考研国家线发布在即 踩线生可要抓紧准备了

2017年04月18日 10:38

2017考研国家线发布近了,根据去年的发布时间预测,国家线也就这几天就要出来了,考生关注着。对于那些分数不太高,刚踩线可能无缘复试的同学可要抓紧准备了,要干什么,有什么好的方法技巧,下面新东方在线分享给大家。

考研考研

▶首先,调剂要干什么。

调剂首先是要给自己一个定位,你可以调剂到哪些区域,你想去哪些地方念书,因为调剂不像当初考研订学校那样,选最好的,现在只能选适合的。切记,选择区域,学校所在地,画好区域,定好大致的目标,一定要考虑考虑再考虑。

比如我,刚过线,能选的地方主要是略偏远的,管理类又比较热门,不好调剂,当初定的主要是成都重庆等,学校都是些二本学校,没办法,人总要面对现实。后来一些想法改变了我,我最后来到了广东,算是我能选择的范围内最好的选择了。

▶其次,调剂的学校怎么找。

你定位好所要去的地方之后,多花功夫找学校,一个地方有哪些学校弄清楚,就好像,可能当初报考的时候只知道清华北大,然后调剂的时候你知道了还有北科大北理工等等,你把这些学校都列出来。

当初我找的时候把所有目标学校列在excel表格里,根据他们的招生简章,以及打电话询问的情况,做好明细,包括每所学校的名字、调剂方向、电话、导师、邮箱、各种备注等等。

每联系一次,做一次标注,因为每联系一次他们研招办会给一次回复,特别注意他们回复你有多少名额,什么时候开放或者其他重要信息,都做好备注。比如有的学校会直接告诉你他们的名额虽然会放上去,但是你的情况他们应该不会考虑之类的。

这一步,没有别的诀窍,找到学校,翻招生简章,打电话,做好记录,及时更新。然后要善于运用电话,短信,邮件等通讯方式,多发几个有诚意的,提醒他们阅读,不要无视掉你。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被拒绝很多很多次,那些老师每天接很多电话,他们没什么耐心的,不过我遇到的老师都还好,记得对老师要尊重,语气要舒服,有一个老师,我给她发的短信,是朋友给的方式,她生气我骚扰她,我给她打电话她还吼我了,不过后来我给她发了很真诚的短信道歉,希望她体谅我们这些焦急的学子的心情,她就原谅我了,给了我一些信息。

▶关于联系学校/导师有几点注意的:

1、打电话给学校研招办的时候,人家一般都会直接回复:等国家线。这时候别轻易挂电话,如果老师语气还好,可以这样问:如果按照往年的形势,今年贵院有调剂名额吗?人家不愿意回答的话,可以顺势问问人家邮箱,或者其他负责人的邮箱/电话。总之能挖掘的信息越多越好。(这个就是考验个人情商的时候了,仅作参考)

2、最好打电话给研招办确认有调剂名额以后,再发邮件给导师,给导师说清楚是打听好了有调剂名额的。要不然导师会一头雾水,他们是不明白到底有没有调剂名额的,自己又不能私自招生。你可以在与导师来往几封邮件之后询问他的电话,偶尔给他发短信,这样比较迅速。又不要过度骚扰他。

给导师发邮件要简单清晰,邮件名称可以这样写:姓名+分数+报考学校/本科学校+调剂专业。如果你本科学校比较好可以重点强调写在标题里。懂得如何扬长避短。(写的太罗嗦老师可能不太注意以为邮件不重要)

3、一个专业最好就联系一个导师,不要一下子联系几个,要不然被知道了会很尴尬,老师也会反感。

4、最后强调调剂的心态,不要想着非名校不去,除非你本科好,分数特别高,去调剂一些学校可以拿直通车。一般人调剂分数都不太高,调剂可就是烂白菜,到处都是比你分高的。所以心态要放好。

暂时补充这么点。我不太会给如何选择学校的建议,这个就跟你本科选大学一样,自己斟酌,毕竟学校的层次都摆在那了。

▶最后,调剂其他要注意的。

调剂要注意的事情太多,每一次电话每一次沟通都是新的机会,这个看你每个人随机应变的能力。随便补几个想的起来的。

1、如果你有一个特别特别想要去的学校,一定要亲自去那个学校看一下,拜访一下老师,当然不是直接送礼上门,要懂得尊重老师,可以去听听课,有空找个机会跟老师约着见个面,谈谈调剂意向。

2、随时准备好飞去另一个城市的打算。比如杭电的调剂,本来我的分数没有通过他们的调剂系统,但是他们调剂名额很多,第二天就要开始复试了,很多人没去,缺人,那么老师说只要我明天赶过去就可以给我复试机会,我可以马上买机票立刻动身,不过当时我没有去,原因就不说了,不过这样的机会如果遇到,切记要抓住。

3、不要害怕失败,一定要积极联系老师,联系研招办,不要畏畏缩缩的,害怕与别人打交道。可以直接联系研招办老师,校研招办主要是统计整个学校的,如果你要调剂,最好还是直接找院里的研招办老师,他们才是真正管调剂名额和名单的人。不过也有的是院长或其他人在管(一定要弄清楚是谁、有权决定你这个专业的调剂名单,联系对了人,就能说上话,调剂越有希望)。

文章来源:http://iqdedu.com/2017/0418/1304.shtml